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72-75
濮阳《唐兀公碑》、浚县《魏郡伯墓碑》是我们研究中原地区西夏党项遗裔的重要史料。从《唐兀公碑》和《魏郡伯墓碑》所记载的内容来看,西夏党项遗裔进入中原地区的时间既非"元朝灭掉南宋,混一宇内"之后,也非襄樊战役中的1273年,而是在蒙哥汗时期,这成为以后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河南濮阳新发现的元末西夏遗民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濮阳县新发现的西夏遗民文献《述善集》中收有唐兀忠显、唐兀崇喜等于至正元年 (公元 1 34 1年 )七月共同议定的《龙祠乡约》。全约共 1 5款、1 0 72个字 ,是我们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份由古代少数民族制定的乡规民约 ,弥足珍贵。乡约开篇概述了修约背景及其过程 ,言简意赅 ,除“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个大的方面外 ,还明确提出立学校、建讲室、请儒师、建夫子庙堂、严禁赌博等多方面的内容 ,完善公允 ,成为当时人们观摩、仿效的对象。乡约以北宋吕大钧的《蓝田吕氏乡约》为蓝本 ,但多有变更 ,更注重于社会实践 ,从中不难看出程朱理学及元代许衡理学思想对西夏后裔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骄键 《东岳论丛》2023,(7):99-106
在传统儒学的“身—家—国—天下”链条中,社会维度总体而言是十分薄弱的,但这并不是说儒学完全没有建构社会的实践和简要的理论归纳。乡约就是帝制时代后期儒学建构乡村社会的途径所在,不能把乡约仅仅视作一种乡村道德教化。事实上,乡约这种乡村社会道德教化形式,也是儒学通过契约实现乡村社会建构的一种理论和实践。当然,这种通过契约建构乡村社会的儒学理论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扩展,未能成为建构国家正当性的基础理论。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乡约的分析,推动其现代转型,使之成为儒学建构现代乡村社会生活世界之正当性基础的儒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薛氏宗祠位于福安廉村对岸的高岑村,又称补阙祠。高岑《薛氏宗谱》记:“补阙祠始建于唐光化二年(898年),历经盛衰,至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祀唐补阙及历代祚。1990年重修,并添建了后厅。薛祠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坐东向西。  相似文献   

5.
作为古代中国最早且具备代表性的乡约文本,《吕氏乡约》《乡仪》存续着古礼与伦理本位的人际交往模式。两者沿袭了古礼并加以创新,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情境性礼仪与规范。在自涉入上,个人“孝悌”被向外延伸为乡村人际交往的情境性礼仪,“克己复礼”被落实为情境中涉入分配的规则。与他人交往时,情境性礼仪既有“明分”来搭建长幼有序的交往格局,又有从选举到议事参与全过程的相对平等的协商交往规范。乡约的人际交往礼仪呈现出中道和适度的涉入义务。乡约乡仪以集体共在的仪式与道德情感的再植入“调音”了日常生活,使之显现为“公共性”“道德性”的交往情境。特殊仪节与聚会创造了公共空间进行共在活动的需求,以共在的时间将人际交往转换为集体的伦理操演;正向的情感感化和面子惩罚机制触发个体内心的认同并使之遵循情境性礼仪。乡约兼顾个体成人与关系维和的双重功能:自我实现具有超越性与社会性的“即凡而圣”价值;人际关系的维和建构了伦理情谊化的乡村熟人社会。《吕氏乡约》《乡仪》的伦理操演与情感感化机制对当前乡村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建设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西夏人的民族异化,是国内外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笔者曾借助于濮阳市郊区柳屯乡杨十八郎村的唐兀公碑及部分文献资料,就河南西夏遗民的由来与汉化诸问题略陈管见(《略谈河南省的西夏遗民》,文见《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罕见而又完整的唐兀公碑与杨氏家族族谱和藏书,是研究西夏遗民极其珍贵的材料。有鉴于此,今特将《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全文迻录于下,并略加笺注,以飨同好。朝列大夫前国子司业魏郡潘迪撰并书石篆额①  相似文献   

7.
张士贵,字武安,弘农卢氏(今河南卢氏)人。隋末,他于当地聚众反隋,后来归附李渊。在李渊建唐与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他有很大贡献,贞观年间(627—649),又屡建战功,故而死后陪葬昭陵。两《唐书》中,均有《张士贵传》,但该《传》对张士贵事迹的记载都非常简单,对唐代历史叙述甚为详细的《资治通鉴》,也没有对张士贵事迹有更多的记载。1972年于陕西礼泉发现的《张士贵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①,其中所记有关张土贵的事迹,比两《唐书》的《张士贵传》要详细的多。从《墓志铭》的内容看来,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文献…  相似文献   

8.
蔡厚示先生博学多才,特别专于诗词。他著有(诗词拾翠》(一、二集)及《独柳居诗词稿》等。最近又新出了《唐宋词鉴赏举隅》。《唐宋词鉴赏举隅》选取了唐五代、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词作100首,以细腻流畅的文笔,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介绍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客观公允地品评作品的优劣,读之情趣盎然,兴味倍增,手不忍释,是学习唐宋词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唐宋词鉴赏举隅》所收词作最早为7世纪中叶,最迟为13世纪末,前后约600年。这是中国词作最辉煌的时期。这56家词人的名作IOO首,可以说是唐宋词坛名家名作的大基本…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濮阳经济年鉴》创刊卷出版发行了。《濮阳经济年鉴》是目前全国地级市中唯一的一部经济专业年鉴,它弥补了地级市经济专业年鉴的空白。《濮阳经济年鉴》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准确地记载了濮阳年度经济的基本情况、发展成果和重要实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是国内外、省内外了解濮阳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罗多德生活于公元前五世纪(约公元前485──424年)的古希腊,著有《历史》(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司马迁生活在公元前二世纪(公元前135年──?)的西汉武帝时期,著有《史记》(亦称《太白分书》)。他们均以自己毕牛的努力及不朽的著作,奠定了中西方史学的独立地位,都被后人誉为“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司马迁以前,不能说希腊、中国就没有史学,但那只能称之为史学的胚胎或萌芽。文学还与其它学科混合交溶在一起,还没有成熟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而恰恰是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总结了前人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集…  相似文献   

11.
黄丽婧 《江淮论坛》2012,(4):177-183
《唐会要》是我们全面了解唐代典章制度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学界一般都认识到通行本(即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或出自殿本的排印本、点校本)《唐会要》卷七至卷十,是后人所补,非其原本。然而采用史源学、版本学、校勘学以及避讳学的方法,考察《唐会要》阙卷文字来源,亦可证明卷九二之“内外官职田”类及卷九三所采文字与明本《册府元龟》一致,而与宋本《册府元龟》有异,当是抄撮明本《册府元龟》,卷九四则全抄录《通鉴纲目》。由于其补作方式与卷七至卷十迥然不同,而与原本他卷没有任何差异,后人多受其欺,故视之为伪撰。今人利用《唐会要》须谨慎区别。  相似文献   

12.
温国寺是唐长安城中最著名的寺院之一,但地面遗迹今已荡然,因此其所在地点,尚需考探。 温国寺亦称实际寺。据唐人韦述《两京新记》载,其位置在“朱雀街西第二街,北当皇城南面之含光门,街西从北第一曰太平坊。西南隅温国寺。”宋人宋敏求《长安志》所记大略与此相同。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更详:“西南隅温国寺,(本实  相似文献   

13.
王欣瑞 《天府新论》2009,(6):126-129
新闻媒体与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热点,但《大公报》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大公报》是民国时期影响广泛的报刊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以深切的人本关怀精神,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了大量报道。它呼吁关注民生,主张政府参与,并在乡村建设运动高潮期间推出《乡村建设副刊》,为乡村建设事业创造舆论平台。《大公报》既反映了时人关注的社会焦点,也起到了为乡村建设运动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今天解读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两宋乡役不仅体现为国家权力的“神经末梢,”也是具有以民治民“自治性”意味的社会控制模式,但并非一级完整的行政区划。乡役性质,官治、自治两者兼具,不可偏废。唐宋朝廷在整合乡村秩序时,乡村管理的外在形式前后变化显著,但其赋役征派、维护治安秩序的实质性内涵,寄寓于乡里、乡都保甲等外在表现形式下,却较少变化。  相似文献   

15.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题曾良(内江师专中文系副教授)一、作者非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又名《残唐五代史演传》、《五代残唐》,以下简称《残唐》)①六十回,旧题“贯中罗本编辑”,“李卓吾先生批点”,“若士汤显祖批评”。对李卓吾和汤显祖的评点,学术界几...  相似文献   

16.
周武王伐纣克殷暨牧野大战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作宾先生,曾把古今学者对周武王伐纳克殷肘间的百种导说作了个不完全统计,并作了公元换算①:(唐)孔颖达《诗经正义》、(南宋)郑樵《通志》定党殷在(辛未)前1130年,(元)金履祥《通鉴前编》定伐纣在(戊寅)前1125年,(西汉)刘歆《三统历》定伐纣在(已如)前1122年,(北宋)刘恕《通鉴外纪》定代纣在(甲申)前1117年,(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南朝宋)装《史记集解》定克殷在(乙酉)前1116年,(唐)一行(大衍》定伐纣在(庚寅)前1111年,(商)史官《商历》定伐纣在(癸亥)前1078年,(今)姚文田《周初年月岁…  相似文献   

17.
初唐诗杂考(十二)杨墨秋《饯唐永昌》系年辨沈期有五言律诗及五言绝句《饯唐永昌》(一作《饯唐郎中洛阳令》)各一首,唐永昌,名无考。此二诗为佳期饯别唐郎中赴永昌令时作。同官饯别赋诗的还有李又、崔日用、刘宪、李适等。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期诗集校注...  相似文献   

18.
牒文旧藏日本今西氏。记隆庆四年继学申请以次子而承继乃父佟伦所遗职位之事。据称佟氏乃海西忽鲁爱卫佥事苦出之后。考之《明太宗实录》,忽鲁爱卫设于永乐十三年十月辛卯,而苦出任指挥佥事。忽鲁爱卫系自考郎兀卫析出,而考郎兀卫必在《辽东志·外志》海西东水陆城站  相似文献   

19.
唐代梨园     
《唐两京城坊考·三苑图》中标明的唐梨园所在 唐梨园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隅五华里 大白杨村村西 唐故仗内教坊第一部供奉赐紫金鱼袋《张渐墓志铭》 《耀州志》关于唐梨园乐工取石为磬的记载公孙大娘舞剑图唐代梨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上)见本刊第5期)三,《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紫较记入伯栩己人啊扬己》,“四梦”之比较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是《紫技记》,但严格来讲,他的处女作应该是《紫萧记入但是《紫萧记》只写到第34出就中辍了同.8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大常寺路上任上将《紫萧记》删削润色,易名为《紫效记入千万历十五年(1587)将全剧初稿写成。【1叮.该剧主要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也借鉴了《大来宣和遗事》中的部分情节.演述唐代诗人李益在长安流之寓之时,于元霄夜拾得霍小玉所遗紫玉效,还仅时遂以权为聘利,托谋求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