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形成独特风格建筑体系的条件,即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理环境,与徽商同步发展的徽州建筑队伍、徽商的雄厚经济势力,以及徽州与皖南的建筑规制、模式、手法、渊源、志书文献记载,徽商活动的舞台等的分析,说明徽州民居身世不可能源于东阳。  相似文献   

2.
徽州地少人多,科举仕途与四处经商是明清时代徽州人摆脱贫困、追求富贵生活的两个重要途径。他们儒而不成则转而为贾,或亦儒亦贾,贾儒相济。经商致富的徽州人,热心文化事业,崇仰学术,"虽为贾者,咸近士风"。清代前中叶,朝廷崇儒重道,稽古右文,受此影响,江南的徽商家族大量刻书,积极献书,为文化教育、学术研究及《四库全书》编纂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旅外徽商文化程度普遍很高,徽州的士子、商人和官僚三者是流动不居且混而不清的,他们凭借顽强不屈的毅力、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执着的文化追求,既为自己找到了生活门路、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也为寄居地学术文化的发展营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3.
徽商在明清时期活动异常活跃 ,地处徽州以南的福建也因丰富的商品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吸引徽商往来贸易。徽商在福建所从事的行业众多 ,其中在明代中期 ,徽州海寇商人还积极与福建海寇商人联手发展武装海上贸易 ,可以说徽州海商的成功得益于福建海商的大力支持。徽商在福建的频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中叶以后,扬州由于徽州盐商的介入,其城市发展的传统动力机制被打破,转由以外来力量为主导走上内外结合的双重发展道路.随着城市发展推动力的转变,扬州的文化、艺术内蕴和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城市文学上,徽州盐商在跻身扬州文学圈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的文学活动增添了极大活力.在城市艺术上,徽州盐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大力投资与扶持,促进了扬州城市艺术市场的健全和商品化发展,使扬州城市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良性发展.在学术上,徽州盐商的广泛参与和推动,使扬州学术和文化的发展较稳定地走向高度繁荣,并深层次地提升了其城市文化精神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5.
徽商文化是古徽州商人在长期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文化,至今影响深远.将徽商文化与高职商科院校校园文化相融合,对高职商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健康、和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培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进出”结合、主题活动、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实现徽商文化与高职商科院校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试析传统文化思想对徽派造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典园林之美深深地根植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土壤之中,它同时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大量其他学派思想,在兼容的同时,徽州文化依然保持了它鲜明的独立性,显现了整体的区域表征.这对徽州园林特色的形成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略论徽商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徽商的兴起和发展的多方面的原因。客观上 ,农业资源的局限和人口的大量内迁所导致的生存压力使徽商不得不走向经商的道路 ,同时 ,徽州地域水利和山林资源的便利也为徽州人走向商业之途提供了可能 ,在儒学气氛的熏陶下和儒学传统开始走向松动和式微、新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社会环境里 ,徽商巧妙地利用和整合了传统文化资源和新的文化资源 ,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当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盛行清朝时 ,常州地区出现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女词人群体。她们中许多是姐妹词人、母女词人、夫妻词人、妯娌词人、姑嫂词人等 ,具有很明显的家族性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有 :1.清代常州学术发达 ,有重家学的传统 ;2 .母教的传统 ,促进女子成才 ;3.闺房唱和 ,扩大女词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鲍廷博与吴骞是清代旅居浙江的徽州藏书家,他们居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嘉兴地区。二人因共同的藏书爱好而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收藏书籍过程中的诗文互动、校勘题跋等活动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在他们的交往活动中,不少江浙文化名人也参与其中,共同的书籍收藏喜好繁荣了当地的文化,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扩展了徽州文化的影响。而《吴骞日记》更是记载了不少关于鲍廷博的生平活动,尤其是对两人以藏书活动为中心的往来有很多详细描述,这对补遗《鲍廷博年谱》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也为从另外一个方面了解鲍廷博的人生轨迹提供了视角。毫无疑问,鲍廷博与吴骞的这些藏书文化活动让寓居地人民对旅外徽州人的评价也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他们的交往,对后世学者了解当时旅居浙江的徽州人融入当地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徽州藏书业颇为发达,而其内在动力即是徽商的勃兴。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徽商与明清徽州藏书业之间的关系:徽商对徽州藏书业的影响;徽商影响之下徽州藏书业的特点;藏书业对徽商的影响。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徽州藏书业发达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商业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描述了我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并从现实与理论上分析了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源 ,指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贫困地区县域经济是其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以苏南地区为例 ,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新时期农村城镇化的特点 ,剖析了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了未来苏南地区农村城镇化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近20年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新研究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差、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特别是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干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4.
实施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人力资源丰富但开发严重不足的现状,同时从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并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等各方面分析了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路径,认为只有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才会使中部地区崛起逐渐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边塞地域考     
从历史文化视野考察"边塞"的概念及其特指地域,至今没有一个准确且恰当的阐释."边塞"词源所指向的地域主要包括河套及河西走廊在内的西北地区;唐代边塞诗词所阐释的边塞地域涵盖了除陕西以外的西北地区,延伸至安息四镇,这恰与唐时的陇右道行政辖区大致吻合.从历史地理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特征来看,"边塞"就是要塞遍布且军事、经济战略地位极其高的陇山(陕、甘交界的华亭一带)以西的西北地区(包括河套地区),这也与唐代的陇右道行政辖区重合.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和谐是当今生态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将此生态理念空间化,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维育关系,塑造良好地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文章提出生态理念空间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绿色边缘区”。通过发掘、利用、创造城市中特有的“绿色边缘区”,使城市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基于二者间内在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使城市建设空间与绿色空间有机融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地退化和土壤盐渍化 ,这些问题与人口、贫困一起构成了 PPE循环。基于此 ,西部地区生态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把握好土地利用结构、环境人口容量、科技创新、城镇体系建设及生态重建效果评估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全国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在产业布局与结构、企业规模、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的经验,对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2002-2010年沈阳市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与销售面积相互作用的动态模型,分析两指标的因果关系,并利用脉冲影响函数对二者的互动进行了探讨,认为沈阳市商品住宅待售面积降低1%时,销售面积增加0.625%,此互动周期约为4年,待售面积对销售面积影响贡献率逐步加强并稳定在70%.  相似文献   

20.
东西部地区企业职工培训在参加培训的职工人数、人均培训费用的投入上都存在显著差距 ,而产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西部企业在生产上所涉及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比较低 ,而国有企业职工的流动率却比较高。要缩小东西部地区企业职工培训的差距 ,西部企业要进行长期、持续的企业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