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唐朝酒业发达、酒肆林立 ,各地饮酒风气极为普遍 ,上至文士诗人、达官贵人 ,下至黎民百姓 ,皆尚饮酒 1。由于酒的销量很大 ,能获巨利 ,故到唐朝中叶 ,中央政府对酒实行专卖 ,征收酒税 ,成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随着对酒的专卖 ,史籍中便出现了“榷酒”、“酤酒”、“酒户”、“酒行”、“酒坊”、“酒坊使”等名词 ,而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唐五代沙州官府与寺院文书中 ,也见到“酒行”、“酒户”等词 ,甚至还出现了“酒司”,为我们探讨唐五代敦煌地区的酿酒业与酒业管理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唐五代时期 ,在敦煌城中街肆与城廓乡村中…  相似文献   

2.
四川是全国有名的酒乡之一,酿酒历史悠久,有独特的传统酿酒工艺和技术。但是,近几年,随着酒类生产的放开搞活和酿酒工业的大发展,在产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则是我省能否进一步发挥川酒优势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对川酒的产销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个人粗浅的看法和建议,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川酒发展研究中心为设在四川理工学院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酒发展研究中心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酿酒技术、文化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四川省白酒产业、白酒资源、白酒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川酒资源开发与创新"、"川酒产业与区域发展"、"川酒企业营销与发展战略"等方向的调查研究工作。川酒发展研究中心凝聚了一批国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种范畴。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广义地说,酒文化是泛指人们在以饮酒、品酒、赏酒、乐酒、悲酒、吟酒、歌酒、舞酒、喜酒、丧酒、祭酒、会酒、恋酒、话酒、酿酒、沽酒、卖酒或创酒等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酒文化引论     
“酒”字自殷商甲骨文时代就已存在,此后便颍繁地出现于历代文献之中。有关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学、艺术诸方面的篇章无一不提及“酒”,并且与“酒”相关的宇如醴、酪、酬、尊、醇、酷、奠、医、醉、醒等,以及由“酒”构成的词、词组乃至成语典故如酒人、酒官、酒德、酒礼、酒风、酒俗、酒史、酒艺、酒色、酒令、酒肆、酒徒、酒仙……酒池肉林、酒囊饭袋、酒以成礼、“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等也不断地派生出来,可谓举不胜举。可见“酒”作为特定的指代符号,在众多的汉语词汇中亦称得上使用频率极高者之一。单就“酒”字本身而论,已可看出其所指代之物——隐藏在符号背后的神秘饮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意义了。所以研究中国酒文化首先就得弄清“酒”字,考查其发生与演变及其相关的社会语境,而这又不得不对中国的文字情况作一番概略的交待。  相似文献   

6.
酒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作用广大而深远。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值得我们作一番认真的研究。在中国上古和中古时期,人类社会生活(尤其上中层)无一处不以酒为纽带,围绕着酒形成了整个的文化氛围。但上古酒文化与中古以后酒文化有所不同。早在商代之前,酒就出现在人类生活之中,传说造酒的是杜康和仪狄二人。《说文解字》的酒字:“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世本》、《战国策》等书也说:“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云云,指认仪狄和杜康都是酿酒始祖。地下考古发掘,找到目前我国最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文书中的“酢”、“苦酒”与葡萄酒的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文书中"酢"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葡萄酢或者说葡萄酒;二是指醋。唐西州时期,酢就是指醋,出现了葡萄醋。古代吐鲁番地区的葡萄酒包括酒、酢、苦酒三种,其中酒是一种甜型红葡萄酒,酢是一种干型红葡萄酒,苦酒是一种干型白葡萄酒或桃红葡萄酒。高昌国时期,酢与酒并用或连用,都是指葡萄酒,酢酒是酢与酒,不是指醋;它们都可作为葡萄园租酒,两者区别不大。浆、苦酒、酒、酢四者,价格递增。自高昌时期,中原地区谷物酒中的"麴糵"技术已在三种酒中得到应用。尽管从文书中看,谷物加工产品酢在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很有限,但也表明谷物加工产品及加工技术在古代吐鲁番地区的存在与影响,特别是在文化上的深远影响。古代吐鲁番地区借用中原名词"酒"、"酢"、"苦酒"来表述不同种类的葡萄酒,就是其写照,这也反映出古代中原西域间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在诗人笔下几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写不完,唱不完。诗人以酒自名、以酒命诗,甚至还出现了许多诗人或文人撰述的有关酒的专著。诗中酒名因产地不同而异彩纷呈,以酒入诗描写离愁别恨、羁旅行役、壮心难酬的诗篇更是各有千秋。缘其由,酒能助兴也能钓诗,酒能触发创作灵感也能托起想象的翅膀,正可谓不言酒,难以成诗;成诗者,必得酒字。究其实,诗人饮酒,诗中写酒,都蕴涵着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复杂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酒类发展战略讨论会”,于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名酒之乡”宜宾地区召开。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川酒产销形势的估价,有三种意见:一种看法认为,1984年下半年以来,酒类生产有些失控,“川酒热”的结果,出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产大于销,部份产品滞销积压比较严重的情况。另一种看法认为,不能笼统地讲川酒产大于销,供过于求。例如名优酒就不是产大于销,而是供不应求;啤酒、果露酒还差得很远。呈饱和状态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倘若没有酒,中国的古代文学将如何?是否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是否会有那个性的张扬、飘逸的风采?从《诗经》到《红楼梦》,三千年的文学长河中几乎处处洋溢着酒香,酒文化与中国的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1.酒的起源与文学起源几乎同步。关于酒这种饮食文化的出现,最早见于《春秋·赵整传》“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这里说酒是杜康和仪狄发明的,但事实上,早在杜康之先,酒就已经存在了。相传夏代诸位帝王多好饮酒,夏启、太康、桀都沉湎于酒中。太康因酒失国,桀用酒造池,池上可以行舟,用酒糟筑山可望北斗七…  相似文献   

11.
孙基林 《文史哲》2005,(5):27-30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蒋登科 《文史哲》2005,(5):30-31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旅游业繁荣,旅游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旅游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著名旅游景点商标被抢注,精品旅游线路被抄袭,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被仿冒,旅游企业商业秘密被泄露等方面,针对出现的问题,一应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建立知识产权战略;二是打好商标防御战,积极申请商标注册,培育驰名商标;三是打好商标保卫战,主动追究侵权行为;四是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实施专利战略;五是利用法律武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已在宏观进程、热点问题、重要现象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部分研究论著不够系统,缺乏理论深度和历史意识。深化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的对策是:一要树立和培养历史意识,加强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二要公正地对待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传统;三要注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兼顾。  相似文献   

15.
彭昊  姜正国 《云梦学刊》2014,(6):134-138
加强地方高校集群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更是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方式和战略选择。管办评分离框架下建设地方高校集群的创新能力,应当建立促进高校集群创新能力的制度体制,高校集群创新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主要是依法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分层组建各级各类知识联盟、培育和激发第三方评估三个方面,并以长株潭本科高校群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中的形体美、动作美、造型美和协调美 ,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灵魂 ,可谓魅力无限。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美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审美因素丰富着学生的审美想象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表现和创造美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能力。体育课是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育教师也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让美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何旻 《云梦学刊》2014,(6):16-20
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17-1937)》一书,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脉络建构的历史节点之一。1930年代唯物史观社会史的输入和撰写潮流为文学史书写引入了眼光,《思潮论》以"阶级性"为主导,建构了文艺思潮和社会变动的双层互动结构,整合了文学史叙述。并以鲁迅和瞿秋白作为其叙述的支撑者。而对鲁迅的叙述,展示着这种文学史书写范式的可能和限界处。作为与所叙数次论争同时而异地的不在场史家,和源于生命体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李何林的书写位置影响了其书写风格——跳出人事纷争,单纯以"言"证"言";大胆评述,以理论统摄刚刚逝去的史事,做一颇具现代性的明了纯粹的结构。而《思潮论》自出版后几经浮沉,及其被承继的特性,折射着此类范式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需要一个能够在农民与市场、政府、社会之间发挥有效作用的中介组织。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这个中介组织就是农业行业协会。但是在中国,人们对行业协会的理解却存在误区。鉴于此,我们从论述行业协会的定义、属性、职能出发,继而探讨农业领域行业协会的独特性,最终提出秉承行业协会理念、构建中国农民合作组织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于平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不仅有宏观把握,也有微观研究,在舞蹈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于平的艺术批评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那就是将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广大艺术家的艺术调整;将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解决艺术批评的理论分歧;大量汲取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宝库里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刘红英 《云梦学刊》2014,(6):143-145
动词过去时态的语法标记式“v-ed”原来的语法意义为表逆时针方向的时间距离,IF假设条件分句中的“v-ed”通过隐喻模式,在从时间域到真值判断域的投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语法意义,即“真实性距离”,而此新的语法意义与假设条件句的命题意义毫无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