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韩东晖 《学术月刊》2012,(1):152-154
如果用重返经典文本与面向中国问题来概括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型取向,用返本开新与话语重塑来概括近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路向,那么,同一时期的西方哲学研究则致力于立足国际视野和本土耕耘。当前国内西方哲学研究具有双重定位:一是引介、翻译、诠释和批判"西方哲学",原则上英语世界和欧洲大陆古往今来的哲学皆为其研究对象,可谓"在中国的西方哲学";二是西方哲学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一百年来中国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作了反思.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具有启蒙倾向的西方思潮、特别是近现代哲学思潮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发生大碰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五四"时期一传入,其分歧不在是否应当,而在怎样使中国走上民主科学的道路,后来的对峙,主要是由于中国现实的政治斗争发生了重要变化,二者之政治背景不同所致;而科玄论战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中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这两种最主要思潮的论争在中国特殊条件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透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从日益加强的全球化趋势对现代哲学发展影响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这两种哲学的实际所是以及两者之间的真实关系重新加以考察,进行比较研究,做出更为求实的评价。文章具体讨论了如下两个问题:一、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的意义,克服以往在这方面存在的片面性;二、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以及这种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将恩格斯以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对立起来并不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主导思维模式",上述对立的源头不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的比较研究,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理论的曲解.以往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全盘否定态度应当改变,这不是"颠覆"马克思主义,而是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应当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哲学是改革开放以后重建的学科,30年来的发展经历了重建、深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结合三个主要阶段.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西方哲学研究,需要重新认识它们的社会基础,克服将后者简单化的倾向,还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中国学者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除了理解现代西方哲学本身之外,还必须了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的现实环境的需要,促进中国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主要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意义及与其同时代的西方哲学的现实关系加以考察。这种比较研究虽早已存在,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才可能由马克思主义者主导来从事这项事业。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真正自觉地进行这项工作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1980-1990年代,学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在上海举行的马哲西哲对话会在这方面取得了广泛共识,成了我国这种比较研究的转折点。但对这种比较研究的合法性仍有待进一步达成共识,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化倾向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还需进一步澄清,对理清西方各派哲学之间的联系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的现当代哲学发展趋势、特别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和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当代的转型之间的关系还需深化,由此进一步揭示马中西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传开 《学术界》2004,(3):193-201
从社会根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理论来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 ,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 ,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答时代课题 ,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并注重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立场上存在着根本区别 ,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 ,并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课题 ,因而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转型和超越。固然不能把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型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等同起来 ,但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 ,而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哲学理解为"世界哲学",首先与历史已成为世界的历史这一更广的背景相联系.就哲学本身而言,走向世界哲学,意味着回归哲学作为智慧之思的本原形态.世界哲学在植根于世界历史这一背景的同时,也表现为从人类普遍价值的维度考察世界对于人的意义.世界视域下的普遍视域,同时与哲学自身的发展相联系.从后一方面看,世界哲学进一步涉及哲学衍化的多重资源与多元智慧问题.与之相联系,不能简单地将世界哲学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哲学形态.哲学按其本义表现为对智慧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沉思,在世界哲学的概念下,哲学的这种品格并没有改变,世界性与多样性、开放性、过程性将在世界哲学的历史发展中不断达到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八大文化错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在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文化错位,即用本民族传统哲学的东西去扭曲和附会西方哲学的诸多理论和概念。文中例举八个最为突出的例子说明这一文化现象并分析了文化错位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是中国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自我 ,寻求生存与发展新理念的重要课题。这种研究的主题与目的不仅仅局限于直接、表面地讨论“中西哲学”知识性的“异同”或“相通” ,而是要从根本前提出发探讨与反思“中西哲学”各自的性质、特点、个性及其“长短” ;发现与评价“中西哲学”各自的人类性意义与价值 ;寻求创造人类新哲学的理论前提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张旭曙 《阴山学刊》2005,18(3):15-19
实体形式肇始于西方第一位形式主义者亚里士多德,是形式"语义"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观分为审美意义上的形式(美在和谐)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形式(形式质料说).托马斯·阿奎那总结了古代和中世纪的形式观念,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观念为基础,阐述了美的三要素(完整、比例、鲜明)说;现代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吉尔松复活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观念,并且从存在论(最高的存在即上帝、纯形式)上论证了包括美和艺术在内的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论中西哲学的会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宣孟 《社会科学》2005,4(5):79-92
自从提出中国哲学中不存在西方ontology以后,有一种新的观点,试图为不同于西方ontology的所谓中国哲学本体论作辩护,并欲以此会通中西哲学,这实际上涉及到什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从逻辑上说,在中国哲学中寻找本体论,仍未脱出西方哲学观念的框架,而会通中西哲学的历史任务则必定要求传统哲学观念的更新。根据唯物史观可以初步探讨出新哲学观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我先把“马克思与现代西方哲学”这个题目描绘一下,做一些限制性的说明。第一点,我想讲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首先强调这一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涵盖的东西太多了,甚至包括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众多流派。何况,大家知道,马克思自己就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②照他这话的意思,在我们今天看来,某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讲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非常的郁闷。这是我想强调的第一点:我今天只讲马克思,不讲马克思主义。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是:我要讲的是马克思在“哲学”…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当代哲学发展主要趋势论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及各种流派和思潮的不同层次的共性来探讨其主要趋势。认为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 ,陷入了新的困境和危机 ,但又以不同方式寻找解脱的道路而进一步转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文章总结概括了几种主要趋势 :首先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大都从反形而上学转向重建形而上学 ,都企图既能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独断性等弊病、又能避免因拒斥和否定形而上学而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其次 ,向现代哲学的转向从一方面说就是使哲学研究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 ,两大思潮各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了这种倾向 ;再次 ,是各种不同思潮和流派在上述倾向的推动下越来越打破原有界限而走向相互沟通和对话 ,甚至包括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朱兰芝 《齐鲁学刊》2000,1(5):97-102
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哲学形态的更替主要是哲学范式的更替。当代西方哲学不同流派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表述有时大相径庭,但在基本哲学范式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感觉经验世界本体论。当代西方哲学可以说就是感觉经验世界本体论的哲学。这一哲学范式的确立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从而推动了当代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哲学,积极借鉴当代西方哲学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走出"两军对战"的模式,实事求是地研究中、西哲学,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得以发展的前提;第二.对构建中国哲学学科方法的反思,力图摆脱西方传统哲学的模式来构建中国哲学学科;第三,对中西哲学异质性的自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哲学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