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希腊神话中,众神生活在一个“分工发达”的社会里,与发达分工相对应的是一个较为高级的文明社会。然而,不少神祇(包括英雄们)却依旧兽性十足。希腊神话中的文明性与诸神的高度本能性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是希腊神话中的伦理缺位现象,伦理缺位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之手使然:命运的“在场”及其不可逆改性,必然导致伦理失缺、本能膨胀。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派戏仿希腊神话的方式可分为尊重性戏仿、颠覆性戏仿、杜撰性戏仿三种。在创作这些戏仿希腊神话之作的过程中,"战国策"派分别运用了推崇式想象、批判性想象以及整合式想象这三种想象异国他者的方式。经过"战国策"派想象和戏仿之后的希腊神话又俨然成为新的所谓希腊神话而作为他者鉴照着本国文化,而"战国策"派重构他者的目的则在于发掘其中能够鼓舞国人积极抗战、坚持抗战的精神食粮,这同时也反映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作为各自民族的文学瑰宝,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在中西方文化研究、历史探索和人文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认为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是拥有高超神力的神族,其特点显著,性格张扬,追求个性自由;中国神话人物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则以个性的完美和"尚德"为标准。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两个独特且富有魅力的梦幻世界,编织着两种不同却相通的美丽梦幻,表现了丰富永恒、内涵意义略显差异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对诗人"神学"的批评,是古典诗学理论的要义之一。他不仅反对诗人对诸神关系的描述,而且对"诸神虽存在但不关心人类事务"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对诸神可用献祭和祈祷收买的论调进行反讽的批判。柏拉图的论证显示,立法哲人与传统诗人的神学观和城邦理想截然有别。  相似文献   

5.
借助女娲形象及相关事象的考察,从中国民间傩戏体系、民间"地母"崇拜、"人祖"信仰民俗三方面入手,研究中国民间神灵信仰的形象寄托。文献和田野互证表明,女娲作为生养人类的伟大祖母的至上地位,理当是中华神话殿堂里先于诸神又高于诸神的始祖神。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表现和明确提出来的"本位"学说主要有八种。"本位"理论的发展史就是汉语语法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西方语法学说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巨大影响,也反映了我国语法研究者为探索适合汉语的语法理论体系所做的不懈努力。对"本位"理论发展史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认清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李贺“神仙诗”中,失去神圣光环的诸神在三种视野中、以三种面目出现:一是“求仙降神”视野中诸神的世俗狂欢,二是诗人“时间焦虑”的视野中时空流化与诸神的死亡,三是“女性体验”视野中女神的永恒无聊。“诸神的脱冕”表达了李贺对永恒世界和世俗世界的绝对怀疑。  相似文献   

8.
希腊神话是希腊遗产中的核心成分,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开端和土壤。随着现代研究和地中海地区的考古发现,希腊神话的起源过程变得越来越清晰。神话并非希腊人闭门造车的无稽幻想,而是在他们与其他文化发生接触时受其影响,并在寻找海外拓居地的过程中受地理发现的激发而孕育产生的。早期神话的出现与埃维厄人的航海和开拓经历密不可分。埃维厄人将他们在近东等异域文化中听到的故事与其在海外各地见到的地理特征通过神话的形式联系起来,试图给那些奇特的地形地貌和自然力量作出解释,从而形成了希腊神话中关于创世和诸神的核心故事。  相似文献   

9.
作为欧洲文学的重要源头,希腊古典神话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在精彩纷呈的希腊神话故事中,隐含着一个“罪与罚”的母题,它以不同的形式在多个悲剧故事中反复出现.究其内在成因与表现方式,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罪与罚”母题可以分为渎神的罪与罚、弑亲的罪与罚、情爱背叛的罪与罚以及心灵之恶的罪与罚四个类型.解析希腊神话中“罪与罚”的母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哲学内涵,能为当下正确伦理价值观的建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在氏族社会和奴隶社会创造的关于神祗和英雄的传说和故事。希腊人以想象中的奥林波斯山上的主神宙斯及其周围的诸神为主要系谱,结合古代希腊社会的历史和传说,创造出了丰富多采的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代希腊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朦胧的认识,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类童年时代的图景,是当时希腊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罗马神话可以说是从希腊神话移植过来的,内容大致与希腊神话相同。希腊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学艺术都有重要的影响。在语言上也是如此。本文拟探讨一下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谚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希神话利益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利益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析其中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进而探究它们所折射出来的不同趋向的利益观。同时,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各自以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原始人类利益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1937年,周作人念念于希腊神话里诸神的人性,无奈危难的中国,一切非得在政治与革命的框架下不能展开。周氏作两国俳谐文历史的梳理,其实是隐藏了一个大大的居心,所谓借幽默说不幽默。战争初起时,周作人并未颠覆远在兄弟失和时就已确立的信条,取法乎生活,却难免越发寂寞的境遇。不必顾惜周作人的声名而曲为庇佑,以宽容待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学术语境中,"宗教文学"的研究从概念、问题、理论到具体实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研究者往往致力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探讨,而忽视了宗教文学本身的研究。中国宗教和宗教文学都具有独特的自性,"中国宗教文学史"的建构必须符合这种对象属性,而"宗教性"的内涵标准和"大文学"的文体观念,正是构建民族本位宗教文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中国宗教文学史重要阶段的"魏晋南北朝道教文学史",尤其可以体现此一原则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转型期的代表人物,尼采把"生命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其"生命美学"的思想表现在:以"梦"和"醉"的审美状态拯救生命,以"人"本位的艺术再现生命和以"超人"的审美理想扩张生命。尼采的生命美学思想充分表现了他对人之欲望的尊重,对人之能力的重视,其思想因其"生命"的内涵有着更加强悍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对于"法治",不同的解读,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含义。从人类历史上看,存在过两种不同的"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二是依法治国的"法治"。即便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仍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的"依法治国"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人学”的角度对鲁迅的作品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鲁迅一生的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少年时代——以群体本位为特征;青年时代——接受了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人学本体论思想,高扬个体本位的旗帜;中年阶段——个体本位与群体本位的两歧性与冲突;晚年阶段——类本位意识的萌芽。其历时性发展过程表现出鲁迅人学思想意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可以说,鲁迅完成了中国传统人学观念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以及外来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兼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人伦关系与功利、效率关系同俱,以及观念意识与行为不相一致的诸多特征和矛盾状态,从而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导大学生构建科学的价值观所面临的任务和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宏观意义上的文化模式乃是对人的自由的观照与体认,相应地,文化进步的实质就在于人的自由的增进和完善,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则表现为"自然本位—群体本位—个体本位—类本位—生态本位"的价值转换。由此,当代中国文化应认清自身的历史坐标和现实方位,并为实现文化模式的现代转型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幼者本位"、"弱者本位"、"生存本位"、"独立本位"四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伦理思想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伦理,坚持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维护人的生存发展和独立自由.当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这使我们很容易与鲁迅相遇,领略思想者烛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