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取向表示一致赞同,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把体育健身活动作为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并表示将来参与终身体育健身活动。然而,他们在参与体育健身的行为上却与前面所表现出的态度存在较大反差,这一点在女学生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建议高校体育教学要加强体育理论教育,体育选修课和体育俱乐部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加以改进,同时学校要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酌情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参与体育的意识比较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一小时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4.59%,有43.52%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但男女生相比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生体育意识和行为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3.
在终身体育理念下对高校体育开展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分析了高校体育反思教学的发展、涵义和意义.认为通过反思性教学,使大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走向社会后能带动他人参与体育锻炼,传播终身体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余暇体育在广泛意义上讲指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主、客观因素及参与情况,研究余暇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伟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5):122-12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部分女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度影响主体体育行为参与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发展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对山西省师四所师范类院校大学生体育意识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较高、体育情感积极,但体育意志力较薄弱,造成认识与实践相脱节。当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取向反映了从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变革。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较大的亲和力,这是改善和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利因素。但缺少活动场地器材、无时间及学生自身缺乏运动技能是制约学生良好体育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中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引导大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开展"三走"活动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沉迷网络、学校业余体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硬件设施条件薄弱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问题,应探索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性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校大学生中女生人数已超过半数,其体质状况持续下降令人担忧,因而大学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校教学实验研究大学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条件和效果,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余暇用于上网的时间大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合理的引导和一定强制的监督能够有效使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体育社团中学生伙伴关系有助于维持学生锻炼的习惯;学生习惯养成后进行自觉锻炼,能在一定时间上维持自身体质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马力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113-116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皖北3所高校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体育态度值得肯定,但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不能达到体育人口的要求;不同学生在体育行为方面存在显著行的差异,男生、大一学生、体质优生相对较好;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在青春期不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与健康意识、体育锻炼的实践、生活方式等情况,对烟台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体育的认识及参与程度、对健康的理解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在育人中,体育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传授健身知识、技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享受到快乐,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5所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不固定者居多;大多数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体育价值;62.4%的女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体育态度;47.8%和45.9%的女大学生是以上体育课和自发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多数女大学生选择羽毛球、健羡操和乒乓球作为主要体育锻炼项目;大多选择不收费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薄弱,消费水平低;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缺乏和学习压力大以及缺乏氛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表现在八个维度的得分上都比较高,说明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普遍良好。2.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受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普遍比女生要强。3.体育锻炼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锻炼者的锻炼行为,而其锻炼行为又影响了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高校390名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和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肥胖大学生体育态度基本处于低水平,极少甚至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应区别对待超重和肥胖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其体育态度的认知成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资料分析法,将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2000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分析数据与全国同龄学生同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优于全国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身体形态稍显优势;通过两学期的体育教育,学生身体素质成绩总体提高,体育锻炼是改善大学生体质的决定因素。建议增加体育课时,延长授课年限,加大投入力度,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与社会体育、全民健身接轨。  相似文献   

16.
对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表明,高校体育教育应注意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调整、自我保健,增强对体育的参与意识,逐步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观念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体育锻炼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也能在体育锻炼中增长知识,因此,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持久地推动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必须认真研究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坚持或退出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和心态,才有助于有效地激发和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明光市农村中学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体育行为总体水平不高,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年级差异。学生体育锻炼以自由活动为主,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每天锻炼一小时"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因素主要有学习紧张、无兴趣、无习惯和场地器材短缺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测量问卷》,对上海8所高校年龄在17~25岁之间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不同的体育锻炼行为喜好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发现有喜欢体育锻炼项目的学生在负向情感、情感平衡、婚姻与恋爱、健康生活方式、抑郁、经济生活状况、社交障碍、社会责任感和利他行为9个因子上都要优于没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课外体育锻炼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对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入手,找出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