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废聚苯乙烯(PS)为原料,采用接枝共聚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改性聚苯乙烯胶粘剂的最佳配方和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聚苯乙烯胶粘剂的粘接强度比改性前提高四倍,其对木材和金属的粘接,明显优于某些日用胶粘剂.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产品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在1502丁苯胶乳中就地生成碳酸钙进行了研究。在改变表现活性剂品种及其用量、CaX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下,考察了就地生成碳酸钙对丁苯胶的改性效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橡胶中生成了方解石型的碳酸钙,晶粒尺寸为11—13um,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在1502丁苯胶乳中就地生成了球形的超细碳酸钙,粒径约90—150um,超细碳酸钙之间无附聚,超细碳酸钙与橡胶粒子及其团聚物之间无化学吸附,分散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为主要原料,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作为混合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增塑剂,最后加入由丙酮与二苯胺合成的防老剂,填料氧化锌作为辅助材料,对聚苯乙烯进行改性并制成一种新型PS胶粘剂。本文着重讨论了溶剂、增塑剂、防老剂和填料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确定胶粘剂的最佳配方,所制得的胶粘剂的固含量大于40%、旋转粘度大于3.4Pa·s、室温剪切强度为3.5Mpa,适用于木材、纸张等包装材料的粘接。  相似文献   

4.
综述木材胶粘剂的国内现状,介绍了脲醛胶、三聚氰胺-甲醛胶、酚醛胶传统胶种的性质及其低醛改性研究进展,指出了我国木材加工领域用三醛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固相接枝技术,将天然橡胶大分子接枝到炭黑表面,并考察了炭黑表面活性对其填充天然橡胶中填料网络和填料与橡胶相互作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经过接枝改性后,其表面活性增加,且与橡胶基体的相互作用力增大,炭黑之间的网络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AЦ旨罢辰峒恋取T诔て谑褂弥蟹⑾?环氧涂层脆性大,耐温性差,使用寿命短。因此,人们利用橡胶与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通过橡胶与环氧树脂反应,形成高分子橡塑网络结构,使其具有二者的共性,降低了环氧树脂的脆性,又提高了耐热性、粘结性、耐磨、抗冲、抗震、抗渗、耐酸碱盐溶液、  相似文献   

7.
为使滑石粉补强丁腈橡胶(NBR),研究了滑石粉的粒径、用量和表面经偶联剂处理时对NBR 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滑石粉在粒径很小、用量适中时才显示较好的补强效果,2 500 目、60 份时橡胶的拉伸强度为13.5 MPa、撕裂强度41.4 kN/m;用质量分数为1% 的KH550 处理滑石粉,橡胶的综合性能获得进一步提高,其拉伸强度可达14.1 MPa、撕裂强度48.1 kN/m,SEM 分析指出这与偶联剂改善了滑石粉在NBR 中的分散性及相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有机改性伊利石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伊利石黏土,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种有机改性剂分别改性后,对水溶液中苯酚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2种吸附剂各自最合理的吸附条件:pH值分别为9和6,吸附平衡时间分别需要40和80min,吸附剂用量均为35g/L,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4.6%和62.8%,且有机改性伊利石比天然伊利石去除苯酚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葵花籽油为原料,采用甲醇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籽油改性(完全酯交换)的适宜条件为:葵花籽油与甲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0.5%(占葵花籽油质量的百分率),反应时间为3.5h,葵花籽油脂肪酸甲酯的产率达98.5%.采用气相色谱法及化学法对葵花籽油的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对酯交换产物进行了IR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双醛淀粉、十八烷基伯胺为原料,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制得疏水改性双醛淀粉.考察投料比(醛基与氨基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改性双醛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实验参数.利用接触角测定仪对样品进行静态水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当投料比(醛基与氨基的摩尔比)为1∶0.9、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8 h、催化剂用量为3 ﹪时,改性双醛淀粉得率最高,达44.21 ﹪.疏水性能测试可以看出,长链烷基的引入能有效提高双醛淀粉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1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室温固化环氧聚氨酯胶粘剂的方法,给出了该胶粘剂的合成过程及性能,研究了这种胶粘剂在室温下快速固化且获得最好性能的最优工艺条件和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粘流态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LMPA)作为交联剂,在常温条件下对氟丁橡胶(CR)类粘合剂作用明显.本文探讨了LMPA的加入量对CR粘合剂180°剥离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该交联型CR粘合剂的改性原理、合成方法以及存储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以橙皮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和氢氧化钠改性处理制备橙皮生物质吸附剂,用红外光谱及SEM对改性橙皮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橙皮对Cd~(2+)溶液的吸附性能,考察了Cd~(2+)溶液的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溶液初始浓度为100 mg/L、pH=6、吸附时间为60 min、投加量为0.2 g时,在室温条件下,改性橙皮对Cd~(2+)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为90%和11.03 mg/g;改性橙皮对Cd~(2+)的等温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水泥砂浆往往存在一些性能问题,因此,对水泥砂浆的改性研究是很必要的.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得出:WSP可增强水泥砂浆强度并降低了水泥用量;且存在一个最佳掺量,在此掺量时,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静压、压差及橡胶泊松比对螺杆钻具的输出性能和机械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以用量最多的5/6头螺杆钻具的定子衬套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静压及静压与压差同时作用时定子衬套的受力状态、变形规律以及橡胶泊松比对衬套变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压的改变不影响变形规律,但对变形幅值影响很大,会影响密封性能;压差作用会引起衬套变形规律与变形幅值的变化,随内压增加,压差对衬套变形的影响有所减小;橡胶泊松比的微小变化即会对定子衬套变形规律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应严控橡胶质量,尽量增大定子橡胶的泊松比。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衬套过盈量的选取及线型的优化设计,以提高螺杆钻具工作效率。 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纳米碳酸钙/聚苯乙烯复合粒子,研究了单体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包覆率的影响。利用TGA、TEM、SEM、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分析了复合粒子的包覆率、结构形态及其在甲苯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单体用量下,苯乙烯能以较高转化率聚合并包覆于纳米CaCO3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复合粒子在甲苯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将复合粒子分散于苯乙烯中原位合成纳米碳酸钙/聚苯乙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比纯聚苯乙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金属磁性微粉表面通过偶联剂(A-151)引发苯乙烯(St)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偶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用SEM、RA-IR等方法对磁性微粉表面聚苯乙烯粒子膜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改性前后磁性微粉/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等微波电磁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苯乙烯通过偶联剂(A-151)以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在磁性微粉表面,形成一层高电阻率的有机薄膜,在复磁导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磁性微粉的复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性树脂型的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对于乙酸/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的优良特点。在催化剂用量为2%(wt),醇/酸比为1.2的条件下,反应45分钟,醋酸转化率可达99.5%。色谱分析表明没有副反应发生,使用工业原料连续运转500小时,催化剂活性基本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橡胶砂浆中橡胶颗粒上浮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改善橡胶砂浆中橡胶颗粒上浮的方法。对两组橡胶颗粒进行表面烘干后低温冷冻然后再进行砂浆试件的拌合成型,利用R2V自动矢量化软件结合AutoCAD软件统计试件截面内橡胶颗粒分布情况,统计结果表明橡胶颗粒在砂浆中的上浮现象均得到了改善。通过试验测量了两组橡胶颗粒表面烘干冷冻前后的密度变化和橡胶砂浆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橡胶颗粒表面烘干冷冻后的密度较表面烘干冷冻前的密度分别增加了约29%和32%,3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均低于表面烘干冷冻前强度,28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均高于表面烘干冷冻前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