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步考察华语新词语构词单位所体现的区域差异和互动现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华语新词语的衍生过程中,同义构词单位的选择、同一构词单位的分布特征和构词力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而构词单位选择的趋同、构词单位在华语区的扩散则是词汇区域互动的具体表现。为全面认识构词单位的构词力,应该以“犬华语”视角考察“叠加构词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动词“踩”与“踏”同义,所以这两个动词与不同的、但同义的论元搭配时,会形成同义的复合词。并且与二词同义的其他足部动词与同一个论元搭配时,也会同步构词产生一些同义的复合词。掌握同义或近义词之间的同步构词现象,有利于我们掌握词汇系统,使得辞书编纂能够更好地注意收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英汉词汇不同的构词方式和搭配特点的描述,阐明英汉词汇语义容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汉语的主要构词特点是合词法,而且词语搭配中的"同义反复"现象十分普遍,这就限制了大量词汇的语义容量.而英语构词主要的特点为旧词转义法,并且,词汇搭配灵活,一般排斥"同义反复"现象,所以其词汇的语义容量大于对应的汉语词汇.因此,笔者提出了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可采取引中、融合、增补等手段,来弥合英汉词义语义容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汉语常用字中的不成词语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语素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对于不成词语素的研究仍有欠深入。本文对不成词语素的义类、不成词语素的构词力以及不成词语素的单用条件,作了定量分析和统计,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一、不成词语素不存在形类,而只有义类;二、不成词语素的构词力小于成词语素的构词力,不成词语素中的不定位语素是不成词语素的主体;三、不成词语素“单用”,受到语法、语义、语用的制约,这种制约是不成词语素有限单用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5.
修辞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同义的语言形式。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同义手段的选择。因此,以广义的同义手段的选择为纲,建立一个兼顾古今的广义同义修辞学体系,是应该而且可能的。同义修辞学体系的主体框架可由四大块构成:(一)各种各样的意义;(二)“义”“形”关系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三)多种多样的同义手段;(四)同义手段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台湾海峡的地理区隔,海峡两岸现代汉语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差异,其中词汇的"同义异序"与"同义异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同义异序词"分属于海峡两岸两个不同的语言社会,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并不会影响两个不同语言社会的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同义异序词"都是由两个语义相同或相类的语素构成,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与并列的关系,因此构词的两个语素顺序如何并不影响语义表达。"同义异构词"的情况亦如此,两个词只在构词语素上有差异,并不影响理解。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是汉语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从<墨子>大量使用同义复词的情况看,当时汉语中已有为数众多的同义复词,同义语素并列组词已成为词汇双音节化的重要构词方式;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义复词在先秦已经存在,这些古今传承的同义复词在汉语史上有联接古今之作用;<墨子>中的同义复词反映了其形成阶段结构的不稳定性和语素间组合的不定性.  相似文献   

8.
一、句子转换式种类及语法特点句子转换式有两种,一种是倒序转换式,另一种是同义转换式。前者是句中两个名词颠倒位置,如后者不颠倒,是原式的同义变种,如原式和转换式之间用双箭头的短线相连表示转换关系。“转换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导性的特点。”句法结构用符号表示(符号意义详见1988年《中国俄语教学》第三期顾柏林先生文章。)倒置转换式在语义相同情况下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1.两式词汇形素必须完全相同;2转换式必须保持原式的句法联系;3.两式句法结构不同。是同根词,具有相同形素。句法联系相同,但是与上述句法联…  相似文献   

9.
以“小三角”为视角,以现代汉语“动核结构”和“非动核结构”为对象,分析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存在的“错综”关系,及其中存在的“同形同构异义”、“同形异构同义”等结构同义、结构多义关系,认为这些结构同义关系和多义关系的语值不同,并指出结构同义的区别、结构多义的化解都受到“句管控”。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指代词同义连文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指代词远较现代汉语复杂,古代同义指代词如“余”和“吾”、“尔”和“汝”可以并存,现代没有;古汉语指代词有同义连文如“谁何”、“尔汝”等,现代一般没有这种现象。前人对古汉语指代词同义连文的看法往往存在分歧,本文打算在广到例证的基础上,对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法现象的成因和性质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修辞学界讨论修辞学的对象和任务,就如何看待“同义形式”及其在修辞研究中的地位问题展开过争论。讨论和研究同义形式选择问题对于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同题:关于“同义形式”的概念;汉语修辞中的同义关系;进行同义形式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表义功用上,列举助词“等”和“等等”没有本质区别,都可表示列举已尽、列举未尽及列举未定。上下文语境和背景知识等因素对判断“等”和“等等”的语义至关重要,认为“等等”只能表示列举未尽、“等”前后没有确数提示语时就表示列举未尽等看法都是片面的。自身功能上,“等”与“等等”在全粘着与半粘着、构形与构词、语意与语气等方面存在差异;格式功能上,“X等”主要充当定语,“X等等”主要充当宾语。列举模式上,二者在列举项数、结构类型、内部关联等方面基本一致;概括方式上,二者存在概括词语的有无、音节、粘合度等方面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修辞学界讨论修辞学的对象和任务,就如何看待“同义形式”及其在修辞研究中的地位问题展开过争论。讨论和研究同义形式选择问题对于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同题:关于“同义形式”的概念;汉语修辞中的同义关系;进行同义形式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语语法中的“_man/_men”是构词的附加成分。本文主要对该附加成分造的词与链接的词是否只是名词、有没有直接链接词干而形成名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对“_man/_men”附加成分是否像某些书中讲的一样,真的是无用的附加成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音的同义手段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不同的语音形式,是同义手段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虽然学界对此已有研究,但只涉及音韵特色、单双音节和叠音与否三个方面,实际上它还存在于下面七个方面:节律不同、音位变体、语流音变、古今音变、多音符号、有意误读、方言和普通话读音不同等,是需要全面深入研究的同义手段领域。考察语音同义手段的上述十种现象,以助人们全面认识语言和语言中的同义现象,广泛选择语音的同义手段以提高语言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所谓叠音就是重叠音节,因汉语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故又可称为叠字。汉语叠音基本有三种情况:1.叠音构词2叠音构形3.叠音组词本文只讨论叠音构词。叠音构词就是重叠音节构成新词,是汉语构词的一种重要形式。任学良先生(汉语构词法)一书称叠音构词为“重叠词素造成新词”。①似乎欠妥。汉语叠音构词有些是重叠词素(也称语素),如“爸爸”、“妈妈”、“馍馍”、“花花绿绿”,有些则不属重叠词素,如“寥寥”、“赵赳”、“翩翩”、“黑乎乎”。所以叫重叠音节似乎更准确一些(叫叠字构词也可以)。只是为了称说的方便,下文…  相似文献   

17.
论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之间或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词汇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构词差异。构词差异三个方面:语音方面的差异、语素方面的差异 、构词类型方面的差异。各方言在不同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代到现代,汉语词汇在构词上是朝着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双音节化的趋势,不但促成了“儿”尾与“子”尾的形成,也使得它们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以《宋元语言词典》、《金瓶梅词典》、《〈红楼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为依据,考察了“儿”尾与“子”尾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同时参照甲骨卜辞、《诗经》、《世说新语》等著作,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汉语词汇音节数量上的古今变化。  相似文献   

19.
言语是十分复杂的现象。表达同一个意思,往往存在多种同义表述形式(本文所讲的表述形式,包括词、词组、句子和句组等语言单位)。所谓“一句话,百样说”,如表达“重视产品质量”这样一个意思至少可用以下几种同义句式:  相似文献   

20.
中学文言教材中的同义复词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单音词的教学,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文言文课 文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同义复词,在古汉语中称为“连文”或“同义连用”’。 “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但由于字、词的古义在 后代往往消失,因而易造成对同义复词的误解。在中学文言教材中,课本编者 也常常将同义复词仅从单个语素的角度去理解,因而往往不得其义而发生误 释,这是不得不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