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东南学术》2005,(6):33-37
本文认为,学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科学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科学,另一种是价值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性的张扬.其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本真内涵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维度,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无政府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明 《学术研究》2006,1(12):106-109
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几乎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阶段。难能可贵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很快摆脱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而坚定地扛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领导千百万民众,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不可遏制的革命洪流。  相似文献   

3.
无政府主义对党的建设危害极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和建党以后的长期战斗历程中,我们党一直没有停止过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认真总结我党反对无政府主义斗争的历史经验,深刻分析无政府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表现、特点及其巨大危害性,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安定团结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而要维护安定团结,就不得不反对无政府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不仅要列举它的表现,指出它的危害,而且要分析它的根源。尤其要弄清: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一些人热衷无政府主义,甚至到了发狂的地步? 本文试图从这样两个方面简略分析一下产生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根源:(一)小资产阶级革命性向反面的转化;(二)个人主义的恶性澎涨。进而得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无政府主义?蒲鲁东说: “不要政党;不要权力;一切人和公民底绝对自由,这三句话,就是我们政治的和社会的忠诚誓愿。”①克鲁泡特金说: “无政府就是没有统治的意思。”“所谓无政府者,当然是代表无强权的意义。”②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主张废除一切国家政权,反对一切权威,要求个人绝对自由,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特别是反对共  相似文献   

6.
袁伟时 《学术界》2004,(5):121-131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革命是背道而驰的两种文化.文化革命的源头是义和团运动.它们的文化基础都是迷信和排外.新文化运动继承的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其主导思想不是无政府主义.人们没有理由责难新文化运动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负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就是呼唤自由、法治、宪政和理性.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派是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留法学生中的一个无政府主义派别,一九○七年六月形成,一九一○年五月解散,主要代表人物是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张静江,主要言论机关是《新世纪》周刊。该派的主张比较复杂,前后言论也很不一致,其主导思想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实行“倾覆一切强权”的“社会革命”,鼓吹无政府共产主义,标榜反对宗教主义,反对家族主义,反对私产主义,反对宗国主义,反对军备主义的所谓“五大主义”,以抽象的反对强权代替具体的革命纲领,以建立所谓  相似文献   

8.
<正> 反对个人主义,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本世纪20年代,毛泽东就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批判了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倾向。1937年,他又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指出,自由主义“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可见其真正所指实即个人主义。嗣后,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了这个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坚持反对个人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现时代的任务与社会现实出发,邓小平不仅对此做了多方面的分析,而且针对一些所谓“批判”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的错误思潮,要求我们必须“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很显然,在反对个人主义这个问题上,一切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虽然都高度肯定“劳动”精神,但无政府主义理解的“劳动”是没有强权和强制、高度自觉自决、无拘无束的;传统农业劳动更符合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另外,无政府主义理解的“劳动”不仅具有生产性,而且具有道德意义以及审美意义.对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拒斥,对脱离社会的个人自由的极端理解,特别是,意味着社会生产关系基于效率、公平的提高而向自动化、专门化、标准化、程序化、精确化方向不断进步的“物象化”、“物化”,一直被视为是损害自由、敌视人的东西,这些都是至今仍以各种形式残留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鉴于某些当代西方左派、后现代派所持无政府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清理无政府主义的渗透,依然是我们没有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费耶阿本德认为,创新须具有批判精神,特别是要具有批判权威的精神;在批判的基础上倡导多元思想;并保持一种开放性思维.为此,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告别理性,主张无根基的知识,强调"增生原则"和"韧性原则",推崇"怎么都行"的开放性思维.费耶阿本德创新思想对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又有什么关系?列宁在《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早已明确指出:“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又是无政府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①(见《列宁选集》第一卷218页) 林彪、“四人帮”竭力煽动无政府主义,推行极左路线,对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危害极大,使我们回忆起巴枯宁怎样混入第一国际和怎样被开除的一段历史,也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无政府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泉 《天府新论》2019,(3):9-15
20世纪初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论战”根源于深刻的民族危机,它是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未来发展的不同政治见解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早期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这场思想论争同属于近代以来现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二者没有本质分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论是无政府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归根结底都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下,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近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探索之争。尽管二者在如何实现现代化道路的方法和手段上存在很大差别,但其最终指向都是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农业方面,毛泽东义无反顾地率领全国五亿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干社会主义事业、奔共产主义前程.按照这一理念,他一贯倡导的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精神,总之是提倡一个"公"字,反对一个"私"字.依这种理念和精神的逻辑推理,干部、社员隐瞒粮食产量并且"私分",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然而,耐人寻味并出人意料的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从总体上看,毛泽东对隐瞒粮食产量的做法采取的并不是反对和批判的态度,而相反地是同情、赞赏甚至鼓励、提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分析了恽代英早期思想的特点,并对其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倾向提出了看法。作者认为恽代英早期思想的特点是:①主张以伦理改革为手段改造社会,但比较注意内省功夫;②较早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病;③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④受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却具有积极进取和务实的精神。恽代英虽然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且在1919年底以前有逐渐加深的趋势,但在对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看法上与无政府义主义有着原则区别。其早期思想的主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是无政府主义。早期的恽代英是一个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严重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行商品、货币和按劳分配的过程中,由于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容易使一些人产生“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如果让这种错误倾向自由泛滥,就会侵蚀我们党的肌体,毒化我们的整个社会生活。对于这个问题,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和腐化。”(《邓小平文选》第328页)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货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批判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理性启蒙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多次出现,我国文明史上也发生过象春秋时代、魏晋时期那样的文化启蒙运动.理性启蒙的实质是社会主体素质的空前提高和人们思想的高度解放.新时期启蒙的基本特点就是要使我们民族最终去别亚细亚生产方式,而且要面向世界和未来文明,使国民有新的觉醒.这就使我们新时期启蒙与五四时代以科学民主精神反对封建文化的文化启蒙相比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点.(1)唤起公民对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理性共识感,给予心理上行动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批判思想作为无政府主义的主要言说方式,在中国近代被传统化了,其文化根源主要是托古思维和中西会通的惯常模式,具体演化方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抽绎出无政府主义的本土文化基础,或与大同理想相附会,或以道家思想予以解说.其结果是,无政府主义的批判锋芒在近代中国现实革命斗争需要与思想潮流的激荡之下被消解,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和精神条件;合作经济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形式等,标志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内部生成与扩张.理性地审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师复(一八八四一一九一五)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开山元老”。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从一定的意义来讲,也可算当时中国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个方面,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尤其是在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今天,我们回颐和剖析一下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言行,这对于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和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思潮,都是有所裨益的。一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的活动特点——“言行一致”辛亥革命前后涌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信从者,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弱点,这就是言行不一,反复无常。从《大同书》的作者康有为到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培、李石曾等都是如此。但是,刘师复则不然,他“能言而又能行”,“不单对于主义是鞠躬尽粹,就是连带的对于素食主义等也能以死自矣。”他的信从者称赞他是“一个不怕死的志士,一个艰苦卓杰的革命家,一个不怕牺  相似文献   

20.
费耶阿本德(P.Feyerabend,1923—)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自《反对方法》一书问世后,其哲学思想就迅速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他对全部科学哲学流派进行的无情批判和犀利激烈的言词给人们留下极端偏激的印象;另一方面,他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有力论证、以及诸多驰骛新颖的思想,又为他在科学哲学界赢得了牢固的地位。他在《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一书中提出“科学沙文主义”等新见解和新概念,进一步突出了他的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和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形象。1987年发表新作《与理性告别》,通过对理性的全面清算,再一次使人们瞠目咋舌,似乎觉得他一生都在与理性作对。那么费耶阿本德究竟为什么要诚心找理性的麻烦,并主张与理性告别呢?是要与一切理性告别,还是旨在阐明一种新的理性形象?本文想就此问题给一粗略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