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介词的隐现是现代汉语语法的显著特点,框式介词同样具有这一特征,其使用具有一定弹性:时而具有强制性,时而具有选择性。作为一种特殊的介词框架,框式介词的隐现规律必然牵涉到前、后置词各自的使用,其隐现情况也是复杂多面的。虽然框式介词的隐现只是一种语言表象,但却受到了来自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的共同制约。这些因素紧密联系,相互交叉,很难截然分开。因此框式介词的前、后置词在句中是否出现,其规律不是绝对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把+NP”的“把”的隐现陈信春一介词“把”(包括“将”)可以同名词性词语相组合。“把+NP”作为一种语言单位不存在“把”的隐现问题。但进入语句以后,则有一个“把”的隐现问题。在一些场合,介词“把”必现,在另一些场合,“把”则可以隐现自由。不管是必现...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语连带类框式介词丰富多样,形成特色鲜明的形式架构,语法意义除了表示"包括""动作同时发生、交替进行"等外,还有所虚化、泛化。研究发现,连带类框式介词的前后构成成分在音节、语义等方面均表现出若干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词是英汉两种语言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词,在实际使用中都非常活跃。通过对英汉介词的简要阐述,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尝试基于Babel英汉平行语料库,对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英语介词和汉语介词的使用频率,兼类情况及其对应关系做以对比分析,以期对英译汉中的介词翻译能有所启示。另外,介词在英译汉时可以采取直译、增译、省译和转译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可以和后置词"来说"搭配使用的词语除了经常讨论的介词"对、对于"以外,还有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以及现代汉语160多个介词中的40多个."来说"和这些词语搭配使用构成"X来说"结构后,主要在篇章中起限定说明方式、限定举例话题、限定论述依据和限定关涉范围的作用.和不同句法成分共现的"来说"的虚化程度不尽相同,同虚化程度较高的介词搭配的"来说"的词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具有话语标记语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类"来说"归入"限定助词"之列.  相似文献   

6.
张成进 《江淮论坛》2009,(6):168-174
汉语中表方向的介词“向”由动词“向”语法化而来,介词“向”来源于连动结构中的动词“向”。“向”语法化的句法动因是进入连动式结构,实现了词性降类;“向”语法化的语义动因是语义的非终结性,在与连动结构里其它动词主次要地位竞争中处于次要地位,提供空间信息。“向”词性降类后形成的介词短语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而言具有处所状语的特点,不论其处于动词前还是动词后。  相似文献   

7.
估测性框式结构,指的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有可能被言说者用作主观可能性推断、表达估测性语义的框式结构。它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典型的估测性框式结构,其估测语义由框架的估测标记直接彰显,属于估测语义彰显型。非典型的估测性框式结构,有估测语义半显型和估测语义潜隐型之分。前者的估测语义由显性语境突显;后者的估测语义由隐性语境激活。估测性框式结构具有五个方面的极差性:可能性级差、优先度级差、隶属度级差、实现度级差、估测度级差。这一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框式结构内部类型的建立;在实践上,有助于框式结构的对内、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句式中介词结构漂移的语篇语用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句式具有语篇功能,语篇功能制约句法结构。文章主要考察了否定句、假设句、条件句、时间状语从句句中介词结构的分布,这些句式在语篇中具有非现实性,不在叙述的主线上,属于背景信息,具有低及物性的特点。介词结构在小句中的漂移受及物性决定,高及物性的小句中介词结构位于动词后,而低及物性的小句中介词结构位于动词前。通过溯因推理,介词结构在这些特殊句式中只能处在主谓之间,处在动词之后不合语法。研究发现,真实语篇语料的考察证实了这一推测。  相似文献   

9.
隐现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从1924年至今,汉语语法学界对这一传统课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隐现句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体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研究课题的独立化、研究视野的拓展化、研究内容的深入化和研究理论方法的多元化。今后,隐现句的研究可以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并要有语言类型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周红 《云梦学刊》2006,27(1):132-136
"把"字句是人类从致使者视角观察致使情景形成的,表达的是正向致使."把"字是一个特殊的介词,具有正向引发性.根据致使力传递的方向和意识性以及致使结果的隐现,可分出外向和返身、有意和无意、显性和隐性三对"把"字句."把"字句的句式具有以下特征"把"字句具有两种不同方向的组合;致使者的强施力性和被使者的强受力性;"把"字句的语义重心是被使者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兴旺 《阴山学刊》2010,23(2):54-59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一种语法演变规律,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去语义化、去范畴化、类推和重新分析的过程,它能导致新结构、新标记的出现,介词"被"的语法化历程就是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汉语“在”字句是用介词标记“在”构成的有标记句式,在使用时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介词标记“在”在构句时与英语相对应的介词相比,差异较大,表义复杂,“在”字句成了以英语为母语留学生学习汉语句式的难点和重点。在对比基础上,考察留学生学习“在”字句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论语》的介词"以"以及"以"的固定搭配进行了穷究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用法和意义进行逐一解析,作为介词的"以"用来表示引进依据、动作行为的工具、方式或方法、对象、原因、时间等等,既可以位于谓语中心词前,也可以位于谓语中心词后,同时其宾语也可以省略。  相似文献   

14.
“到”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在现代汉语里兼动词和介词两类。作介词时是为动作提供处所或时间位置,而“到”虚化为介词前这是介词“于”的功能之一,“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实际上是“到”后“于”的消失过程。一般认为“到”单独用作结果补语时是动词,事实上也经过了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成为了表示动作结果的一种常见的附着形式了。  相似文献   

15.
介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语法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它由谓语动词直接加名词构成。它并不是省略了介词 ,而是由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具有双重性 ,即既具有名词的属性 ,又具有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同样的语法功能。这就又使得其和与之相应的介词结构发生密切联系。古代汉语中介动用法和与之相应的介词结构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比较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介动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 ,但是对现代汉语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2017,(5)
"精英主义"原是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下的一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倾向,贝淡宁却将它强加于古代儒家与当代中国,谓之"贤能政治"。贝淡宁所倡言的"贤能政治"是一种反民主的政治理论,且充满着逻辑矛盾:它时而是民主制的对立物,时而又是民主制的补充物;时而坚决拒斥民主,时而又需要民主机制来保证其合法性。贝淡宁对民主政治的批评在理论上难以立足,对"贤能政治"的辩护也多似是而非。"贤能政治"的要害不仅在其关于民主的工具理性思维方式,从而否定人民主权,更在于它在本质上是一条回归前现代之路。  相似文献   

17.
《重庆社科文汇》2001,(11):46-46
谭军良认为,国企经营者的服务,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或劳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商品。作为普通商品,其价格即经营者报酬的确定遵循价值规律的一般规定;作为特殊商品,其价格的确定则受其特殊性因素的影响而具有特殊规律。从特殊性因素看,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复音介词数量丰富,构造方式多样,功能意义全面,呈现出极为鲜明的使用特点:复音介词的“家族”性;复音介词的游移性;同义复音介词的丰富性;同一复音组合的多样性;对应的单音、复音介词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彭忍钢 《云梦学刊》2002,23(5):109-110
英语冠词是一种虚词 ,本身不能独立使用。名词前用不定冠词还是定冠词大都是习惯性的 ;但是 ,冠词的使用也有其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20.
当代类型学家通过跨语言的研究证明,介词类型在语序类型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学术界一般认为汉语的语序比较稳定,古往今来变化不大,两千年来语序稳定的唯一重要例外就是前置词短语的位置由动词后移向了动词前。正是这一变迁对汉语介词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联系项居中原则是语序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介词短语的语序变化对介词类型的影响,要从联系项的语序特点去理解。汉语介词短语语序所发生的历时演变与联系项居中原则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