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汉指示语用法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指示语用法存在差异,结合具体句例分析、讨论英语中“this that”和汉语中“这 那”在使用频率、时空指示照应和篇章指示照应上的异同,由此洞见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语言使用上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2.
龚颖芬 《南方论刊》2009,(7):100-101
由于文化历史、习俗、思维和环境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的民族特色和差异,从而导致了翻译的跨文化障碍。修辞作为一门语言自身特色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表达手段,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本文例举了部分英汉修辞不可译的例证,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理解方程、循环模式、精力分配模式和重心模式等四方面,对图式理论在英汉交替传译效果中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论述和验证图式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积极作用,为英汉口译及其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英汉对比理论强调,英语学习必须要克服汉语母语带来的“干扰”,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尽可能规避掉汉语负迁移给英语写作带来的影响。对于英汉对比理论与英汉对比教学进行阐述,分析高中英语写作中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语篇层面的“中式英语”现状,最终提出基于英汉对比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提升策略,即以读促写、以译促写、以评促写。  相似文献   

5.
英汉介词的转类现象吴军英语中的介词往往需要翻译成汉语中的动词。如:Nobodycanbeabovethelaw.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ThePolicemanhelpedtheoldwomanacrossthestreet.警察帮助老大娘过马路。...  相似文献   

6.
视译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口译训练方法,而视阅口译又是视译的一种基本形式,视阅口译的过程有别于其他的口译形式(如:视听口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视阅口译结合了口译和笔译的双重特点,具有独特的认知模式。由于英语、汉语是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英汉视阅口译和汉英视阅口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结合英汉语言的差异,在视阅口译的训练中采取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海波 《学术探索》2013,(8):105-107
成语在不同语言系统中都是历史传统的积淀,语言的精髓体现。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人手,深入分析在文化差异下的双语间的个性差别,并从文化传统,宗教,神话传说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探讨译者如何运用翻译策略才能将源语的成语以最恰当的方式转换成译入语,既不失源语的特色,又便于译人语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8.
语用翻译理论认为:译事(翻译)是一种包括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英汉文化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是导致其翻译可译性限度的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文化差异不仅影响着语言本身的内涵,而且也制约着译者自身的翻译。解读英汉原作者异质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提高译者的文化素养是缩小文化差异中可译性限度的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语言社团、不同的社会层次都有一些特定手段来进行委婉表达。委婉语是突破传统狭义词汇层次的广义委婉语。英汉委婉语在构造手段以及所揭示的文化意义方面都是不同的。英汉两种语言中各有独具特色的委婉语构成手段 ;同时 ,不同的历史、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在英汉委婉语中也有不同的反映。这一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汉英两种语言特色以及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动物词语在两种语言的成语、习语或谚语中的使用,阐明了动物词语所体现的特殊文化内涵及转换形式,简明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中“色彩词”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 ,都有很多表示色彩的有趣词汇 ,它们在文学作品里以及人们的生活中都起着很大作用。本文试图对英语中几个最常见的表示色彩的词 :red ,black ,white ,blue,yellow ,green加以探讨 ,指出它们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环境下所包含的不同含义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12.
The English advertisement is a lively and distinctive field.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ads at a linguistic dimension and how to translate them well into Chinese? All this is given a careful discussion and a detailed study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分析这个问题应遵守认识论、逻辑学和辩证法一致性原则,使认识过程与历史过程和逻辑一致起来。个人是以角色的名义参与社会生活的。角色包括非人格化的职位和人格化的角色活动两个方面。角色人格体系是社会的第一个体系。人格的核心要素是价值标准,价值标准外化为公开的和隐蔽的行为规范,价值规范体系是社会的第二个体系。规范通过权力制度化,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有四种承担人口繁衍的婚姻家庭制度、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的经济制度、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教育科学制度、发挥领导和整合作用的政治制度。权力制度体系是社会的第三个体系。通过对以上三个社会体系及其有机联系的分析,从理论上完整地再现社会真实。这个理论可名之曰“角色—制度理论”。  相似文献   

14.
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年马克思与晚年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的界定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观点区别,这主要是由于科学知识背景的时代变化造成的。实践派美学家们没有正视这一区别而作出有科学和事实根据的选择,造成了自己学说根基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儒、道、墨德性观之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范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德性史。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儒、墨、道,其德性的探讨更是贯穿了始终。本文主要从三家各自的立足基础、群己关系、最终目的来讨论其差别所在。理论探讨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现实,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相信能够发挥它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哲学传统出发,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以哲学的政治实现取代了形而上的思辨。马克思哲学中对劳动的历史观意义的论证、对暴力的颂扬和对自由的强调,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出于对古希腊公共政治的推崇,阿伦特认为马克思虽然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传统,但又处于这一传统之中,并没有真正地回到前柏拉图的思想与政治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教授对现代写作学理论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新世纪建设发展的目标与任务,逐步建构了“基础写作学”、“实用写作学”、“公文写作学”三大理论体系,对建设现代先进的写作理论文化具有开拓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8.
何姗  罗嗣亮 《兰州学刊》2006,1(8):74-76
“情”是《牡丹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该剧的灵魂。汤显祖将“情”提升到了本体的意义,在该剧中,“情”首先是一种自然意义的情,即情欲,然后才是一种社会意义的情,即情爱,通过对情欲和情爱的肯定,《牡丹亭》实际上也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理”的反抗和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正因为《牡丹亭》中的“情”有着丰富的意蕴,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屯门地名考     
屯门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一处地方,在唐代到清代香港古代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有学者主张古代屯门所指乃今日深圳的南头,并非香港的屯门。其实细考历史文献,证之于有关地域的地理特征,可以确证古代的屯门即今日香港的屯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体知”的意义——从西方诠释学的观点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知"是中国哲学所特有的面对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方法,与西方近代主客二分的知识论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儒家的"体知"观念则更重在个体生命的修身成德和道德实践性的充分扩展,凸显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旨趣。作为认识社会、体悟人生的实践型智慧,"体知"重视内在的省察,反观自我之心灵,而非一味地逐于外物;强调个体生命的亲历性和在场感,将知识的获得和生命的直接体验融合为一体,视求知为一个知识内在化的过程。同时,"体知"又包含了身、心、灵、神等不同的层面,在社会实践的场域中,不断地反思和重构已有的历史意识。就个体生命而言,"体知"是一个接受教化、融入群体的过程,又是见证人类普遍精神、存续文明脉流的不息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