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藏西夏文草书《孝经传》吕惠卿注本,保留基本完整,但与其相对应的汉文本已经失传,因而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也是西夏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自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末公布以来,国内的西夏学界对这部重要的西夏文化典籍还只限于简短的介绍。本文首次以中文翻译、考释了这部书的吕氏序言、现存篇目,结合丹麦西夏学者格林斯塔德研究成果和有关西夏、汉文的背景史料,探讨了与其有关的问题,力图给关心这个课题的文史读者勾画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2.
西夏仁宗仁孝时期,重视儒学,发展教育,确立了以儒治国、以孝治天下的统治思想.在这一时期,翻译、刊印了一批儒家经典著作,其中有<论语全解>、<孝经传>等.在夏译本<论语全解>和<孝经传>中,初步发现了9个避讳字,有的避讳年号、尊号,有的避其名讳和皇姓.在皇姓中既避"嵬名",又避"李"娃,这对研究夏国史和思想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西夏文避讳字的出现,增加了文字的品种,丰富了语言文字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关于《孝经》的成书时代问题,主要有先秦成书说和汉儒伪撰说两种看法,其中"汉儒伪撰说"并不可信。《魏文侯孝经传》应视作魏文侯《孝经》之传,与前人所理解的魏文侯《孝经传》有所不同,《吕氏春秋》所引"《孝经》曰"并非注文误入原文。以《魏文侯孝经传》及《吕氏春秋》为突破点,《孝经》的成书上限当为魏文侯之时,下限当为《吕氏春秋》成书之时。  相似文献   

4.
本文继《类林研究》等书之后,进一步指出西夏文本《类林》中的西夏文误译字,并尽可能分析其误因。  相似文献   

5.
公元1038年,在祖国西北崛起了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这就是史家所谓的“西夏”或“大夏”。西夏建国以后,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文化建设。西夏人自制文字,史称蕃书或蕃文,用它撰写了大量的文学、语言、法律、医学著作;更定礼乐,设置“蕃学”和“国学”(即汉学),译介佛儒典籍。现存西夏文佛典无数,而汉文史籍和儒家经典如《贞观政要》、《类林》、《十二国》、《孙子兵法》、《孝经》、《论语》、《孟子》、《左传》等,均有西夏  相似文献   

6.
今传《古文孝经孔传》出现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南北一统使《孝经》学打破了南北学和今古文的界限,走向折衷化;《孔传》对《管子》的征引,与隋文帝以《孝经》治天下的政治手段暗合,体现出《孝经》学的法家化;《孔传》将经文之"毁伤"特指为"刑伤",则契合了隋代以佛教立国的社会思潮,有宗教化的意味。《孔传》之真伪及成书年代虽仍不能确定,但通过刘炫疏解此传的《孝经述议》,可以探索《孔传》与隋代政治及学术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HHB.№2844号残片实为《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本文首次公布了残存经文的录文,并通过与《大正藏》所收宋施护汉文译本的对照,指出西夏文本乃根据施护本所译。这份材料中存有大段的陀罗尼,借助西夏文、汉文和梵文的对音,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夏字的实际读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在宁夏灵武出土一批西夏文佛经,其中包括西夏文刊本《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批珍贵的佛经文献当年散失严重,出土后一部分文献被掠至海外,劫余之物入北京图书馆,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藏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当年流失到海外的灵武出土西夏文佛经中的精品,该文献保存完整,属于元代的善本,距今七八百年之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由于日本藏西夏文献一直没有完整公开刊布,国内学者对日本藏西夏文佛经的研究还很少,笔者在对日本藏西夏文佛经文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比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在海内外收藏的不同版本,试就日本藏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写本《文海宝韵》保留有刻本缺失的序言和卷末题款残片。本文对这些残片拼合整理、翻译后作了初步研究。从中发现了创制西夏文字的记录 ,充实了关于西夏文创制的内容 ,再一次确认西夏文字系元昊时期创制 ,了解到有关细节。还用西夏人撰写的第一手资料印证了西夏元昊称帝时间和加冕等重大史实。由年款和史实记录初步推定《文海宝韵》成书于天赐礼盛国庆年间 ,即 1 1世纪中期 ,属西夏前期 ,其编纂者是以罗瑞智忠为首的一批学者。参与此书编纂的有身居高位的官员 ,有通晓切韵的僧人和学者。序言对本书内容和特点记载表明西夏人对西夏语音科学的认识。从《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序分析了二书的关系 ,《五音切韵》将《文海宝韵》中的字纳入到韵图、韵表中 ,两书出于同一个朝代 ,有颇多重复的序言 ,内容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0.
在汉代,《孝经》曾作为辅经之书,但在中国经学史上,一直有人将《孝经》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其因大概有三:一是《孝经》所讲儒学道理,简明扼要,容易把握;二是《孝经》容易由理论转化为实践;三是宣传《孝经》,容易收到教化实效。汉唐时期治孝经学者百余家,主要为两大派:一派为今文《孝经》,以郑氏注(并非郑玄注)为主。一派为古文《孝经》,据称孔安国作传。两派互指其伪,难定是非。于是有唐玄宗御撰《孝经》。此御撰《孝经》,乃是玄宗本人亲撰。  相似文献   

11.
张澍发现西夏碑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澍发现了西夏碑,但其《书西夏天祜民安碑后》一文和《偕同游至清应寺观西夏碑》诗序对发现西夏碑的时间记载互异。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书西夏天祜民安碑后》一文作于嘉庆十五年(1810),离他发现西夏碑的时间仅相隔六年,故其时他对西夏碑发现的时间记得非常清楚,而《偕同游至清应寺观西夏碑》诗及《诗序》并非作于嘉庆十五年,而是作于他晚年编辑《养素堂诗集》之时,由于事隔太久,故对发现西夏碑的时间记忆模糊,以致二者对西夏碑发现的时间记载出现了矛盾。张澍发现西夏碑是对西夏学的重大贡献.同时也激起了他对西夏历史和文化探索和研究的热情,对西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夏文词典佚缺字形结构与反切拟音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西夏文词典《文海》的构字规律,从西夏文字与汉文字的对比中剖析了西夏文字的实质,叉从已知的材料中运用音韵学原理、西夏文的同居韵原理,提出了解读佚缺、未知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与反切拟音的规律、思路、方法和手段,这对弥补西夏文字的空白、全面了解西夏语言文字体系、西夏文与汉语的关系、西夏文字形声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存世的西夏文《佛顶尊胜陀罗尼》可分为纸本和石刻本两类,其中纸本包括黑城出土本、绿城出土本和居延出土本,石刻本包括居庸关石刻本和保定经幢本。本文在对照黑水城纸本《尊胜陀罗尼》的基础上,对保定经幢本进行了复原和解读,并根据不同版本所用西夏文译音字的不同,探讨了保定本与黑水城纸本以及居庸关石刻本的传承关系,希望能为研究元明时期西夏文《尊胜陀罗尼》的传播,乃至西夏后裔在中原从事宗教活动的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敬峰 《东岳论丛》2019,40(10):177-183
清末是《孝经》研究的又一次高潮,与康有为并称为"南康北刘"的刘古愚在康有为的直接影响下,转向今文经学,作《孝经本义》以显其意,以敷世用,提出诸多创发性观点。刘古愚首先标举《孝经》,指出《孝经》是经,六经为纬,乃六经之先导,蒙养之根本;在《孝经》文本上,刘古愚推崇唐明皇的《孝经注疏》,质疑、反对朱子对《孝经》的删改和编排,提出新的改本模式;在内容上,他反对将"孝"局限于父母一身,而是要扩充其量,创新性地提出"孝必以天下万世为量"。刘古愚的《孝经本义》体现出"拔弃考据训诂、独研微言大义""以四书释《孝经》""理在解语内"的经学特质,在晚清时代激变之际,回向固有传统,提振儒家伦理,以为救世良药,拓展《孝经》的诠释维度,丰富《孝经》的意义世界,开显出学问家而非如康有为政治家的经世方案。  相似文献   

15.
西夏生产工具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掌中珠》和《音同》中记载的,以及《观音经变》壁画上研究酉夏的生产工具,对于了解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绘出的斧、锯等,都是用于伐木的工具。《文海》中对进而研究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乃至于上层建筑,都“锯”字还进行了解释,说西夏字中的“锯”是由铁字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而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头加齿字组成的,既说明锯是铁制造的,又说明具有鉴于目前尚未有关于西夏生产工具的专题论述,本齿是这种工具的基本特征。《文海》中还进一步指文拟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对这个问题作初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查阅西夏字书韵书《文海》《音同》《义同》《番汉合时掌中珠》《五音切韵》和《中国藏西夏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日本藏西夏文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的部分文献以及聂历山的《西夏语词典》,发现了95个西夏文字没有被名家的字典收录。这批西夏文字的发现,增加了西夏语言文字的品种和内容,对研究解读西夏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夏军事制度的研究是西夏研究的薄弱环节 ,而军事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边防制度。西夏的边防制度比较复杂。本文以西夏文文献《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和《贞观玉镜将》为主 ,结合其他西夏文、汉文相关资料和当前研究状况 ,拟对西夏边防将领的选派、边防军的职责、奖罚制度以及边防制度的特点等具体问题作比较全面的探讨 ,以期有补于西夏边防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韩小忙避讳问题是西夏历史研究中一个很特殊的方面。由于西夏无纪传体专史,仅于宋、辽、金诸史中附《夏国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湮没,加之近现代发现的西夏文献不多,因此,欲窥避讳方面之详情,实属不易,故一直未引起史家对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西夏字音进行了补证。订补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等西夏人当时以西夏文编写的韵书、字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俄藏西夏文《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刻本与抄本进行首次解读、对勘,并参照该经的俄藏汉文本对刻本的前后顺序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西夏文刻本与抄本所用译音字的不同判断二者翻译时间的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