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历来存在着争议,各学派对其的理解影响着学派内部的研究模式及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走向。从长远来看,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更关乎心理学的发展前途,是心理学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心理学的把握必须跳出局部的、片面的显微镜观察,而使用广角镜头进行宏观的认识。从直观意义上对心理学学科性质进行把握的结果就是心理学是一门多性质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知识体系本质及学习过程,特别是研究关于思维、感知、理解、记忆及学习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尽管它产生于上个世纪,但其思想渊源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不仅受到心理学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哲学乃至语言学等思想的影响.通过对认知心理学思想的溯源,并就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综述,以便更好地研究这门学科本身及其他交叉应用学科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取向越来越明显.科学主义取向的主要特征是:实证主义是其哲学基础;价值中立是其价值观;方法中心是其方法论.科学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给心理学带来了弊端,导致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法则的人文缺失.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心理学应该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坚持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心理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西方的一门学科,其发展方兴未艾。本文主要阐述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跨文化心理学的一般框架、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跨文化心理学的性质,为跨文化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受本学科的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的决定。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来自于人们对心理活动的认识。在研究心理世界、改造心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谋求科学地运用、选择某种方式方法。这种过程的持续使心理学的方法发展起来。l、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学方法上每一次科学性革命都带来了心理学的大发展。十九世纪以前,哲学心理学家多采用思辨的方法,心理学隶属于哲学,未独立为一门学科。由于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客观性,使心理领域没有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在编辑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编辑心理学探讨是一项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它的全部涵义。并对此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就可以有效地奠定整个编辑学体系结构的基础,进而确立编辑学科的性质、意义及其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科学体系,它决定了该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我们若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就要对这门学科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进行探讨和研究,编辑学,这门新兴科也毫不例外地具有了心理研究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心理科学的论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心理学是一门人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心理学作为对人的研究,作为“人的科学”提出来。他主张心理学作为人的科学,必须研究“人的本质”。为人的本质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经验,包括各种事实和实在。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存在本质差异,并且本身也存在着根本缺陷。现象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本质科学,主要研究纯粹经验。所以经验心理学必然以现象学心理学为其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9.
现代政治心理学作为一门学术性学科,诞生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数十年中,尽管它在社会哲学中的世系可追溯到古代。它是政治学和心理学的产儿,表达科学时代所特有的既乐观又绝望的矛盾心理。知识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方法的日益信任,以及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激发了一种意识,认为科学方法能够应用于理解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基础的动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科学视野的转向和科学哲学理念的更新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机械论自然观和实证主义已日渐衰微和失势。心理科学应顺应时代精神 ,及时地转换探究视角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行为主义范式对于心灵本质的认识,及其方法论在当代又完成了新的变式——功能主义,并在科学心理学领域嬗变出三种亚变式:人工智能论、信息加工论、认知主义。“目前,功能主义在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1]89。然而,作为主流心理学的当代科学心理学在解释心灵本质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诟病与质疑。功能主义作为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基调,忽视心灵的意识本质,是导致科学心理学研究窘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备受责难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心理学思潮.作为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科学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后现代心理学为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发展取向.本文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对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心理学进行探析,反思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和面临的困惑,并提出以本土化心理学作为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突破口.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和基本观点为本土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的契机,它有助于透析传统科学心理学面对当代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困境时的无奈与僵化,并为探讨和描述异质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科学哲学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判定密不可分.围绕二者内在的关联,文章从科学划界问题、科学发现模式、科学理论评价和科学发展模式四个在科学哲学争论中起核心作用并反复出现的问题切入,探讨科学哲学对西方心理学演进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心理学对这些问题的反响.传统科学哲学为心理学的科学理性扫清了道路,现代科学哲学的人文理性将继续清扫心理学道路上的理论崎岖.  相似文献   

15.
实证主义尺度下的研究总是采纳“价值中立”的立场和标准化、定量化的工具,以期获得在时间和空间中普适的知识。用这种知识所描述的人具有平均化、大众化、匿名性等特征。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心理学的“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心理学中话语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努力使。心理学回归于它的传统常识性观念:心理学研究私人或公共语境中的主动人;这些人按照地方性正确标准、运用物质的和象征的工具去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筹划。话语心理学表明人心是植根于历史、政治、文化、社会和人际过程这样一个复杂语境中的动态过程,是“广泛的结构化影响的会聚点”。人心决不是“去时间化了的”和“去语境化了的”理智的器官。  相似文献   

16.
进化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心理学是对主流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都应受进化规律制约,心理是人类在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科学的进化论应该成为对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随着心理学的新发展,进化心理学的发展也必将成为“21世纪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取向的心理学发展迅猛,得到了心理学界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历史脉络还缺少必要的理论考量。文化取向的心理学经过了哲学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三个发展时期。从历史角度出发,追溯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历史,为反观当代心理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学论与认知科学有着相同的旨趣。然而,它却在认知科学兴起之时转向了社会研究。这是令人费解的。仔细考察表明,那些据认为可以很好地支持社会转向的理由其实更支持科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将科学看成是高级认知活动,主张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思想与科学行为。研究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认知的、发展的、生物的以及人格的。并且,科学论中其他研究进路,包括历史的、社会的、人类学的,甚至是哲学的,都应该加入到科学心理学中来。科学论应该形成一个以科学心理学为核心的多学科汇聚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心理学主要沿袭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群体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得出更具普适性的心理学理论。文化心理学主要遵循社会人文科学模式,研究文化与人的活动、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们分别从外在于文化和内在于文化的不同角度阐述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并将通过建构一种更高级的深层结构,沿着对文化整合思考的理论方向进一步发展,最终将文化真正整合入主流心理学中。  相似文献   

20.
管理心理思想是邓小平社会管理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管理心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针对性、科学性、阶级性、继承性、动态性等几个方面.探讨邓小平管理心理思想对于深化邓小平管理思想研究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