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建筑中,大量的自由形体创作作品几乎成等比数列增长,一些新名词不断涌现:参数化设计、数字模型、协同设计、集成信息模型、数控制造等。越来越复杂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设计思维的更新与数字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建筑表现方法与手段,解放了建筑师对空间与形态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建筑设计,其核心问题———审美并没有随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而建筑审美的依据却向着愈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视觉认知理论推动了建筑审美的科学化,而对审美的科学解释可以帮助更多的建筑师设计出赏心悦目的建筑。视觉认知理论从经验总结阶段发展到格式塔心理学的技术应用阶段再到大脑视觉机制的科学阐释阶段,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已经成为建筑师的共识并在设计中得到有意识的应用,同时对大脑视觉机制的探索揭示了受众"看"建筑的特点,这也为建筑师解决数字时代建筑审美的新问题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对一所大学而言是百年大计,需要精心规划与设计。图书馆工作者是图书馆建筑的使用者,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发挥重要参谋作用。设计建造一个多功能的符合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代图书馆建筑,不仅是一个建筑师的责任,也是图书馆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现今的构造教学还是材料教学,师者同学者都注重于专精的研究,技术和艺术教学的完全分离成为建筑学教育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构造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技艺”结合的课程,它涉及建筑美学、造型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多个学科领域,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也被提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建筑教学中设立一门将建筑学设计方法论和建构语言结合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系统的方法论之后,自己掌握语言的正确表达方法,而不是死板地背熟各种建筑词汇和构造语法,使学生能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自觉自发地将建筑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如建筑生态、建筑仿生、建筑智能、可持续发展技术等及时纳入实践的内容,扩展建筑师的语句量,丰富建筑师的建构语言的表达。在教学中也应采取系统论的方法,通过分解讲授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总体构成和基本要求,通过大量著名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建筑物组成和构建影响因素及相关决策因素的变量的广泛认知。将过程设计贯穿到建筑设计主干课之中,体验建筑“技”与“艺”的交融,从而明确建筑设计的内容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筑设计与文学创作同为回应社会现状的艺术创造,通过借鉴文学大师卡尔维诺所提出的文学创作中思维方式的转变,分析了几位当代国际杰出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旨在从对这些建筑作品的分析中总结出供建筑师们探索建筑创作的一个新方向,以使建筑师们设计出更多回应当代社会现状的优秀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6.
指出当前建筑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建筑师具备技术修养的必要性,提出了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推进,实现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努力树立学生工程技术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字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建筑行业。高校建筑教学应敏锐地进行调整,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目前,虽然已经做了部分工作,但距离真正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建筑教育中来还有很大差距。在数字化建筑教育上,在建立了正确的数字化建筑观之后,应在教学各个阶段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使数字技术真正整合整个设计过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一些建筑观点和作品的分析 ,指出重视细部设计的观念对国内建筑设计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张铭MZA,PS(美国MZA建筑设计有限公司)CEO美国建筑学学院院士美籍杰出华人称号2014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设计金奖荣获30项以上国际建筑师设计竞赛一等奖/中标方案201 4年英国“世界建筑”商业建筑设计奖2006年亚洲商业地产联盟最佳绿色建筑奖2004年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0名建筑师称号美国建筑学学院院士(FAIA)(新中国唯一一位大陆华人院士)紫金山麓,初夏的南京,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踏上故上,张铭直言感觉好极了。这位游子,在海外打拼了数十年,在美国建筑设计行业成为佼佼者,听到家乡召开江苏发展火会的呼唤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当代建筑现状刍议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本源应以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以融贯全球文化发展与弘扬地域文化为已任 ,创造新世纪的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设计”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以“流水别墅”设计思想的解析为例,实地考察安徽古村落建筑群,以苏州古典园林和日本建筑为中介,比较赖特建筑设计与徽派民居的异同,分析其共有的徽州文化与建筑生长思想,阐明生态设计思维的基础和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12.
建筑学教育与建筑设计市场、建筑师关系密切。文章在探讨建筑设计市场、建筑师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当今建筑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幼儿园建筑作为较高层次的设计,需要对方案解析、功能要求及环境品质等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不能忽略儿童行为及心理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其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和环境建设与现代幼儿行为观念的变革一脉相承。由此可见,其建筑学的处理手法蕴涵了从室内到室外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理念。究其原因是行为学极大地影响了从建筑布局到结构形式的固有组织。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正确方向应是作为环境文脉的延续,从而使今后的研究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李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和小说家,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主张建筑要表现建筑家个性,反对模仿抄袭,提倡创新。在“空间”“采光”“治墙”“叠石”等方面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人性化观点。李渔建筑人文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文意识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是对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意识的发扬光大,对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养云轩西洋门始建于乾隆二十年间,为乾隆时期保存完好的少数西洋建筑之一。乾隆年间,西洋点景建筑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建筑形式应用于皇家园林的规划中。养云轩西洋门为在中国传统设计思路指导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其设计手段为传统中国建筑师处理西洋建筑的常用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对于当前的建筑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绳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建筑史学家与建筑教育家。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建筑历史研究等领域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了解卢绳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以多方位展示其对建筑事业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情境空间是以塑造情境为特点的特殊体验空间,现实与虚幻融合、时空交织与转换、人的多感官参与等构成了其审美体验和艺术表达的主要特征。情境空间融合各种先进技术于传统建筑空间,实现了更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显示了人类的无穷想象力和技术进步的力量。以"体验"为核心的"情境"是观察和分析当代展示演出空间的重要视角,能给空间艺术设计带来新的启发和思索。2012年央视春晚演播厅是当代展演空间特点的一次极好表达。当代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重塑传统的建筑空间,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空间的体验与审美,值得设计界人士深入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