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第一古墓——泰伯墓,如今再展新颜。4月1日,江苏锡山市鸿声镇隆重举行泰伯墓修扩建工程竣工典礼。海外泰伯后裔和当地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锡山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据史载,殷商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王位,从中原奔至江南,在锡山梅里一带定居,传播黄河文化,由此开创了吴文化。吴文化对江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称其“至德”,司马迁将他列为“世家第一”。泰伯葬于现在的鸿声镇鸿山南麓,距今3194年。泰伯墓永兴二年起规模兴建,后经逐朝扩建,至唐盛世最为鼎盛,被称为江南第一古墓。  相似文献   

2.
泰伯是中国吴文化的鼻祖。自3200多年前泰伯从中原来到江南把中原文化与江南民俗融合而开创“勾吴文化”开始,吴文化的发展就处处渗透着泰伯的深刻影响。因此,文章认为,无锡要建设吴文化名城就必须要打好泰伯牌。  相似文献   

3.
我在梳理江苏太仓的历史人物时,发现王世贞、吴梅村、张溥这三个人物是最值得研究的,也是太仓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如果为之写传,写电视剧,则当推吴梅村为第一。因为吴梅村是太仓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曾春风得意,大红大紫过,又失足毁名,备受煎熬。用吴梅村自语:“乃天下大苦人”。我注意到,对于吴梅村的评价,自他顺治十年仕清以后,从此评价泾渭,褒贬双方,各执一词。即便到了事隔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难以定论。有人说:吴梅村晚年的那些诗词有作秀成份。我以为,此说乃个人的凭想当然耳。应该说吴梅村晚年回顾自己一生…  相似文献   

4.
由于吴梅村一生活动范围主要在江浙一带,故学界特别重视江南文化与他的文学创作之间关系,而对于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则甚少提及。尽管吴梅村在世时很少涉迹岭南,但他的一些作品却牵涉到岭南文化,故探讨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从他对岭南文化的吸收、创作、传播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能从新的角度对吴梅村及其作品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5.
以往论者普遍认为吴梅村的诗风以明清易代为界出现过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易代之前,吴梅村只是一个“吐纳风流”的“艳才”,经历了鼎革之变,他的诗歌才变得激楚苍凉、风骨遒劲。实际上,吴梅村的早期诗歌在题材、诗体、艺术表现和意绪格调等各方面已然确立了相对稳定的个人风格,后来的诗歌创作不过是这种风格的进一步发展与强化。吴梅村的早期诗歌在其整个创作历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应当被低估的  相似文献   

6.
“吴文化与江苏近代改革家”研讨会综述“吴文化与江苏近代改革家”研讨会于1995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无锡吴文化公园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历史学会、无锡吴文化公园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协办。这次研讨会还是江苏省历史学会和无...  相似文献   

7.
与“秦淮名妓”卞玉京的交往,是吴梅村一生中的重要经历,这一始聚终离的的个人事件,因为明朝的灭亡而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意味。研究这一对才子佳人的交往,是研究吴梅村亡国后的心境,研究梅村一些重要诗歌作品的很好的视角。本文对卞玉京的生平作了介绍,对吴、卞交往的经过作了评述,特别是对吴梅村所作的有关卞氏的诗词作品作了解读,对于这些作品中所寄寓的亡国哀怨作了阐释。本文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8.
商末,泰伯奔之江南.在江南蛮夷土著文化模式中,"裸国"、"黑齿雕题"和"断发文身"等是这一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泰伯"端委以治周礼"表明代表当时先进文化的周文化对蛮夷土著文化的渗透和交融.现代考古实物的发现,使得对上述中国古代典籍的阐释遇到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梅村体”名篇《临淮老妓行》以老妓冬儿为叙事主线,表达了吴梅村对明末史事的感慨,具有明显的“诗史”品格,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意识,并且“一诗双写”地刻划人物形象,代表了“梅村体”隐括史事、叙事写作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红楼梦》的原文、抄本序文、书中批语、评语等里面,找不出否定曹雪芹是《红楼梦》原创者的依据;拿已被新红学家驳倒的旧红学家的观点,不加分析的拿来作否定曹雪芹原创权的依据,方法陈旧;卒于康熙十年的吴梅村没有看到康熙南巡,没有写《红楼梦》的背景;从吴玉峰、孔梅溪和棠村名字中推测“吴梅村”名字,牵强附会;从吴梅村的著作包括诗中寻求吴梅村“创作《红楼梦》的蛛丝马迹”是捕风捉影,等等。  相似文献   

11.
吴梅村的叙事诗被誉为“梅村体”,达到了中国叙事诗的高峰,被称之为“绝调”。对他的叙事诗的评价,历来总是认为吴梅村是“诗史”,通过诗歌寄寓兴亡之感,具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本文认为吴梅村诗歌的独特魅力在于关注个体命运,展示时代苦难、人生悲哀。诗中对人的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皆缘于诗人对个体命运的极度关注。在吴梅村的诗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歌儿舞女,几乎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这些人物在易代之际的升沉荣枯,繁华寂寞,无不寄托着诗人的兴亡之感  相似文献   

12.
碧山吟社是无锡著名的文人结社之一,最初由秦旭等十位老人在明成化年间创立.秦旭之后,直至清乾隆年间,历经明清两代近三百年,无锡士人又多次续结碧山吟社,形成一种"碧山吟社现象".这一现象之所以得以生成,无锡秦氏家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秦氏家族与碧山吟社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家族活动的缩影,既体现了江南文化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表明了江南文化家族在当地的巨大文化影响力以及对江南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无论是对于我们认识江南的文化家族还是社团的活动、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地人士与东吴兴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吴政权的创始人孙坚,相传是春秋时吴国名将孙武的后代。孙武的儿子孙明,食邑于富春,从此孙氏就成为吴郡富春人。①孙吴立国很大程度上依靠吴地人士,他们是东吴政权的重要支柱。吴地人士的进退,直接影响东吴兴亡。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吴地历史地理范围的由来及其演变吴,也叫句吴,本为古国名。《史记·吴世家》载:太伯、仲雍“奔荆蛮,文身断发”,“自号句吴”。《正义》云:“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寿梦卒,诸樊南徙吴。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索隐》引《吴地记》曰:“泰伯居梅里,在阖闾城北五十里许。”从以上各种不同说法,可知吴地之中心当在今苏州。  相似文献   

14.
论梅村体     
明清诗坛上,抱残守缺、摹仿唐音宋调之风盛行,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能学古而不泥古,在借鉴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方面,成就突出的当首推吴梅村。吴梅村在明末清初诗坛上声誉极高,“蔚为一时之冠”。他一生诗作一千零三十首,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当为梅村体,即吴梅村在学习借鉴长庆体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它的内容以反映明末清初的重大史实为主,形式上为五七言叙事歌行体制,风格含蓄深沉,回环绵密。下面就梅村体的内容和艺术两方面作一粗略的探  相似文献   

15.
走进江南苏州古镇甪直,感受着小镇熙攘喧哗和浓郁的乡俗。她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纪镇之一,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相似文献   

16.
与“秦淮名妓”卞玉京的交往 ,是吴梅村一生中的重要经历 ,这一始聚终离的个人事件 ,因为明朝的灭亡而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意味。研究这一对才子佳人的交往 ,是研究亡国后吴梅村的心境及其一些重要作品的很好的视角。本文对卞玉京的生平作了介绍 ,对吴卞交往的经过作了评述 ,特别是对梅村所作的有关卞玉京的诗词作品作了解读 ,对于这些作品中所寄寓的亡国哀怨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从人文地理学的维度对吴文化进行考察,进而寻求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上把握吴文化的历史价值。泰伯奔吴不仅在中华文明腹地上产生了对角线的文化效应,而且体现出一种崇高的品德,开启了此后吴文化的三个第一。在中国古代南北冲突中,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后方和后劲之所在,它提供的回旋之地,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的关键。经过2000年吴地民众的经营,最终形成了粮仓、商城、智库三位一体的吴文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木渎古镇     
木渎是江南著名古镇,地处苏州城两,太湖之滨,四周群山环抱,峰联岭属,灵岩、天平、狮山、七子、尧峰等吴中名山环如障列,形成一座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的“天然聚宝盆”。木渎古镇背倚“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香溪、胥江二道吴越名水贯穿其中,其依山而筑、傍水而居的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期有私家园林30余处,现已修复开放的有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等。木渎古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好去处。让我们走进木渎,走进数百年前的私家庭园,品味那份失落的古典和悠闲……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苏州大学早在1991年就依托苏州大学学报这一全国核心学术期刊,围绕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内涵丰厚的吴文化背景,开辟了“吴文化专栏”,系统地开展了吴文化研究。经过学报人和文化学者的辛勤耕耘,专栏在江南社会文化史和吴文化当代形态研  相似文献   

20.
这组《春江感旧》诗1917年8月4日至8日作于作者的家乡富阳。题中之“春江”指富春江,富阳城就在富春江畔。时作者奉母命自日本归乡订婚,这是作者自1913年离乡后的第一次回家。四、五年的睽违,故乡的人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思忆中的几位曾经触起过自己“水样的春愁”的女友,这时都已成了“嫁为卢家妇”的莫愁,对作者内心触动尤深,《春江感旧》诗便是为感念这些前尘往事而作。诗用清代诗人吴梅村《琴河感旧》韵,吴梅村的《琴河感旧》乃是为感伤秦淮名妓卞赛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