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与孤独     
《北方人》2008,(12)
1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相似文献   

2.
孤独     
孤独不是人们的新体验。上帝在为亚当创造夏娃的当晚,就预见到孤独的痛苦。他说,“人感到孤独不是好事”,在这句话和在创造夏娃的行动中,上帝规定了我们的一个强烈需求,即需要亲密的伴侣关系。诸如多恩这样的作者(J.Donne)曾经指出:“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封闭的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感到变得渺小,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艾略特也有力地论述了孤独的可怕,他说:“地狱是孤家寡人,地狱是孤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我们民族是孤独的思想者.他的孤独是先觉者与民众的隔膜,是最先锋的战士对战友的超前.这种孤独源自他对民族、对同胞的深切的爱.这种爱不可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然而他仍然愿意在孤独中坚持他的爱.他的一生都在与孤独扭打,也与孤独为伴.鲁迅的孤独是一个人间至爱者的孤独.  相似文献   

4.
在途中     
这也许是一段孤独的路程。一位散文作家在《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一文中说,思想者有三种造型:第一种是落后的、保守的;第二种是与时代相吻合的;第三种是超前时代大多数人的。而这第三种思想者是最易得到孤独与痛苦的。忽地便想起弗罗斯特的一首诗,原句已记得不太准确,大意是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平坦而热闹,一条在林中,幽静冷清,而我要选择后一条。我想,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大概就是这样吧——在承受孤独忍受痛苦中毅然地踏进那荒无人烟甚至有些冷僻阴森的密林中。这样的人当然令我们肃然起敬。八十年前,中华民族的一个巨人说过这样的话:其实…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调查的几百人中,大约52%的人说,当他们孤独时,他们有时或者经常感到空虚。“孤独时感到寂寥和空虚,就象寒冬里一棵光秃秃的孤树,”21岁的大学生林恩这样说。另有人写道:“我的躯体内空空如也,就象一根空心管子,而我的头脑里也常常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喜欢热闹的女孩儿,也因为自己是个“乐天派”,周围有许多的好友,拥有了这些朋友让我拥有了无穷的快乐,也因此从未领略过孤独的滋味。但此刻,我尝到了……今天,我要放胆谈一谈我对孤独的感受。曾经听过这样一种断言:一个人,独自游荡在街头或静坐在空旷的田野里,陪伴你的  相似文献   

7.
孤独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它与人的现代性进程紧密相关。孤独意识是人的基本意识,而现代性孤独是孤独意识的现代性表达,是现代人对孤独意识把握的产物。现代性孤独问题产生于人的自我意识的构建过程,它是一种文化想象物。正确认识现代性孤独是自我意识构建的关键课题之一,对现代性的进程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引子】 步入高年级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面临当老师的一个最大尴尬:课堂上提问时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就连班上的好学生也不爱举手。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这时我们往往把一切的失败都归罪于班上所有的孩子。“这是一群笨孩子!”、“那么弱智的问题都没人回答,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相似文献   

9.
我孤独,并且一直孤独着。我不是在高喊孤独,也无需同情,只是想让孤独的人知道,他们又多了一个同伴。我和同龄人之间无共同语言,就像一对恋人以没有共同语言为借口分手一样。在扎堆的闲聊中,我属于旁听者,就像剧组中跑龙套的角色一样不为人所知。似乎我所熟知的,他们早已滚瓜烂熟,我所不知的,他们或多或少地略知一二。于是,我只有选择沉默。  相似文献   

10.
文学——对孤独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超群卓绝的人,对手天才,高傲的孤独是必要的。——雨果文学作为文学家的特殊生存方式,本质上是表现心灵、张扬情感的。人的心灵无限浩瀚深邃,人的情感无限丰富复杂,文学也就由此获得了难以穷尽的底蕴。我们先意也无力全方位地破解文学之谜,而仅仅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出发,将文学理解为对孤独的挑战——它的起点是孤独,终极指向则是摆脱孤独,文学作品的动态生成,就是作家走出自我,回归整体,重建精神家园的悲壮历程。本文拟描述这一心灵轨迹并怀着崇高的敬意谨献给那些在孤独中默默创造的人们。  相似文献   

11.
在《孤独者》中,魏连殳的孤独是双重的。既有心理的孤独,更有精神上的寥寂。通常,我们研究的视野所对准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魏连殳最终为何陷入了“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的尴尬境地,很少有人去思考魏连殳的婚恋生活——作为一个正常的生命个体的孤独。在这,我们以魏连殳婚恋生活作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了新的探究,并对其中出现的“这一个人”提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骆一禾和海子被视为一对具有共同诗歌趣味和诗歌追求的诗人,其诗歌主题也多有重合。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在骆一禾和海子的诗歌书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但其中体现的诗人的心灵向度却各不相同。在情爱主题上,骆一禾把情爱视为通向世界的桥梁,最终走向了宗教性的"无因之爱";海子则把情爱视为一个封闭的天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之爱。在孤独主题上,骆一禾一开始把孤独视为反思的对象,相信人不止拥有一个灵魂;海子则一直沉溺于孤独的体验中,最终走向了石头似的自我封闭。体现在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上的这些深刻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深层心灵构造的不同纹理,呈现了各自鲜明而难以混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却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因此,我们只有了解了人性、重视身边的人,才会使我们赢得朋友,摆脱孤独。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是一个极其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并着力挖掘人的心理感受的作家。孤独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一再凸显,并当作人的一种普遍而根本的生存困境加以表现。如今的王安忆书写越来越从容,孤独已成为她笔下不用刻意彰显的潜意识,在对孤独的承担中折射出她对生命的领悟。  相似文献   

15.
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60分) (1)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解读白求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人》2006,(10)
诺尔曼·白求恩并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他是一个不属于任何国家或族群的世界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仅仅从政治历史的角度是无法全面了解像白求恩一样的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这种属于世界的国际主义志愿者,从来不是孤独的。他们存在于白求恩时代,也存在于我们当代。他们为处于战乱、贫困或者灾难阴影下的地方带去支援和帮助。然而,这样没有归属的个体,也会给他们的家庭等原本的“社会组织”带来困惑,这就是为什么白求恩被—些加拿大人(特别是其亲属)视作“异类”,却被更多的人们视作“英雄”。  相似文献   

17.
黄峥 《社区》2013,(5):55
在城市打拼的人们,你是否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与老同学同在一城却少有见面;面对老友邀约,总有一堆借口推辞;电话簿里有几百个人,关键时刻却不知打给谁……身处繁华都市的我们,总是感到疲惫、孤独,人与人的心似乎  相似文献   

18.
孤独感与宗教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有孤独的人未必一定信仰宗教。但孤独感的确是一些人皈依宗教的心理根源之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因为如此,孤独问题就成了宗教心理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 如同难以给幸福感、焦虑感等主观感受下定义一样,给孤独感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也是比较困难的。简要地说,孤独感是人对自身孤单或寂寞的一种心理感受或体验。人的孤独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孤独和内  相似文献   

19.
哑巴辛格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中心人物,之所以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一个原因在于作家本人对畸形人的偏爱,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角色本身在作品中的巧妙作用,哑巴安东尼帕罗斯则强化了故事的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2,(4)
孤独,并非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也许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和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消除孤独感。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孤独感呢? 一、克服自卑 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从而造成孤独状态。这如同作茧自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