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展开工作部署。乡风文明,就是要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这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然而,目前我国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亟须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尽快扭转农村社会道德滑坡的不良局面。具体而言:一要提高全社会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基础;四要发展农村教育文化,提高农民素质,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浅谈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进党章,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大战略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乡村承载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为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而发展红色旅游在激发乡村产业活力、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当前,红色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产业融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多元主体联动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聚焦现实问题,通过强化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凝聚多元主体等有力措施发展红色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作为乡村社会公共空间和文化高地的乡村学校,要在乡村振兴中对乡风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其德育的作用就不能被忽视。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乡村学校德育肩负着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传承优秀乡土伦理和提高乡民道德水平的时代使命。当前乡村学校德育存在着目标受困于城市化倾向、内容忽视优秀乡土伦理、实施疏离乡土生活世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乡村学校德育要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思维,彰显德育目标兼容性;依托优秀乡土伦理资源,赋予德育内容乡土性;回归乡土生活具象世界,提升德育实施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发展绘制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2004—2017年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乡村的人文、历史、经济等因素复杂多样,相关政策难以周全,影响到中央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在2017—2018年度中央一号文件地方贯彻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调研中,发现调研区域的乡村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路和自来水)、人居环境(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民生事业(扶贫和低保)和农业生产(农业补贴和承包地调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地要积极应对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6.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青海以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以移风易俗为重点,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制度等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道德实践和文明创建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三下乡",为基层乡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和有效智力支持。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推行"一榜两组三约"自治制度、"五严禁一承诺"村规民约、"7531"工作法、"2+3+X"治理模式,规范引导群众言行举止,扶正群众价值取向,营造向上向善社会风尚。强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依法推动信仰文明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7.
陈信凌  范懿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216-221
乡村振兴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乡风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性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精准传播弘扬乡风文明、振兴乡村建设,是当下的重点议题。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乡风文明不仅关系到家风民风、党风政风,它还关系一个民族对于自身历史和文化的自觉体认与主动弘扬。因此,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发掘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从受众与传播者视角共同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乡贤作为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体之间的关系纽带,既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参与与监督主体,也是构建文明乡风的倡导者。新乡贤是在传统乡贤优点的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基于现代化的社会情境衍生出来的全新群体。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新乡贤作为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新乡贤角色定位模糊、参与和保障机制不健全、村民对新乡贤群体认可度低等问题。文章通过调研综合分析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新乡贤的作用机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对策,为该群体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在“后扶贫时代”下,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尤为迫切。目前,东北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诸多社会风险,包括乡村产业发展风险、环境治理风险、文化滞后风险、基层治理风险、乡村返贫风险等方面。应从加强农村经营体系创新、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加强文化创新提升农民素质、夯实农村基层治理基础、持续关注返贫问题五个方面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带动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产业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发展为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因此,为解决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难题,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一要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筑牢数字人才根基;二要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价值,丰富数字文创产品类型;三要创新“文化+数字”产业模式,培育乡村文化品牌;四要加大吸引外部投资力度,夯实乡村经济基本盘;五要优化乡村文化产业管理体系,提升乡村管理效能,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管理尤为重要,公共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以农业、农村为报导对象,以农民为主要受众的农村节目中,应该适当运用"田园风格语言".运用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的"田园风格语言"和农民进行交流,才能达到与受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沛然  李胜利 《河北学刊》2007,27(5):151-15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创新农村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龙亚军  谢欢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5):65-66,6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在传统的体育发展观下,出现了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文章运用科学发展观思想,通过对影响农村体育活动方式因素的剖析,提出大力构建和谐的农村体育环境是我国农村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15.
杜乾举 《学术探索》2012,(11):90-92
任何一种利益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养育中成长起来的,文化价值奠定了经济主体基本的行为方式,我国既有伦理文化,难以为新农村利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制度材料。在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利益关系时,必须进行基础性、全面性的伦理文化的建设工作。既要推进传统伦理文化的开拓创新,又要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法治化,并在新农村集体主义的建构中实现农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向存在。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官锡强 《学术论坛》2006,(9):109-112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出现新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取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其供给体系,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农民工就业?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农民工就业趋势预测;并在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就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农民工就业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用,在产生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把脉定向、引领导航、组织领导、示范带动、教育引导、坚强后盾等方面存在六个"不够"。其深层原因主要与思想认识影响、素质能力限制、选任后继乏人制约、发挥作用机制缺失等有关。切实解决现存问题,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选拔任用制度、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筑牢监督约束防线、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农村融资需求呈现大额化、长期化、多元化、智慧化的特征。与此相比较,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散、弱问题突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供给不足,产品与渠道单一,科技支撑落后,监管手段不足,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为此,要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推进农村新一轮金融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差异化监管体系,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建设状况决定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是否坚实、物质基础是否雄厚、思想基础是否牢固。最终关系到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