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低碳伦理问题是在生态文明共生观念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兴伦理问题。它将人纳入到全人类、整个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中,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价值归依,以环境正义作为处理人类内部矛盾、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原则,实现人类向真实生活的复归,达到人类"类德性"普遍提升和个体幸福和谐的至善境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矛盾。要克服这种对立和矛盾,必须推翻资本主义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既解决了人与人的矛盾,又解决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高度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勾勒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而且从原则上阐述了实现这一理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扬弃,也是对中外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结合辽宁的实际,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中构建和谐辽宁将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目标,主要需解决以下四个层面的问题:一要解决社会发展的和谐问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二要解决社会关系的和谐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关系问题;三要解决好外部环境的和谐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要解决人文环境的和谐问题,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发扬和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打造一个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来看,和谐个体的内涵至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这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解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人与社会的矛盾的解决,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互动机制,人的自我和谐在于培养强有力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道德调整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实现了伦理学由传统的人际道德向自然道德的拓展 ,把人类道德关怀扩展到自然界 ,扩展到地球的整个生态环境领域 ,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应成为建立生态环境道德原则的出发点和核心。因此 ,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生命与自然界 ,实行可持续发展应成为生态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孟子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思想,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将二者综合起来,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 ,重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正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所在 ,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  相似文献   

9.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客观现实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 ,一是通过教育和引导 ,增强全民族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 ,摒弃人类主宰主义观念 ,在全社会营造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是通过制定和完善切实有效的政绩评价、考核、监督和保障等机制 ,使领导部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实质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冠军 《晋阳学刊》2001,3(3):37-4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质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对自然界存在“利用的极限和极限的增长”的矛盾 ,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可持续发展在动态上是人类对自然界“利用的极限和极限的增长”的矛盾展开过程 ,而该矛盾是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矛盾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体现。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利用的极限与极限的增长之间的矛盾 ,必须处理好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关系 ;而且要大力推动社会发展 ,为其提供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到的公平正义,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敬畏生命观与生态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敬畏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尊重、关爱、敬仰、维护的系统认识和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当代,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的生态危机对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应对当今生态危机中,人们应确立敬畏生命观.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生态支持的伦理原则,正确处理自然规律与人的认知水平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的主体性力量理性张扬与过度张扬的矛盾,通过伸张生态正义,明晰生态责任,加强生态支持,优化生态管理,维系生态平衡,实现敬重、珍惜、关爱生命的崇高目的,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兆雷  张继延 《江淮论坛》2013,(6):21-24,31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自然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所引起的利益冲突。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从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四个维度构建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这种将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认识当代生态危机、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基本出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有一整套的宪政制度安排.如环境保护制度、顺畅的社会流动制度、合理的利益协调与分配制度、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宽容与有效的社会矛盾化解制度等.我国宪政建设的目标是生态宪政建设、人本宪政建设、和谐宪政建设.生态宪政建设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本宪政建设是要解决人与人的和谐问题,和谐宪政建设是要解决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加强这三个方面的宪政建设,最后达到的目标就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胡娟娟  王飞 《理论界》2013,(7):85-88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态建设,过于强调城市小环境自身发展的高效、协调、可持续,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甚至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加剧或激化了社会矛盾,如循环经济体建设中引发的干群矛盾、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彰显的贫富矛盾、企业搬迁改造激化的城乡矛盾、住房建设暴露出的阶层矛盾等。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反映,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消除人与自然之间不平等的前提。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兼顾两点,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矛盾,积极思考、预防和化解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6.
汪清  苗文玉 《学术探索》2005,46(3):44-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活动主体,以人为着眼点,人类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由二者决定的人自身关系这三大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实现这二者和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膨胀,有限的资源被过度开采,人类的生存环境开始受到有力的挑战。同时,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的不断升级,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都凸显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的趋势。由此,人们开始关注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和谐理论的研究。然而,和谐并不是无矛盾的一团和气状态,也不是各个和谐主体的绝对平等,而是在矛盾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同时,和谐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表现为旧的和谐不断被打破变为不和谐,不和谐自身的矛盾斗争又促使新的和谐得到实现。由此,本文着重从人…  相似文献   

18.
道家的天人之学在与现代环境论对话中具有较多的“话语权”。正视环境问题,探明环境问题的真正原因以及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道路构成现代环境论的三大要素。道家天人之学的建立,正是源于老庄首先洞察到人与自然处于对立和矛盾之中。这种将“问题”本身作为反思对象的“问题意识”,对于现代环境论的建构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道家在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下倡导的道法自然、人道法天、任其自然、法天贵真这一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原则,在最深层意义上给人类提供了一条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道路。道家天人之学和现代环境论所呼唤的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当共同成为人类追求的终极关怀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是在完成对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和对异化劳动政治学批判基础上生成的,其开辟的生态哲学新地平在于把自然界好与坏的问题归结为生产的好与坏、社会制度的好与坏。唯有实现生产的生态化、建构起真正的人与人平等关系,才能创造出美丽和谐的自然世界。生产生态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物质变换本身内在要求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义务的平等交换,以及将物质变换置于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共同控制之中。物质变换的劳动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化奠定了全新的实践基础,为自然界的复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人与人建构平等关系而共享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成果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生活世界视域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祥美 《学术论坛》2008,31(1):14-17
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为我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与自然之间对象性关系确立的方式是多元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真正原因;共产主义才是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