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在备受关注的中国文论"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中,不少学者认为"失语症"与"重建论"的提出只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是一种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实际上,从"知识学"的高度看,"失语症"具有"后殖民主义"与"存在论"的双重内涵."失语症"的批评论者只看到其"后殖民主义"的表层意义,而对其在"知识学"和"存在论"上的内涵则并未有所领悟.从"知识学"高度再论中国文化与文论的"失语症"问题的确是深化"失语症"讨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已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导入的文化知识大多以英美文化为主,中国的本土文化却未受到重视,产生了中国文化失语症。针对此现象,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的教学为例,提出了改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文化互动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文化互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从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中西文化互动关系中,西方文化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学习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逐渐失去了话语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互动中中国文化的"失语"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提出了所谓的"失语症".但所谓的文化"失语症"并不是西方"话语霸权"对我们的强暴,而是面对新的文化现象、社会问题我们缺少表达的新话语.为克服"本土文化的失语",我们首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审视,不能把来自西方的话语统统列为"霸权"行列;其次,要坚守本土文化的话语权.最后,必须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土壤,重建我们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王树人 《文史哲》2007,(4):42-46
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儒学之文化融合,被看作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但明末清初之时,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却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既有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霸权主义因素,也有中国统治者坚持儒家道统决不动摇的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引进西学并高扬西学,同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自戮式的贬抑,一直是中国20世纪思想文化发展的基调。其结果是中国思想文化界长期处于西方话语霸权下的"失语症"状态。要恢复中国思想文化主体地位或找回"失语",只有在艰苦的中西思想文化的会通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文化寄寓于语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裨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当中国外语学习者无法用外语自如表达母语文化时就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此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甚。重视汉语文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汉语文化教学应该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在高校尤其是外语类院校的外语教学中更应重视汉语文化教学,努力扩大教学的文化影响力,以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周兰桂 《学术论坛》2007,(10):149-153
文化转型与价值重建对传统学术与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后现代各种消费文化现象,文艺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失语症"的梦魇与尴尬,从而引发出文艺学界对文艺理论与研究的困惑、对危机的反思.文章就解蔽文论与文论家的"失语症"、实现当下文论与文艺的同步性发展、拓展文论创新的方法论视野展开言说与回应,探寻文化转型大语境下文论创新的逻辑前提,以期获得既具学理深度又富人文关怀的理论视阈.  相似文献   

8.
毛迅  熊辉 《江汉论坛》2007,12(9):79-82
"欧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语言现象,至今仍在对现代汉语的应用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由于对其负面义涵的过度关注与阐释,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断裂论"以及90年代的"失语症"等带有文化纯净主义色彩的焦虑的屏蔽,"欧化"一词的正面词义被一再掏空,最终成了一个贬义词.随之而来,新文学之初的这一重要语言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化方面的合理性与价值,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有必要对"欧化"进行去蔽性的重读.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美学要想有所作为,主动创造一个文化间自由交锋的理论平台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中国当代美学表现出来的或许并非"失语症",而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失语恐慌症"。教育的真义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美育的参与,美育因此理应成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倚仗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是面对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世界,蔡元培以美育陶养情感,进而带动文化健康发展的思路才更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多元视阈下中国古代文论的意义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转型中面临着严峻的学理困境,"失语症"与"巴列塔"是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两个阶段的形象概括.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存空间进行梳理,在文化焦虑的压抑下秉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意义旨归,促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精深理路成为一种在场的、在路上的言说,是我们当前的紧迫重任.中国古代文论有必要在自身的论域中彰显人文的矛盾张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呈现一个真实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今天,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霸主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汉语热"现象在国外悄然兴起.而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是令人堪忧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具体的导入方式包括教学大纲的改革、测试内容的完善、英语教材的重新编写,中西文化对比教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杜以向 《学术探索》2012,(10):180-182
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常常被师生忽视,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中国文化必修课是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复合型人才和优化课程体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关注更多的是英美文化的学习,主体文化的导入却被忽视。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主体文化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将主体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汉英语法差异主要体现于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所以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寻求有效的文化输入策略至关重要。文章从汉英句子结构的主要差异出发,指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文化输入要遵循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文化输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女性"讲古"的新体式--论谭恩美四部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华女作家谭恩美的英文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和<接骨师的女儿>,以其"讲古"式的叙事策略,改写了美国华裔女性长期以来的失语与沉默状态,反映了华裔群体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和确立.作品运用"集体的"、"个人的"叙述模式,从多方位交互赋权,多角度折射出华人们鲜为人知的辛酸历史以及动人复杂的母女关系,潜移默化为传授人生经验、传播古老中国文化的有效方式.谭的小说在美国主流文化市场占有重要一席并获得文学界不断关注,表明了作品中彰显的华裔女性叙事新体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语言能传递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受地域、环境、历史、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各国和各民族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使用的语言也带着浓烈为鲜明的民族特征。特别是中西方国家,因所处不同文化背景,在思维模式、说法及理解也不同,容易产生误解。文章对英语阅读中西方文化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可考察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语料库和文化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不同英语方言区的使用分布情况进行检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同英语方言区国家的影响力表现出很大的地域差异;不同英语方言区的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差异很大?这些发现与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进行语料库检索之前的预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语学习不仅包括字词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文化层面的学习。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只是强调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最终会阻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英语教学中穿插、渗透中国文化,充分发挥其对英语语言文化学习的正迁移作用,才能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9.
论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是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医药大学的英语教学要为中医药发展国际化服务。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师应从知识结构、教学技能与科研能力等方面努力提升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20.
《英语泛读教程》中的文化教学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导入,泛读课的特点和形式决定了其是进行文化导入的最佳阵地。这就对进行泛读课教学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最佳地融入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果,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提出了要求。在泛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同时特别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