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批评》课程教学,不是仅仅传授一系列批评理论知识,而是要能够在此基础上,把批评理论与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观察批评理论在文本解读中的具体运用,切实对学生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有所帮助,而且,经过这种双向的结合,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进一步对理论的适用性与恰切性提出思考,促进理论的再思与重构。在这个意义上,要使《文学批评》课程实现创新和深化,也就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有效扩大教学空间并积极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建立并深化多维度的文本批评视野,来充分实现本课程的如上特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夏洁 《学术探索》2006,10(5):104-10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正逐步缩小,在文学的天地中文学批评越来越走向边缘,文学批评家地位的失落,文学批评在理论界地位的不断萎缩,使文学批评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本文旨就文学批评在新时期的困境,以及困境中的批评家如何作为而提出。  相似文献   

3.
<正> 正像脱离开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时代背景无法揭示出一部经典名著的深邃内涵及审美意义一样,如果仅仅就职业性的批评著述来研究文学批评,也很难触及到文学批评对于人的整体存在依据问题,很难揭示出文学批评这一看似象牙塔里的高雅清谈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实际存在的本质性联系。鉴于这一问题在迄今为止的一切文学批评学研究中普遍存在,鉴于传统的视野狭窄、方法陈旧的文学批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感无所作为、无所适从,本文拟从学校教育、实践结构、职业化及当代需求几个角度对文学批评作理论上的探讨,以揭示出文学批评在文化实践结构中的功能性作用,揭示出由文学批评所孕育养成的理性批评能力与整体时代精神的本质性契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黄金时代。广泛而深入的分化与综合,成为文学批评走向成熟的标志。文学批评不断地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自觉地独立出来,又在新的层面上,主动走向各门具备整体联系的人文学科。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从文学批评的三个分支,即韵律学、文本阐释和文体学的角度,试述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深化韵律探索。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肇始于对语言的语音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某些语言学学者与文学批评工作者出于对语音的共同兴趣,曾经有过一些早期接触。先驱人物雅柯布森,第一个指出了  相似文献   

5.
陈方竞 《齐鲁学刊》2007,1(4):84-88
对左翼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主要缘于对鲁迅1930年代的文学批评缺乏认识,同时与左翼文学和左翼文学批评的"芜杂性"直接相关。鲁迅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文学批评是在与这种"芜杂性"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鲁迅1930年代的文学批评直接推动了左翼文学和左翼文学批评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文学资源,体现了左翼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华 《河北学刊》2002,22(5):90-93
“文学批评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其学科定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对文学批评学学科定位的几种观点进行介绍和评述;其次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学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论析,从理论上明确文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最后进一步为“文学批评学”进行“学科正名”。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宏观视角,在把文学批评当做一个整体对象分析的过程中,对文学批评的诸种文化身份进行有效清理,并对文化身份彼此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析、阐释和论述。本文指出,复杂交错的文化身份正是文学批评不断寻求自身文化定位、文化立场选择和文化价值确立过程中的历史遗影,透过这个寻觅的足迹,文学批评本真的存在特征就此显露。  相似文献   

8.
前言刘勰——是南朝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可是解放以来,很少同志对他的文学批评作深入的研究。其实,象他的巨著文心雕龙,的确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宝贵遗产。作者近十年来,在同志们的鼓舞下,曾作文心雕龙新解一书。本文只是拙作结语的一部分,着重介绍刘勰文学批评中几个最富有现实意义的论点与主张,希望能引超同志们的注意与探讨。又本文所引刘勰的话,均出自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9.
以往文学批评史专著论述古代文论建立时,很少重视观人学对中国文学批评的作用.本文从观入学角度切入到文学批评研究,认为<人物志>通过阴阳五行说、情中形外原理将历来以德性观人、以形体观人联系了起来.建立了观入学的核心体系,对古代诗学中的因内符外论、情性本体论、诗与人同构论、气本论与才性异同论、诗歌创作才能的分类学研究、观人诗学的批评方法等方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新时期批评现状及出路的理性检视和实践探求成为当前文坛热点之一。本文作者立足于对美国当代杰出批评史家雷纳·韦勒克精深的理论及批评史著作的诠解与考察,着意于从中提取对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的适用启示。作者认为,韦氏对文学批评学科特性的界定十分符合文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有助于人们在理论上准确把握批评的应有功能;而在具体批评操作中,韦氏关于批评尺度、批评方法的论述与践行又为当前文学批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艺术启示。借鉴并接受这些启示,将有助于纠正因理论界对批评的理论本质与实践功能的模糊认识和错误定位而导致的诸多混乱,促使文学批评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博 《东岳论丛》2001,22(6):135-138
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的整体格局中 ,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构成了主导思潮之外独特的批评维度。它以一种异质的批评姿态和批评话语在与主导性文学批评的对峙中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互补”。梁实秋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自觉性与系统性 ,使得他在当时的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中脱颖而出 ,不仅成为新月派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 ,而且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批评运动中成为代表人物之一。梁实秋新人文主义批评的特点与得失集中体现于他对五四新文学所作的批评与反思。他的新人文主义批评导致了他对五四新文学的苛责 ,但同时也使他以异于新文学主流的独特视角注意到了新文学进程中出现的某些具体倾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 ,元代文学批评沉寂 ,没有出现大的批评家 ,也没有出现伟大的文学批评著作 ,由此研究者对元代的文学批评较少涉猎。但元代毕竟是一个百年王朝 ,它的文学批评毕竟要有一定成就 ,在这百年中 ,文学思潮无疑在发展演进。所以 ,从 2 0世纪初 ,就有学者对元代的文学批评给予了一定关注 ,到世纪末 ,这一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本文对 2 0世纪百年中的元代诗文批评研究作一宏观的回顾和梳理 ,以期有助于这一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批评的精神     
批评的精神张荣翼文学批评的核心部分是对文学本文的批评,这一认识没有什么大的异议和歧见。作为对本文的批评,文学批评不仅在时间上,而且也在逻辑上成为了一种后设的领域,就是说,先要有文学本文的写作,尔后才有文学批评的写作,这种“先”与“后”的差异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者的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论文涉及该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作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亮点,此时期洛阳是文化交流重地,士人是文化交流的主体,遣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名士化僧人则为文学审美增添了别样风神。庾信与颜之推对南北朝文学批评对话与融合贡献卓越。庾信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文学批评的"诗可以怨"等,颜之推则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观,如主张南北文风对话、交流与调和,强调文学是政教功能和陶冶性情的审美功能的完美融合等。这些都从对话与融合层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文学批评三性"的客观性、倾向性、多维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释。客观性要求对文学批评持有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这是由文学创作及文学活动规律所决定的;而倾向性的产生既有批评者的个性差异,同时更是批评者升华了的个人的情感和认知,即立场、价值观、世界观、历史观的不同所造成的;多维性就是面对一部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与评论,多维性的存在对于丰富作品的艺术与思想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文学批评三性"的认识和了解,将扭转以往人们对于文学批评的模糊认识和诸多误解,促进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就经历了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美学和文论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被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经典形态.但是,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在特殊的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国初期受到俄苏正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直接影响,有着许多未尽完善之处,还没有真正建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只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雏形.因此,辨别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与中国形态,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化主要是指过程,中国形态则主要是指结果;中国化着重在运用,而中国形态则着重在建构;中国化曾经产生了实用主义的倾向,中国形态则要求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过程中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以区别于俄苏正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8.
《大庆社会科学》2012,(1):160-160
李新亮撰文指出,中国当下文学批评呈现出学院批评、作家批评与媒体批评相攻伐的混乱局面。批评标准失范与批评团派林立直接导致了文学批评的失效。当下文学批评的各种病症在此环境中也愈加凸显,具体表现在:一是从“文学”批评到“理论”批评的批评怪状。学院批评对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工具的文学理论极为推崇,以至于文学批评成为各种理论的实验场,成为“理论”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综述过去对刘勰文学批评标准的研究基础上肯定了刘勰文学批评标准是“六义” ,并对“六义”的内容作出了新的解释。文章以为刘勰提出的情深、事信、体约、文丽是其评文的艺术标准 ,风情、义直是实用标准 ,并对其混合艺术标准与实用标准的原因与不足作了辩析  相似文献   

20.
杨旭 《社会科学论坛》2006,(20):139-142
本文以大量实例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当代文学评论写作中,与书信这种特殊的文种形式相融合的具体表现,论证了此种写法的特色和优势书信的文学性会使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如虎添翼,书信的工具性会使文学批评的用途发挥更大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