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上腹及下腹部不适1月余伴肉眼无痛性血尿半月余”为主诉入院。门诊行胃肠超声检查及泌尿系超声检查,胃肠超声检查示:胃服助显剂充盈后扫查:于胃底部黏膜下可见一大小约2.5×2.3×2.7cm低回声实质性肿块,向胃腔内突起,内回声均匀;其肿块表面见大小约1.0×0.9×0.7cm溃疡凹陷形成,CDFI示实质部分可见散在点条状血流信号,并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7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阵发性,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皮肤巩膜黄染,无腹泻黑便。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良好。T 36.2°C,P 80次/分,R 20次/分,BP140/80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水肿,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平软,无胃肠型,全腹软,无腹肌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腹部增强CT:肝门部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约9.0 cm×7.8 cm×8.0 cm,边界清,呈分叶状,囊内有分隔及软组织结节影,分隔及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术中所见:肝门部囊实性占位,约10.0 cm×8.0 cm×8.0 cm,探查见左肝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内见菜花状肿物块,多发,并见有胶冻样液,病灶与周围分界清。全麻下行左半肝、胆囊、肝总管切除,行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沿肿瘤边缘部钝性分离,肿瘤与周围分界清,完整剥除肿瘤。术后病理:肝门部中分化乳头状囊腺癌。讨论胆管囊腺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肝脏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发生率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41%[1],97%发生于肝内,3%发生于...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左侧腰腹部疼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腹部疼痛,呈间歇性胀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外院泌尿系超声示左肾占位,遂到我院就诊。门诊双肾CT增强检查见左肾下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突出于肾轮廓外,直径约3.3cm,CT值为30HU,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肿块影明显强化,CT值约90Hu,髓质期、排泄期强化减退,其CT值分别约为79Hu、57Hu,瘤内见小片状不强化或弱强化区。 CT诊断:左侧肾癌。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检:T 36.6℃, P 72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明显叩痛,双下肢不肿。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左肾大小正常,肾中下极稍粘连并见3.5cm ×3.0cm大小肿瘤突出肾脏,术后解剖见肾中下极约3.5cm ×3.0cm灰白色占位。切除物经家属过目后送上级医院会诊。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肾)嗜酸细胞腺瘤,免疫组化示瘤细胞:PCK (+)、EMA (+)、Syn (+)、CD34(血管+)、Vimentin (血管+)、Desmin (-)、HMB45(-)、CK7(-)、CD99(-)。术后随访8月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突发下腹疼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进行性加剧,遂送到医院就诊。查体:急性病面容,腹肌紧张,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因疼痛剧烈做妇检。平素月经不规则。(4—12/20—30)天。急诊阴道彩超: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内膜厚0.9cm,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右侧附件区见大小约9.5×7.6×7.7cm不均质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以实性为主,实性部分强弱不均,内见小片无回声区,实性回声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PS:28m/s,RI:0.45。腹盆腔见小片不规则液性暗区。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回声。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区不均质包块,考虑:①卵巢肿瘤;②宫外孕包块,腹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12,(2):60
小小的阑尾在人体内用处不算太大,可这普遍被认为没有用处的阑尾也会生癌。45岁的梁女士阑尾上长了肿瘤,后来转移到盆腔内,在卵巢处出现了一个肿块。而医生给她进行卵巢癌手术时,发现其阑尾肿硬,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阑尾处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戳孔感染、阑尾残端瘘、腹腔脓肿、二氧化碳蓄积症、阑尾系膜出血并发症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手术7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LA术后各类并发症26例,其中,二氧化碳蓄积症6例,戳孔感染5例,腹腔脓肿14例,阑尾残端瘘1例,发生率3.66%。结论LA术后并发症与发病时间、病理类型、阑尾炎的严重程度、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有关。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规范的腔镜操作技术是减少LA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案情介绍】1989年12月2日,家住苏北农村的马某因下腹部疼痛伴阴道不规则流血,入住××市××镇卫生院。次日,该卫生院为其行剖腹探查术(第一次手术),术后诊断为“陈旧性宫外孕”,然而术后马某即出现了腹部胀痛、行走困难、发烧不退等症状,其后十年也断断续续治疗,但一直不见彻底好转。1999年1月5日,马某再次因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住进了该卫生院,经医生诊断为阑尾炎。当日医院就给马某行阑尾切除术(第二次手术),术中医生并未找到阑尾,却发现其后腹膜有一脓肿,遂切开引流。8天后,马某出院。但脓肿引流后的马某并没有因此疼痛消失,反而不断加…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如拇指大小,不伴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无畏寒发热,不伴局部疼痛,局部皮肤未见色素沉着,病后未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肿块逐渐增大,遂就诊。门诊彩超示(图1a):左乳3点位见一3.5×2.2 cm低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门诊以“左侧乳腺肿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于外院行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具体不详。体格检查:T36.4℃, P76bpm, R20bpm,BP 110/70㎜Hg。专科情况: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房外侧象限可见两条约4.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乳外侧象限可及一肿块,大小约4.0×3.0cm,边界清楚,质地硬,表面光滑,压痛(+),活动度可,无皮肤颜色改变,挤压乳头无血性分泌物。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麻下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乳外侧象限可见一肿块,约5.0×4.0cm,边界欠清楚,剖视呈实性,有明显包膜,呈鱼肉状,锐性切除肿块及周围少许正常组织约6.0×5.0 cm大小。术后标本经家属过目后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图1b):左乳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CD117(-),S-100(+),Vim(+)。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已婚。子宫肌瘤剥除术后1年余,发现盆腔包块半月。妇检:子宫可触及大小约8cm包块,质中。我院彩超示:子宫形态失常,轮廓不规整,肌层回声不均匀,前壁见范围约2.8×1.8cm等回声结节,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轮廓不规整,肌层回声不均匀,左侧壁见一8.7×6.3×5.0cm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呈葡萄状,凸向外,向子宫左侧及后方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6岁。发现右大腿包块7年余、包块逐渐增大3年入院。患者7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大腿后下端包块,约2.0cm×2.Ocm大小,质软,无压痛,不影响行走,患病期间,未行治疗..最近3年包块逐渐长大,影响行走,遂就诊。  相似文献   

11.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仍有右上腹疼痛或 /和出现新的消化道症状 ,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现将我院 1 990— 1 999年单纯胆囊切除术 2 53例术后发生PCS2 3例病因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2 53例术前均经B超确诊胆囊结石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术后发生PCS2 3例 ,其中男 8例 ,女 1 5例 ,年龄2 6—61岁 ,平均年龄 40 36岁。术后共同症状 :右上腹疼痛不适 (持续隐痛 ,烧灼样疼痛 ,阵发性绞痛 ) ,伴随症状 (加重或减轻 ) :发热、黄疸、恶心、呕吐、泛酸、嗳气。2 病因分析9例 (占 39.1 % )于术后 2—1 4天出现右上腹绞痛 ,其中 1例伴畏寒…  相似文献   

1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基层医院占外科住院病人的20%~25%。近年来由于经验的不断积累,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较过去已大大降低。但对于伴有肥胖、糖尿病同时切口严重污染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仍然高达85%以上。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有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有严重肥胖、糖尿病以及因麻醉效果不佳致切口严重污染等特殊情况,其中23例采用的切口常规逐层缝合法,25例采取的一期切口敞开引流并留置全层逢合线二期合拢法。现将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切口感染情况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共计48例,均为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年龄8~76岁。手术切口均为常规麦氏切口,切口长4~6 cm。其中合并急性坏死、穿孔30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阑尾化脓未穿孔但合并腹腔大量脓液12例。过度肥胖(体重超标准体重30%或腹壁脂肪层超过5 cm)20例,肥胖并糖尿病10例,麻醉效果差腹肌紧张而致切口严重污染11例,阑尾解剖变异手术难度增加7例。两组病例手术中切口均有明显或严重的腹腔脓液污染。1.2方法切口常规逐层缝合组:用1号或4号丝线分别间断缝合腹膜层、腹内斜肌肌膜、腹外斜肌腱膜层、皮下...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9岁。主诉:发现左侧乳房肿块1个月。现病史:1个月前发现左侧乳房肿块、质硬、偶有痛感,肿块逐渐增大。双侧钼靶示:左乳癌。既往史等无特殊记载。体检:左乳房外象限可触及约3.0×2.0cm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移动变差,无压痛。B超:多发性胆囊结石。初步诊断:左侧乳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普外科切口感染原因。方法监测调查普外科一个月切口感染状况。结果普外科一个月的各类手术56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4例,切口感染率7.14%。4例切口感染均为Ⅲ类手术,Ⅲ类手术20例,感染率为20%,感染菌种全部为大肠埃希氏菌(ESBLs)。腹腔镜阑尾切除术7例无一例感染,一般阑尾切除术10例感染2例,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无一例感染,开腹胆囊切除术1例感染1例,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主要与手术类型有关,与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抑素(SOM)、P物质(SP)、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酯酶(AChE)、五羟色胺(5-HT)在短无头沟纽虫(Baseodiscus curtus)脑神经节内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ACTH免疫阳性反应细胞零散分布于脑神经节胞体区,胞体大小约12μm×6μm;脑神经节少数中型细胞呈SOM免疫阳性反应,胞体大小约15μm×9μm;脑神经节胞体区周边部可见许多大型细胞呈SP免疫阳性反应,胞体大小约19μm×15μm,胞体区内侧可见少量小型细胞呈SP免疫阳性反应,胞体大小约11μm×6μm;GABA免疫阳性反应细胞主要集中在脑神经节腹侧区,胞体大小约13μm×8μm;5-HT免疫阳性反应细胞集中在脑神经节胞体区的腹外侧部,胞体大小约13μm×8μm;脑神经节胞体区周边大部分细胞呈强的AChE免疫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案情介绍】2002年4月4日,刘某某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入住某市级医院某分院,在此之前,刘某某曾在该院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次日上午7时30分许,刘某某从家中赶到该院,8时40分进入手术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硬膜外穿刺成功后,9时41分进行探查胆囊、剥离浆膜,此时刘某某出现心率明显减慢、血压下降现象,立即给予阿托品、麻黄素快速静脉滴注,同时加快输液并停止手术。因刘某某心率为20次/分、血压为50/30 mmHg、血氧饱和度降至40%、呼吸严重抑制,出现紫绀,被告继续治疗未有好转,即采取气管插管术,给予辅助呼吸。后刘某某情况…  相似文献   

17.
神经鞘膜瘤为周围神经最常见的肿瘤,该肿瘤起源于神经膜(即雪旺氏鞘)又称雪旺氏瘤。该肿瘤在临床上多误诊为纤维瘤或脂肪瘤行手术切除。1990~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曾遇到5例,其中有2例手术时损伤,有1例造成右上肢终身瘫痪。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8岁~62岁,病史3个月至2年。右锁骨上窝1例、左肘近尺侧1例、左上臂2例、右腘窝靠腓骨侧1例。术前细胞穿刺检查2例,1例疑为纤维组织肿瘤恶变,另1例疑为脂肪瘤。5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膜瘤。1.2病历简介例1:女性,42岁,因右颈部肿物,伴右上肢麻痛2年,于1990年5月8日入院。2年前发现右颈部长有一小块肿块,逐渐增大,伴有右上肢麻胀痛,自己触摸时稍用力即感上臂有刺痛感。查体:右锁骨上窝可触及约5 cm&#215;3.5 cm,呈椭圆形肿块,质中,表面光滑,可推动,按压时感右上肢有麻胀痛。经彩超(因当年本院未引进CT及MR I设备)检查,该肿块约4.2 cm&#215;3.2 cm&#215;3.0 cm,实质性肿物,考虑为纤维瘤。术前诊断为纤维瘤,5月11日上午在颈丛麻醉下行肿瘤摘除术,取右颈外侧入路,再胸锁乳突肌后缘做长约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62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19例高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经过。结果162例患者中19例出现高热,发生率11.7%。体温在39.1℃~41.2℃之间,高热时间在术后1~15天,平均4.94±4.04天,持续3~14天,平均4±2.83天。19例尿液中均检出白细胞(+)~(++++),3例术中发现肾脏积脓;9例可见白色絮状物及尿液混浊;5例患者术后出血严重,经夹闭肾造瘘管止血后出现高热;2例通过输尿管导管冲洗肾盂,更换双J管及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后引流通畅,体温下降。未发生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重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处理尿液外渗及出血,处理肾造瘘管及尿管的异常,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的患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现左腿包块13年余”入院。患者13年前发现左侧大腿内侧直径约2.5cm大小包块,不伴肿胀及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溢液等,无慢性低热、盗汗,未行特殊治疗。病程中左大腿肿块逐渐增大,外形似乳房,直径约6.0 cm大小。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以“左腿肿块待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体格检查:T37.0℃, P78次/分,R20次/分,BP 120/80mmHg。专科检查:左侧大腿中上段内侧见一直径约6.0 cm大小肿块突起,外形似乳房,并见一类似乳头样结构,皮肤无红肿,质韧、无压痛。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部麻醉下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后肿块送病理学检查,病理报告:(左下肢肿块)副乳腺(见图1)。  相似文献   

20.
1.病例 患者,女性,67岁.因右下睑包块2年,流脓血半年余,于2005年3月入院.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右下睑中段出现一黑色芝麻大小包块,伴痒痛,且持续增长,后覆盖整个下睑.查体:右眼视力0.5,肿物范围:上侵犯全部睑缘及部分球结膜,下至眶缘下0.3cm,内侧破坏内眦,外至眶缘外约0.2cm,破坏外眦.包块约4.0×1.4×0.8cm,表面呈黑褐色,中央隆起,质脆.触之易出血.未触及耳前后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