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社会,其中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经济的和谐发展、政治的和谐进步,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建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把握一个根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抓住两大主要环节—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处理好三种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的内涵在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公平与正义,完善社会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辩证把握社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辩证把握社会发展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辩证把握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辩证把握活力与和谐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具体体现.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坚持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各种关系,从而防止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利益调节机制,增强社会的整合力、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而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趋势,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僵化现象,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策略的实施和网络世界的扩展延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不断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多元意识形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地位和理论创新,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创新和运行机制,建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新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被确认为一种软实力后,各国就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作为人们的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构建文化软实力,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性力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作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弘扬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观,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文化的继承性与超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握好五种关系: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二是区域统筹发展的关系,三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四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五是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这五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将随着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及人们之间物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新世纪和谐社会的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亦具有了时代的气息和内容。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及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需要协调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与具体表现形式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和谐的内在基础是社会文化的和谐。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音乐艺术对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所具有的审美、认识与教育方面的基本功能,集中反映音乐艺术对于人的精神生活及其与自然、社会的诸多关系状况,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建设的对象主要涉及的是人,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把关心民众的生理、心理健康作为稳定和谐的评价指标,不断调整执政者的决策行为,才能保证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本文作者认为,可以把健康型组织(Healthy Organization)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评价标准,从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机制和标准度量问题.作者提出,健康型组织包括正常的心理状态、成功的胜任特征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三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但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系统地探索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健康型组织建设的影响机制,不仅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有助于管理科学理论自身的知识创新.为此,和谐社会的健康型组织建设可以从如下六方面来开展研究:各类健康型组织的心理行为的健康标准体系;危机事件的社会心理行为预警系统;转型时期劳工冲突的心理行为机制;企业的员工心理援助和压力管理研究;领导者执政能力模型及开发模式研究;健康型组织文化的形成机制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实施健康型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主要基础和重要措施。分析当前利益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把握社会转型中利益关系变化的规律,寻找经济增长与利益格局均衡的结合点。探索利益关系和谐的新机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费孝通的《社会自理开篇》谈起,认为社会知觉可以协调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治理迈向社会自理的关键。重点从知觉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作为人心中的一点"灵明"——社会知觉的概念,并把它分为关于"我之所以为我"、关于"我与他者的联系与区别"、关于"何谓社会和社会何在"、关于"社会何以可能"等五类知觉。同时认为,社会治理困局中遇到的社会知觉偏差主要包括自我偏误、人际区隔、刻板印象、归因谬误、认同偏差、群氓效应和知觉从众、自理失灵。最后,建构了一个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自理,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再到知觉社会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追求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不断发挥和创造力不断进发的真正源泉,体现着社会主义的真正优越性。本文重点从社会公平的历史发展、社会公平的内涵、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及如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提出"社会系统"的科学概念并对"社会系统"作科学而深刻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时至今日,也未形成有代表性的一般理论。而在国外,对"社会系统"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尤其以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一般理论、社会系统生态性理论为突出代表。同样,中国学者对社会系统的生态性的关注,也是近些年的事。本文对"社会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性"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中 ,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经济体制转轨而出现的 ,我们必须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包括非赢利组织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社会支持与保护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维护社会的稳定及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罗马共和末年混乱的社会现实,恺撒本着务实公正的原则对共和秩序进行了全面改革。其各项政策的提出虽含有政治斗争的目的,但更大程度上则是为了结束社会混乱,缔造一个以罗马和意大利为中心的稳定有序的庞大帝国。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范是一种普遍现象,并随着社会转型加速而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发展必须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但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科学认识社会失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以保证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阐释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与本质意含,分析了建构主义视角下社会问题研究的特点与走向,以及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重塑了人类文明,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网络社会时代。但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冲击。网络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并对道德、法律等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民族文化、个人控制以及国家主权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网络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社会社会控制的特点,要求我们对挑战积极回应,建立适应网络社会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专业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后的较长时间内,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属于两张皮,两者在价值、知识和技巧等方面都缺乏对话的基础.随着社会救助从道义性救助到制度性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救助到综合救助的转变,社会救助工作日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需要专业理念的指导,专业社会工作也需要走出象牙之塔,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价值、制度、知识和技巧等方面开始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认为,在社会学研究中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研究者要摆脱一切主观的偏见和预断,通过客观的观察方法来获得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这一准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学研究,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提醒人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和坚持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原则,克服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只有客观地研究和把握社会事实,才有可能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