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也是语言总体长河中的一条支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破坏语言规范的不良现象,降低了文学语言的艺术水平,也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文学创作和文学语言的特点,决定着文学语言必须遵循基本的语言规范。又必然导致文学语言对语言规范的“正偏离”。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的规范化,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文学语言的特质;二是文学语言规范化的层次问题。新和美是文学语言自身的规范,这一规范同时包括语言规范、言语规范与文学语言规范3个层面。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回答了文学语言要不要规范,文学语言能不能规范,文学语言有没有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其共性,即准确、鲜明、生动,但其共性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新闻语言的准确是科学意义上的准确,文学语言的准确是艺术意义上的准确;新闻语言的鲜明要求直率,文学语言的鲜明要求形象,有意境;新闻语言的生动是挖掘新闻事件本身的生动活泼因素,文学语言的生动是用合理的想象抒发情感。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还因其功用和追求的不同有其对立性差异,新闻语言是特指的,文学语言是泛指的;新闻语言再现生活,文学语言表现生活;新闻语言是直率的,文学语言是含蓄的;新闻语言是规范的,文学语言是变异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一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一是指标准语,即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本文“文学语言”专指文学作品的语言。本文着重阐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往往需要借助特殊的语言手段取得预期的效果。词汇变异在文学语言研究中占重要地位。二、衡量文学作品语言的审美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语言范围之内,但语言形式本身就是作品效果的一个因素。文学作品语言研究,应该就这些问题作深入地探讨。文学评论工作者,如果能自觉地运用有关语言学的知识进行文学作品语言的研究,他的研究将会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言是语言存在和语言功能的一种形式,所以它必然受到语言规则的制约。但是,文学本身的规律又决定了文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对于它的语言规范,既要注重它的社会性,又要考虑作家本人的个性;既允许方言的运用,又有个通俗易懂的标准。语言是发展的,文学语言更是时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应持辩证、发展观点来看待文学语言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的规范和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既必须遵从语言规范,又不得不变异创新。语言规范的社会性、语言的共性和文学语言的中介性,决定了文学语言遵循语言总体基本规范的必然和必要性。语言本身的非系统性特征,“文不逮意”的缺憾以及文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是引起文学语言变异的基本因素。所谓变异,指在一定语境下,把语音、词汇、语法的常规作变格的超常的运用,逸出和突破语言规范以至逻辑事理的规范。文学创作实践,又表明文学语言变异产生的超常审美价值和奇特的文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学作品艺术价值载体的文学语言,其区别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他文体文本语言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作家们在语言使用上的艺术性及创造性。前景化是文学作品作家们借以突出其思想并创造出文学作品某种特殊的艺术和美学效果的基本方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家们通过偏离语言使用规范而使某些东西凸显出了,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本文系统论述了文学语言前景化及偏离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前景化与突出及反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实例,展示了文学语言中前景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媒介相比有它的特殊性:语言是一种文化,文学语言作为媒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语言还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体系,它与现实世界相分离,有利于文学深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语言也是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共同媒介,这既使文学与生活、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又促使作家采用某些艺术手段使文学语言在用法上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最终文学语言将传达的内容寓于自身之中,因而文学语言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工具与本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有别于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虽然是文学翻译的理想语言,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从而使得译语不能完全等同于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语言的定义,澄清当前关于语言规范的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强调语言规范的必要性。文章论述了语言规范的层次性,分析了文学语言的特征并表明了作者对文学语言规范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艺术,它既是艺术现象,又是语言现象,因而研究文学、评论文学作品必须对文学语言有较深入的了解。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信息工具。文学语言既然称为语言,当然也是一种工具。所不同的仅在于因其以描写为主,所以用词具体形象。一般文艺理论著述论及文学语言的特征时也认为最主要的是形象性。可是,这样论述并没有挖掘出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因为形象性并非文学语言所独专,在以论说和记述为目的的实用语言中形象语言也比比皆是。钱钟书先生在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曾以“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语言的巨大表现力。的确,无论是广漠无垠、色彩纷呈的客观世界,还是精细隐微、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无一不可借助语言表现出来。构成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一种个性得到高度尊重、情感享受充分自由、主观被尽量物化了的语言,是一种美的语言.我们把文学语言的美分解为情感美、形象美、音乐美、整体美,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作一粗略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是文学活动的工具载体。文学创作者总是寻求以颇富文学魅力和修辞特色的文学语言来支撑其独特的文学话语方式。艾芜笔下的文学语言平实清新、朴素自然,感受到浓浓地方味的同时可发觉到不少语言变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曾以“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语言的巨大表现力。的确,无论是广漠无垠、色彩纷呈的客观世界,还是精细隐微、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无一不可借助语言表现出来。构成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一种个性得到高度尊重、情感享受充分自由、主观被尽量物化了的语言,是一种美的语言。我们把文学语言的美分解为情感美、形象美、音乐美、整体美,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作一粗略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陌生化"要求文学语言能够让人们在语言本身,或词语本身上停留。陌生是对习以为常的打破,在日常状态里我们忽视,在文学语言里我们停留。诗歌是艺术的艺术,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张力,这种张力是语言的陌生化带给读者的,它能够压制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指,释放能指,感受语言的多种意味带来的想象和遐想。  相似文献   

16.
高度理性化的独语--"文革"文学语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革”文学语言是由上个世纪 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发展来的。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 ,在教条的文艺观念的制约下 ,“文革”文学语言运用两种叙述语式分别叙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叙述语言严守规范而缺乏活力 ,文学语言为官方的政治语言所取代 ,语言浅白却单调而且内涵不够丰富 ,呈现出一定的病态。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经过锤炼,比口语规范和精美,所以,作为全民共同语的普通话标准规定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然而,在风格学和修辞学的一些观点看来,文学的修辞和语言风格又未尝不是违反语言常规的结果,因而便有style as deviationfrom the norm(风格是规范的变异)之说,一些西方新派修辞学在研究语言的音素、词汇、句子、话语等所有层次的措辞方式的具体运作时甚至“把全部努力都指向了如何体现语言变异方面。”叶国泉、罗康宁新著的《语言变异艺术》一书,也正是抓住典  相似文献   

18.
前景化是文学语言的标志性特征,能体现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差别。翻译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选择译文的语言。文章认为文学翻译的译文语言选择策略应为诗学策略,诗学策略要求译文选择前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译者选择的前景化语言应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学规范。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的流变必须以人类的或民族的思维特质作内蕴 ,同时受规范的语言形式的影响。文学语言的流变对文学创作、文学欣赏、语言发展甚至人类思维方式均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语言是一种模糊语言 ,其模糊性特征表现为 :用词的模糊 ,句意的模糊 ,主旨的模糊。文学模糊语言的生成原因 :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 ,其手法是在横组合上对普遍语言规律的颠覆 ,在纵聚合上是对生活话语的陌生化 ,它是创造主体的一种深层无意识积淀的升华与再现。建构在模糊语言上的虚构世界有一种艺术的空白 ,对读者是一种召唤 ,有利于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