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转型时期党外知识分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党外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促进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和正义的守护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2.
大学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诉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诉求既有合理内容也有不合理成分。政治诉求只有在合理层面才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民主政治具有外在和内在的意义。大学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具有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这些共性和个性特征,对于小至大学本身的发展,大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要积极探索大学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诉求的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党外代表人士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功能,贵 州省瓮安县的做法包括:大力发展队伍,积极储备后备力量;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思想引领,强化科学管理;注重 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加强对党外干部的考察、选拔、任用力度等。当然,该县党外代表人士在发挥社会功能的 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角色定位、群众代表性不突出、政治把握能力以及与执政党共事能力 有待提高等。为了在新的时期更为有效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功能,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提高党外代 表人士的职能意识,明确其定位与使命;二是有效发挥群众代表的广泛性作用;三是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 力和党外合作能力;四是突出模范作用,加强自我教育;五是关注民生,聆听民意,亲近人民等。通过这些措施,激发 党外代表人士在新时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新型党外代表人士。  相似文献   

4.
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核心任务。全球化背景下,多样化社会思潮深刻影响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信仰,统战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做好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工作,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党组织应当充分照顾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增强他们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健全统战工作机制,创新政治引导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党派特色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统一战线和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民主党派作为一个受难的群体,被迫停止活动,民主党派成员集体受辱。1972年10月,周世钊、胡愈之、杨东莼等民主党派人士设法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晋言,反映“文革”以来国内出现的重大问题。上书政治的盛行,喻示民主政治发展任重道远。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摇蓝,它孕育着民主所需要的一切.在社会管理民主化、国家政治文明化的发展进程中,市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市民社会民主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现实条件.构建新市民社会,将给中国政治转型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使政治民主化由上而下的推进转为上下的双向建构和良性互动,并将塑造起健康完满的政治人格,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创建丰富的社会资本,化解初露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8.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问题始终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有利于发挥其教书育人和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发挥其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宝贵人才资源作用,有利于发挥其在参政议政,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势。但社会负面现象弱化了他们的政治信仰,国际环境变化和西方社会思潮淡化他们的政治认同,教育失效和改革失衡影响了他们的政治态度,加上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重专业素质,轻政治涵养修炼以及重理想实现,轻社会现实评估等原因,导致政治引导的难度。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三位一体方式解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困境。  相似文献   

9.
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是重点做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世纪,从六个方面分析研究党外知识分子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和全党工作的大局来认识做好统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3种政治文明:臣民社会(古代社会)政治文明、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以及公民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明。以市民社会政治文明摧毁臣民社会政治文明,以公民社会政治文明取代市民社会政治文明,这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关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的探讨,指出了它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举措。理论上创新必将带来实践上的突破。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奋斗目标的实现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重规定性:政治文明规定性、社会主义规定性、国别规定性,并通过政治制度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我国政党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许多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政党文明和政府文明、公民文明的协调发展,政治理念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的公民政治参与思想是和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政治参与理论一脉相承的。胡锦涛认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广泛动员人民参加公共事务的管理,公民政治参与要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要提高公民对公共决策的参与度,发挥民主党派和社会组织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要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保障普通党员的政治参与权。胡锦涛的公民政治参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具有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文明的论述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为新世纪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所在,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应当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中学习政治文化,习得政治态度、情感、能力、行为模式的过程,是公民与社会的互动行为。在政治文明的实现中,具有传递政治文化,为政治制度的文明提供心理基础等方面的价值。因此,我们要通过政治社会化这条途径来促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当前我国两欠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与我国的宏观政治社会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是政治社会化领域里的“短板”。  相似文献   

18.
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无序状态.必须通过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保护公民知情权、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养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等途径来逐步提高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得很快。由于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也有困境。因而要在政治文明视野下培育和构建公民社会,形成第三股力量,让民众在公民社会当中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民主,并以此推动整个社会的全民民主,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 ,我国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 ,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 ,抓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