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理性是人类理性的特殊的、综合的和典型的形式,是人类多种理性的某种合取,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和能力,是一种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依赖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技术理性批判是对技术理性片面发展的批判,而不是对它的一般批判,更不是对其简单否定或抛弃。准确把握技术理性必须辩证地理解技术实践的二重性特征,应把技术理性与其构成要素区别开来,其完善与建构应在技术与人文和道德的互动中展开。  相似文献   

2.
试论技术的理性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人类理性的一种特殊形式,技术理性既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和能力,也是形成并蕴含于人类技术实践活动中的一整套基本文化价值.通约、量化思维方法的普遍化,分解组合的还原论思维方法,实践地、程式化地控制世界,物质需求的优先性,效用至上原则,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的理性化,技术化生存,理想状态的不懈追求与创造,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等就是其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技术理性批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存在很多方面的误区:把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的程序性、可控性等当成了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代表,体现了批判者对技术和技术理性等概念理解的狭隘性倾向;将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完全对立起来,又缺乏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应该对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批判进行深刻的反思,结合技术理性的特征及功能,对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概念进行合理的重建。重建后的教学设计技术理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担负着对教学设计直接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体现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启蒙哲学家开创近代理性主义以来,理性思想经历了"独断论"、"批判理论"、"辩证理性"、"技术理性"、"社会批判理论"、"交往理性"等的历史演变,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家,从自己所抽象的理性理论出发批判、补充前人的思想,却难免从一个片面理论走向另一个片面理论,这种理性的历史演变虽难以穷尽,但其核心却揭示:具有现代系统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应是一种肯定"技术理性"系统之外的"价值理性"系统存在的价值的理论.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肯定价值理性的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培育理性精神,达成技术理性、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的统一,实现理性自身的超越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释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的、整体的视角审视从形式合理性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再到艺术审美的演变逻辑,发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不仅是对各种理论的整合,而且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和韦伯主义两大理论体系的综合。单向度理论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深刻批判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压抑性,马尔库塞最终走向浪漫和悲观的艺术审美解放路线,但是无法真正实现人类解放的路线。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技术,也离不开指导人类技术实践活动的技术理性。技术实践是一个动态历史过程,因而技术理性也是动态发展的。技术理性的历史进路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农业文明时期的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两者之间保持了某种程度的原始张力;近代工业文明以来,技术理性的膨胀与价值理性的缺失导致技术价值观的工具化倾向;从现代工业文明反思传统技术理性观的结果就是张扬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使技术成为追求多元价值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文明社会以来,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类社会不断合理化的进程。以"科技进步"为"新的坐标系",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在当今已经成为了"第一位的生产力",并且奠定了当前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然而,科技的"合理性"也正是引发其"不合理"的根源,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工具主义者的理性势力逐渐占据主导,技术理性取代整体的理性成为衡量人类"生活世界"的唯一标准。在哈贝马斯看来,只有建立在交往基础上的更加全面的合理性理论的建构才能实现人类生活世界的根本问题的解答。对于技术理性的批判以及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反思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的是哈贝马斯对于古希腊时代"逻各斯"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理性之光普照大地,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从前所无法想象的变化,叹为观止的物质世界精益求精的程度使最神圣的价值却不知所踪。文章从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分入手,认为技术理性是以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为其根本内容、以人造物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价值理性则体现一个人对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它关怀人性的世界,相信人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人的最终归宿和终极关怀是这个世界的重心所在。同时阐述了理性概念的发展与变迁,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分裂的原因和后果,指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为弥合两者的分裂、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提供新的契机和出路。  相似文献   

9.
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论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理性思维是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的融合,在古希腊的理性思维中已经包含了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分裂的萌芽。近代技术理性成为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主导模式,并支配着艺术理性的内容。未来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必然会超越这种模式,构成以艺术理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技术理性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它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而且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传统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被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所代替,科学理性日益膨胀,以至吞噬了人文理性。随着技术统治意识的崛起,技术开始居于一种理性的霸权地位,现代社会已完全按照技术的要求和规范来设置和运作,社会被技术化,技术也被社会化了。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在理论层面表现为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关系,要使两大战略并行不悖、协调发展,就必须建立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之问和谐的张力,这是文明社会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1.
艺术俗化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从技术这一因素来看,艺术俗化集中体现为技术理性与艺术之间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不仅表现为技术理性的确定性、效率性与艺术的不确定性、非效率性之间的对抗,而且表现在技术理性的物质财富优先性与艺术的精神超越性之间的对抗.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中国文论的进展有目共睹,其弊端则一言以蔽之,曰缺乏有效性,或曰自说自话。建立有效的文论话语的关键是在学理中说话,接着古今中外的经典所开始的路数讲,而只有重建经典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才能进入学理。这种重建就必然已是当代的和中国式的了,因此,必须反对借“中国式”的口实避开对经典的刻苦研读,走捷径。值此理性与现代性一起遭受怀疑之际,这种倡导适度理性的学术态度庶几对矫枉过正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理性与合理性的关系可以从词源学、概念发展史与概念特征三个角度来探讨。从词源学来看,理性偏向于哲学上使用的本体论、认识论概念,合理性更多地指一种和人的思想、认识、评价相关的社会学概念。从概念发展来看,二者经历了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本体论理性,近代认识论理性,启蒙运动社会合理性,现代合理性和后现代合理性。这五个阶段是一个逐步由哲学理性走向社会学合理性的过程。从各自的具体特征来看,理性强调超验性和绝对普遍性,合理性则强调经验性和相对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从词源学、概念发展史与概念特征三个角度论述哲学理性和社会学合理性的关系,从词源学来看,理性偏向于哲学上使用的本体论、认识论概念,合理性更多地指一种和人的思想、认识、评价相关的社会学概念。从概念发展来看,二者经历了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本体论理性,近代认识论理性,启蒙运动社会合理性,现代合理性和后现代合理性;五个阶段是一个逐步由哲学理性走向社会学合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指出技术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技术的合理性变成了统治的合理性,技术强化了社会统治;哈贝马斯把技术合理性看做是一种工具合理性,分析技术如何转变成意识形态,并把技术统治解释成生活世界殖民化;芬伯格批判吸收了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研究成果,重视技术的可选择性,从技术批判理论的角度分析技术合理性与社会统治的关系。技术合理性的社会批判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到芬伯格的演变,为我们正确看待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评价技术理性的作用:技术理性为政治制度发展提供动力,为维持社会秩序提供新的统治方式,为政治低成本高效率运作提供组织形式,为实现中国政治制度化与规范化提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