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威 《社区》2012,(21):42
我在社区工作已经整整两年了。这两年里,我因为工作忙,经常周末加班,很少回婆家和娘家看望,对家人心怀愧疚。特别是2011年春节的时候,父亲在送我的路上说的一番话,让我止不住流下眼泪。父亲说:"我们年龄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你要常回家来看看我们!"  相似文献   

2.
何远光 《新天地》2016,(8):26-27
我祖籍广东,从小在成都长大,我是老大,下面有6个弟弟、1个妹妹。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长年在外,探亲假一年就15天。是母亲把我们拉扯大。母亲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程度,能看书、写信,在解放初是不多见的。因为孩子多,她无法到外面工作,家庭开支和我们读书全靠父亲工资维系。  相似文献   

3.
怀念父亲     
去年的秋天,父亲以他孱弱的身体在与肺病抗争了一年之后,撒手离开了我们。在那一瞬间,我们经历了诀别的痛楚。他去了,留下的那片空白已是永恒无补。又是一个秋天来了,我们细细地去体味着他为人之父所留给我们的许多许多…… 父亲出生在太行山一户殷实的农家。他自幼性格温和,颇有才气,是这个大家庭里最早的读书人、第一个离开了土地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几十年来,虽远离故土,但我们深知那片黄土地在父亲心中的分量。还在我们小的时候,村里的亲戚进城看病经常  相似文献   

4.
同喜同贺     
《新天地》2006,(10)
全家共祝父亲生日快乐!我们的父亲向光政是湖北宜都市王家畈乡王家畈村的退休干部,有着51年党龄。今年10月16日是父亲80大寿,老人的健康长寿是我们晚辈的福气,在此,我们子女携孙辈特祝老人家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5.
悠悠南瓜情     
余立立 《老友》2011,(6):19-19
1960年,我国正遭受着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紧缺,人们缺吃少穿,过着艰难的日子。国家为了减轻城市负担,号召机关干部到基层去工作。父亲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到基层去。在这一年的冬天,父亲由清江县委宣传部下放到位于新基山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清江分校任教导主任。来年春天,父亲在教学之余,开始了"粮食自救"活动。父亲从未种过地,要想在荒山秃岭上种出粮食来,至少在我们看来是不大可能的。最后在老乡的指点下,父亲决定试种南瓜。  相似文献   

6.
父亲特别爱抽烟,小时候每当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回到家,我和弟弟便围在父亲膝前,让父亲吐烟圈儿给我们看。这时,母亲就笑着站在旁边看着我们父子。  相似文献   

7.
邹志平 《老友》2013,(10):43-43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父亲在老家独自一人生活,可以说是真正的"空巢"老人了。母亲去世已10多年了,父亲一直没有再找老伴。我和姐姐早已各自成家,工作也比较忙,无暇照顾父亲。有时我们叫父亲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总是说住不惯,还是坚持回到老家。老家的房屋内,有母亲留下的身影,在父亲看来,这个老屋比其他什么地方都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日前,我们在帮助父亲整理多年来积攒的书信、报刊、杂志时,意外地发现父亲将1984年11月份创刊号至2004年2月份的《山西老年》杂志,保存得十分完好。父亲将一摞摞新旧不一的《山西老年》让我们看,并自豪地说:“我干了一辈子工作,好多书籍、杂志都弄丢了,唯有《山西老年》保存得最全。”父亲叫肖鸿泰,今年80岁了,他1946年入党,1947年参加革命,担任过乡政府、区政府、公社、县文教部、宣传部、农工部的主要领导,他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不打麻将,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读报。父亲的父亲是从河南一条扁担两只筐逃荒来到山西的。在兵荒马乱…  相似文献   

9.
方正 《北京纪事》2010,(12):98-100
归去来兮侯家饭馆 1958年夏,父亲工作阔动进京。已在清华大学干部特训班上了两年学的母亲便利用暑期先接我们进京。  相似文献   

10.
正主席喊我"小康熙"父亲程潜和毛主席是老乡,私交一直很好,在1945年秋重庆谈判时,毛主席还曾专门到家里来和父亲深谈过,并在许多方面有了共识。1949年父亲在湖南起义以后,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湖南省省长等职。1952年,国管局为父亲安置了我们在北京的第一个家,我们全家分成三批陆续进京。毛主席邀  相似文献   

11.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们对父亲的追思和怀念似白云眷恋着蓝天,清泉向往着海洋。他不仅是位好父亲,还是位好导师,他用自己的言行教诲我们怎样做一名高尚无私的人。  相似文献   

12.
王景龙  段福臣  于飞 《老友》2010,(5):31-31
编辑同志:我们三兄弟长大成人后,均在外地工作。母亲去世后,父亲仍在家乡老屋独居。老屋是多年祖传之房,采光不好,又没有上下水和暖气,很简陋。几年前,为了改善父亲的居住条件,我和大哥一起出钱,给父亲买了一处新宅。当时弟弟刚刚参加工作,经济条件较差,就没让他出钱。买房后父亲迁  相似文献   

13.
白岩松 《社区》2014,(35):23-23
有很多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社会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2月,我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回北京探亲,到中央民族学院教职工宿舍看望费孝通先生。此时父亲已去世11年了,这是自“文革”劫难后我第一次见到费先生。我们都没有谈及十几年来的遭遇,记得费先生直截了当地问我:“你能不能回来整理潘先生的遗稿?”并专门谈及父亲去世前摘录的近万张民族资料卡片。这件工作对我来说感到很突然,一是我缺少文科的基础训练,对父亲的专业研究工作不很了解;二是担心我的工作单位内蒙古农牧学院不放我走,当时“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刚开始,我参加了为“内人党”平反落实政策的工作。但在费先生的努力下,我不久被借调…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生日     
叶炳昌 《社区》2005,(9):57-57
对于父亲的生日,我的脑中概念很淡。如今,我们兄妹6人早已先后为人父母,再过三五年,父亲恐怕就能抱上孙子,但他准确的生日是何时?他从未向我们透露过,我只是隐约从母亲的口中探知是农历四月初,与释迦牟尼的生日相近。所以,我们兄妹从来都是为母亲张罗生日,念叨父亲的生日却很少。1996年,父亲退休后,携母亲来广州小住。我便与三弟相商,为父亲过个生日。母亲节前的一天,我们在宾馆定了两桌席,既为父亲祝寿,又可庆贺母亲节,让为子女操劳了半辈子的父母开开心。那天,当有象征父亲生肖图案和美好祝愿的蛋糕上桌了,《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反复奏响…  相似文献   

16.
詹兆园 《老友》2009,(11):40-40
在我心中,父亲是真正的孝子。父亲大学毕业后,除了在抚州市区工作的短暂几年外,与祖母离多聚少。父亲下放后,由于农村条件十分艰苦,刚开始时父亲并未接祖母过来。但没过多久,父亲考虑到祖母年迈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07,(8)
几十年来,我一直不敢相信父母竟会相伴到老。父亲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整天奔波忙碌。从记事起,我们几个孩子就经常接连几天看不到父亲的踪影。每当向母亲问及父亲,她便会若无其事地回答说:"你爸爸单位又加班了。"  相似文献   

18.
亲情难舍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我们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不知为什么,她和母亲老是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便随母亲背井离乡。一直以来,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离家一年后的我,再见到父亲时,我们竟无语,当我离开父亲时,父亲送了我  相似文献   

19.
充满着史诗般传奇色彩的事件,父亲都参加了,而且干得有声有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些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人物,也都对父亲的工作作出过很好的评价。不管我是否意识到,我家在一段时间内生活在“上流社会”。对于父亲的业绩,我们是爱戴甚至是崇拜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全家农转非到城里的第二年,父亲就到了60岁该退休的年龄。就在父亲办理完退休手续的当月,同样是60岁的母亲因患肝癌去世了。本想安度晚年的父亲受不了这个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