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选讲一些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相关的估秀对联,会有画龙点睛,妙趣横生的效果,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对联这种特殊的形式,或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或描写教师辛勤耕耘,读来颇为亲切,别有情趣。一所中学为了给教师贺年,学校工会的同志结合每位教师所教科目,书赠一副大红对联,其中一副赠给音乐教师的对联颇为有趣,联云:“室内能容古今中外;琴中飞出哆咪嗦啦。”联语信手拈来,既道出了这位教师的才学,又点破了其所教的课程,可谓巧亦胜巧,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腊月三十,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 一大早,我穿上新衣服,和姥爷在新房子里贴对联。我刷浆糊,姥爷贴,每贴一幅,我都会念一遍对联的内容:年年如意新春乐,岁岁平安合家欢……贴着贴着,我便感到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于是情不自禁拿着彩带,跳起了“过大年”舞蹈,把全家人逗得乐开了怀。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联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那雅俗共赏的对联,像无数颗璀璨的明珠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闪烁。探讨中国对联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对联的艺术规律和社会功能,总结对联的分类方法和创作原则,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精华,《红楼梦》中的对联更是如此。本文通过与《泰坦尼克号》进行比较,对《红楼梦》中的对联进行跨时空试译。  相似文献   

6.
论苏轼的对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们忽视研究苏轼对联的原因谈起,对苏轼的对联进行了初步的搜集整理,并对苏轼对联的成就及其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谈《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的艺术瑰宝对联形式谨严、音韵铿锵、意义深邃,富于形音义三美。本文将以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对联为例,探讨如何再现对联的三美。  相似文献   

8.
数字百科     
《新少年》2014,(1):F0002-F0002,1
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他共写作15部武侠小说,并把其中最出名的14部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相似文献   

9.
古典广告对联对现代广告词写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一部分实用性特别强的行业对联,带有今天广告的性质,我们可称其为广告对联。它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非常巧妙而艺术地介绍产品或服务,树立和提高主体与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度,最终有效地实现了其经济目的。诚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广告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广告作品,但是,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广告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模仿阶段,总体水平是不高的。为了有效地提…  相似文献   

10.
对联从唐宋起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不仅如此,对联也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受关注程度不高。如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三言,近来人们对其中插入的诗词研究较多,但对对联却鲜有提及。文章对冯梦龙三言中对联的形式、来源、功用、修辞和艺术特点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11.
张日光 《源流》2012,(1):74-75
对联,又称"楹联",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在粤东山区平远县的名胜古迹中,妙联不少,现辑录其中两副,供爱好对联的人们研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12.
楹联即对联,又称对于,其类别可达数十种之多,而名胜楹联只是其中一小类。顾名思义,名胜楹联即为名胜地撰写的对联,它有广狭之分。狭义名胜联仅指著名风景地的对联。广义名胜联包括著名风景地、历史文化古迹的对联。这样,广义名胜联就包括胜迹联、园林联、庙宇联、刹寺联,以及某些会馆、戏台、亭院等地的对联。我们这里说的名胜楹联,指的是广义的名胜联。  相似文献   

13.
走近刘仲邦先生的“六茅斋”,展现在眼前的是两副颇有气势的对联。一副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张杰先生书赠的条幅,上写: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另一副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手书赠送于刘老的对联:竹报一阳转,花开四化新。展眼望去,刘仲邦先生的书橱里尽是有关对联的藏书、资料。谈起对联艺术,身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刘仲邦更是滔滔不绝。 对联,又叫楹联、春联、对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耕耘于斯。如今,全国已有240多个对联组织,古老的对联文化得到了普及。刘仲邦钟情对联艺术,醉心其中,默默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与子路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式,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绚烂多姿、清香四溢的奇葩。它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华彩。近几年的中考也涉及了对联的考查,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观中考试卷,对联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在已经写成的对联上方或下方,增添或减去一个或几个字,便称之为增字或减字联。这些增减字联与原对联之意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同时,其中往往伴随有风趣幽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麋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麋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逐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糜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糜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进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新春联     
新春佳节,许多社区都贴出了春联,其中不乏很好的作品。本刊选取部分对联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常见的有春联、寿联、门联、堂联等。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称“六相”,分叙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对联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或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或折射教师婚姻情结,或描写教师辛勤耕耘,读来颇为亲切,别有情趣。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谨从浩瀚的联海中采撷一些与教师有关的对联,与读者朋友共赏。1982年元旦,地处川滇交界处的一所中学工会的同志,为了给教师贺年,结合每位教师的特点书赠一幅大红对联,其中一幅赠给音乐教师的对联颇为有趣,联云:"室内能容古今中外;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