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评《钓鱼城楹联析赏》王中格楹联,即对联,是中国传统的律体诗歌的一种变体,与中国文学中传统的赋体手法也有深刻的联系,它还是作为传统蒙学教材的声韵对偶如《声律启蒙》等的高级形式,因此,根联在语言形式上传统文化涵泳深厚,深得于百年来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又...  相似文献   

2.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讲究平仄,工于对仗,言简意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一类对联,巧嵌数字于其中,更使对联妙趣横生。如:  相似文献   

3.
谈《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的艺术瑰宝对联形式谨严、音韵铿锵、意义深邃,富于形音义三美。本文将以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对联为例,探讨如何再现对联的三美。  相似文献   

4.
楹联是贴挂在门柱上的对联,因其是展示于门外供人观赏的作品,因而更具有社会文化性质与公众性的审美作用。所有对联的体式皆以格律诗的平仄文字相对仗,并在上联句尾以仄声字起,而下联句以平声字收尾,构成严格的律诗联句,属于文学诗类中遵格律而不押韵的联句诗。因此不仅在体式上是诗,而在许多名联内涵的意指上,又特具主体的理性与情思的寄托与评量,特别引人关注,多是抒情与叙事合为一体并展示于外的诗。绝大多数对联字数较少,更见律诗惜字如金的精到。楹联是中国古今相续的民族文化,作联则最需要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素养和写近体诗的文化修养功夫。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日常所见的、最为普通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笔者把小对联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教小学生学写对联、用对联,传承了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语文观教学。文章分语文课堂对联教学的策略与教学后的思考两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选讲一些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相关的估秀对联,会有画龙点睛,妙趣横生的效果,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美籍华裔作家蒋彝在《旧金山画记》中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民间习俗和中国古代典籍的书写,向海外读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借助诗书画一体的杂糅性书写策略,让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进入海外读者的日常阅读之中,更新了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蒋彝,在多年的跨文化旅行中,坚持以“中国之眼”观照、审视自己所处创作语境,在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中,努力寻求异质文化间的共通性。这也正是蒋彝画记中国传统文化书写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体育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加之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基础地位的日渐萎缩,中国传统体育发展不容乐观。随着中国体育的飞速发展,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来不断丰富现代体育的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联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联作为最接近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翻译也应遵循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对对联翻译的原则作一探究,以期对对联翻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古典广告对联对现代广告词写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一部分实用性特别强的行业对联,带有今天广告的性质,我们可称其为广告对联。它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非常巧妙而艺术地介绍产品或服务,树立和提高主体与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度,最终有效地实现了其经济目的。诚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广告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广告作品,但是,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广告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模仿阶段,总体水平是不高的。为了有效地提…  相似文献   

11.
江南传统园林的意境与文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艺术成就,人文思想在江南传统园林意境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江南传统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山水花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诗文绘画和匾额对联的修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英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继续传承,给学习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息氛围。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传承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13.
孟红 《中华魂》2012,(5):43-44,53
朱德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对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的对联艺术尤有很高的造诣,他善长诗文联语,一生中做诗撰联颇多。正如史沫特莱所说:"在朱德的军人刚毅中,含有诗人的气质。"他不仅工诗善词,而且撰联作对也是为人称赞的高手。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于战争年代撰写的以抒发革命情谊和痛悼志士英烈为内容的挽联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刘智运本文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问题,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质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嬗变,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文章还论述了现代大学教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有所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必要性在于它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再生的可能性有其内在根据和外在根据。内在根据是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自我批判、自我更新能力;外在根据是中国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中西文化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人学的具体分析对比中,可以发现,中西文化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融和吸收西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必要条件。在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方法和途径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分析方法;从宏观着眼,推进中国文化的整体现代化,着重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文化研究中的国粹主义、中体西用、文化保守主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简单认同主义都是不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于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实践的角度而言,实践的现实需要是区别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传统文化不存在抽象意义上的好与坏,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建构起文化自觉前提下的“文化免疫”。从矛盾的角度而言,应辩证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性是矛盾主要方面,对立性是矛盾次要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应努力超越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殊性”界限,建构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的新生活样态,以此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在场”。  相似文献   

17.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宫观庙宇中的对联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道教对联数量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在众多的武当山道教对联中,讲"仙学养生"的对联占有重要地位.武当山道教对联所见养生智慧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性命双修、内丹修炼和动静互摄等四个方面.这些养生智慧不仅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它可以给现代人治疗"现代病"提供宝贵借鉴;其对修身养性的讲求,有助于新世纪人们实现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8.
正对联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因其贴近生活,取材丰富,文采飞扬,历来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在中国浩翰的联海中,反腐倡廉的佳联也是不胜枚举。明代弘治年间,官场行贿求官之风盛行,百姓怨声载道,深恶痛绝。吏部尚书王恕,为告诫内外官吏并警示自己为官清廉,任人唯贤,曾题联悬于吏部大  相似文献   

19.
商联趣话     
广土 《老友》2009,(4):53-53
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璀璨瑰宝,自古以来就和商业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故事。清朝末年,萍乡县有一举人叫肖燮文,善诗文对句。一煤矿老板请他写副对联,他挥笔而就,写道: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内藏丰富的珍宝,并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中一些优秀的思想观点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扣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