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影业公司制作的好莱坞英雄电影,《英雄》是中国导演张艺谋的英雄电影代表作。两部影片虽然文化环境不同,上映在不同档期,但所描述的人物,都是在战争背景下,由凡人变成英雄。不过,由于中美导演的电影理念差异,影片所体现的文化观念重点不同:《美国队长》以科幻主题,突出美国式的个人价值与生命意义,暗含典型的美国主流文化观念;《英雄》则通过功夫场景,高扬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英雄崇拜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情结,英雄主义作为文化的产物,其标准并不统一,不同的文化对英雄的界定也不尽相同。电影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一国文化的特质,并对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以美国影片《功夫熊猫》和中国影片《金陵十三钗》为例比较两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主题的异同,并分析二者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电影<英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从古老的刺秦王故事中翻旧出新,表达了一个另类的英雄主题,塑造了一群心中无剑的别样英雄;采用三个整齐的叙事段落来组成影片的叙事结构;运用电影修辞手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具像物准确地象征影片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阿甘正传>中影片主人公阿甘这个弱智普通人及其经历和命运的发展的叙述的分析,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影片对传统英雄主义的讽刺和新的英雄观的建立及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并论述了这种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的产生发展的演变的过程及其影响,表达了人类,特别是美利坚民族对英雄主义的回归与期盼.  相似文献   

6.
影片自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文学独树一帜,首开生态批评之先河,为世界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著名影片"Fly Away Home"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美国人独特的生态伦理道德。本文试从美国自然文学的视角解读影片中美国人标新立异的生态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7.
《群芳亭》:从小说到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庭院里的女人》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电影,这是继《大地》、《龙川》之后又一部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小说《群芳亭》中,赛珍珠关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通过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心灵交流,探讨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庭院里的女人》在精神上与原著已经大异其趣。影片模仿好莱坞影片制作,潦草地表现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爱情;同时,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影片试图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某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的不健康的窥探欲。凡此种种,对赛珍珠的小说是一种歪曲,并构成负面听影响,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符号、商品与制度——论超级英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级英雄是活跃在大众传播领域的一群具有超能力的人物类型。他们是具有意义的符号,也是迎合市场的商品,在美国民主制度和文化中培育。超级英雄在大众文化的二级结构中不断被抽象,在商业运作中不断被复制与微调,超级英雄是美国民主制度与反民主思潮、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复杂交织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影片《阿凡达》在借用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所提出的单一神话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与时代科技观念相结合的宇宙图景,讲述了未来世界的关于世界危机与拯救的故事。以单一神话为切入点,展示影片中主人公杰克·苏力蜕变为英雄的过程,可以凸显《阿凡达》之类的科幻神话在当今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特种兵题材影视剧近几年获得了观众的青睐,这源于一系列影片中蕴含的新时代英雄观。特种兵题材影视剧新时代英雄观的塑造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当下观众心理的需求。我国英雄题材影视剧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艺术性和价值性层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有利于新时代英雄形象的塑造,特种兵题材影视剧逐渐成了塑造英雄形象的最重要手段。特种兵题材影视剧从个性塑造到群体刻画,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特种兵的精神内涵,起到了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影《英雄》是中国新世纪商业大片的代表性作品,其情节布局的缺陷一直为人们诟病。运用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katharsis”阐释,对电影《英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上的缺陷进行分析,探讨英雄悲剧性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应遵循的艺术规律,以启示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以来,英雄价值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英雄文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英雄的研究与描述仍然存在边界内涵不够清晰的现象,英雄研究的学术体系在历史纵向、结构横向、交叉融合各层面均有不足,话语体系在实证研究、基础研究、量性研究各方面均有欠缺。进一步明确英雄内涵,进行英雄因子量性研究,深入辨析英雄观念的内涵因子,可为进一步编制英雄量表提供基础性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性访谈,从四个方面进行英雄量性实证研究,在四个方面均有新的发现。第一,英雄类型认知与因子分析。发现抗疫英雄、民族英雄、革命英雄、平凡英雄、战斗英雄居前五位,英雄类型认知具有现实性、民族性、革命性、人民性的突出特点。第二,英雄品质认知与因子分析。开放式联想的结果显示,勇敢、奉献、爱国、开朗、乐观居于前列,在继承革命英雄主义英雄观恒定品质的同时,又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新的品质特征。第三,英雄叙事认知与因子分析。通过不同类型具体案例的英雄叙事研究发现,英雄正能量不断积累,负能量不断消减和转化,但也要注意到对部分问题保持中立不做评价的观望者占比不低,加强英雄主义教育、强化教育效果仍然任重而道远。第四,英雄的传播认知与因子分析。英雄文化传播途径和影响渠道发生了较大变化,传媒影响崛起,自主观念增强,学校影响降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英雄类型与时俱进,平凡英雄成为主流;第二,英雄品质不忘初心,勇敢奉献成为主题;第三,英雄叙事突显是非,中国故事感动中国;第四,英雄传播自主认知,社会合力强化效果。提出关于英雄研究的四点建议:第一,强化英雄历史研究,彰显英雄正气力量;第二,强化英雄本体研究,构建英雄因子体系;第三,强化英雄叙事研究,讲好英雄动人故事;第四,强化英雄传播研究,赓续红色英雄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英雄文化源远流长,而英雄文化研究却起步甚晚,与丰富的英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自步入21世纪,英雄叙事在大众文化领域大放异彩,加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雄文化,引发学术界对英雄文化的热切关注。基于CSSCI期刊论文对有效文献的时间分布、主要议题及高被引论文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第一,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成果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时间上看,2013—2017年侧重于对文艺作品中英雄文化与英雄形象的阐述,201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新时代英雄文化、英雄理论与制度等则成为研究的热点。第二,这一领域目前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一是关于英雄及其概念群的本体性探索, "英雄" "英雄文化" "英雄主义" "英雄精神" "英雄形象" "英雄叙事"等概念的阐释正在逐步完善中;二是对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研究,包括其生成逻辑、发展历程、自身特色等整体性考察,抗战时期劳动英雄与新时代人民英雄等阶段性研究,以及主要领导人英雄观的重点研究;三是有关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书写的分析,抗疫英雄、超级英雄等形象体现出"英雄"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与新内涵,新时代英雄书写的"人民性" "个性化" "崇高性""日常性"等特征得到重视;四是对历史与当下英雄整体或英雄个体的论述。第三,从这一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文化、法学、电影与文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英雄文化研究最为热门。总体来看,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深刻把握时代主题,汇聚研究力量,并以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关切,自觉将研究汇入时代洪流,突出实践价值;同时在多元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彰显平凡英雄的时代取向,并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革命英雄文化的传承,文化产业创造等方面努力探索自身特色,构建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战争电影是苏俄电影中的重要类型。在进入社会转型期后它无论是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主要结合相关影片分析当代俄罗斯电影中的战争电影,力求提供有关当代俄罗斯战争电影的一个基本概观,同时使大家了解俄罗斯战争电影的内在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诉求的表达。旨在揭示当代俄罗斯战争电影的演进脉络,阐述在社会转型期的电影艺术中战争电影发生嬗变的内外动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文化渊源与哲学传统、制片体制和美学观念、感知方式与表意策略3个方面,将法国观念电影与好莱坞娱乐片加以比较.尽管好莱坞娱乐片有种种缺憾,但它那热情勃发的大众经验讲述与对生活积极拥抱的态度,从改善法国观念电影自身计,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神话中的英雄特质深深影响后世英雄的形象塑造,具有“原型”功能。英雄形象的嬗变和大众期待视野的转变,造成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缺失。英雄已不再是“文武茂异”者的专利,而是每个普通人的责任,应该从平凡人的生活中去诠释英雄的主旋律,从而提高受众的审美品位并实现英雄形象的“个性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图像时代,电影是否成为文学的终结,是当代文化界一个悬而未解的命题。本文认为,电影以先天的传播优势和巨大的媒介商业利润,宣告了文学传播霸主地位的终结。然而,纸质的文学本身并不会衰亡,它将作为一种非中心的弱势传播存在,并且以嵌入电影生产体系的方式,借助电影先进的传播形式和巨大的媒介经济效益,实现文化和经济两个层面的价值激活与增生。因此,文学将借助电影的强大生机而绝地重兴。  相似文献   

18.
国产大片对于打破进口大片的垄断、激活低迷的国内电影市场、促进中国电影业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电影营销理念和制作技术的进步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创作理念和影片内容的严重缺陷,对电影界和观众形成了一定的误导,使许多观众对中国电影失去了信心.因此,反思国产大片的双重社会效应,探讨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普及和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方面,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在焦点所体现的问题被逐渐放大时,新的问题也在慢慢浮现。历史剧的人物美化,革命历史剧的发展前景等,这些问题也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历史题材影视剧要加快其发展进度,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国内革命题材历史剧正在做出变革,下一步国内历史题材影视剧必将会有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