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权是兼具私权和社会权属性的居住权益,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权是其城市融入的必要组成部分,各国立法已有居住权保障实践。因此,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权具有正当性、必要性和长远性。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权在自我保障、单位保障和公共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保障机制的建构势在必行。应依据权利保障的过程要素,立法确立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权;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激励和监督用人单位承担住房保障责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住房保障、明确和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责任;建立居住权的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和公益诉讼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
融城与逆城:新生代农民工两难选择——基于GGF监狱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工已经悄然更新换代,“第一代”(或称“老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老化逐渐回到农村,“第二代”、“第三代”或称“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城镇化进程的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然而,他们却与农村渐行渐远,叉与城市若亲若疏,且处于城镇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之中,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面对的新群体,其住房问题是现阶段城镇住房保障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事关中国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重庆市为例,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估计重点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属性、职业特征与居住方式3个特征维度对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满意度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有子女、收入水平、进城务工时间、住房面积、居住形式、住房支出、住房配套设施和职住通勤时间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职业类别和是否缴纳住房公积金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满意度的影响不够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主体,绝大部分人处于婚恋和生育的黄金阶段,其生育意愿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相对于老生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显著降低,并趋近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其生育意愿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差异等内部分化显著弱化。而且,基于城市适应理论视角,从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制度适应4个维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适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影响呈现代际显著增强的态势。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地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期望生育子女数。这使得中国城镇化发展与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降低的现象并存,存在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可持续发展之间二律背反的矛盾困境。而制度适应却能显著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这为促进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可持续发展相协调提供了可能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愈发严峻,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务工群体的矛盾成为问题关键。主要研究目前持续紧张的劳务关系现状,分析主要原因以及提出解决办法,指出企业在就业问题中必须率先对新生代农民工业群体给予归属感,并通过企业的改良措施缓解目前恶劣的劳务关系,取得共赢的大好局面,为城镇化的相关问题的解决带来有效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6.
江苏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聚集地区之一。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不容乐观。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站在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高度,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市民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伦理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伦理学视域下,以重庆市194位新生代农民工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伦理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伦理开发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此,从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伦理开发的多中心治理策略,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开发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成为中国生产力大军的主要力量。对江西省广丰县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生产、生活方式更具城市化。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主动适应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但仍面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和户籍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很难跨越的障碍,导致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社会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信心,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建设一元城乡体制进程中的主力军,也是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条件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根据对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的650份调查问卷的采集,分析了当前省内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现状,包含与以往相比出现的好的方面以及在生活上出现并尚未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对兰州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一定影响.兰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表现为创业者以男性为主、创业领域多元化、以独立创业为主、创业规模较小、创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特点;存在创业者综合素质偏低、创业层次较低、创业资金不足、创业环境欠佳等问题.建议: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培训体系,搭建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的创业政策保障机制,健全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女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等.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然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却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是制度安排困境、社会资本困境和人力资本困境三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制度、培育社会资本和提升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2年河南省4市的调研数据,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文化程度高、精神享受高、维权意识高、工资低等特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主要存在期望工资偏高、劳动关系和谐度低、参与就业培训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尝试推行政府、企业、工人、社会组织的四方联动机制,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及规范从业标准是应对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第一代农民工,有着不同的群体生态和个体追求特征。在个人发展诉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权益平等、寻求在城市中的归宿感以及角色转换。新生代农民工在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以下困境:一是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制度性歧视";二是缺乏话语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三是"工厂专制政体"下劳动环境条件的恶劣;四是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为突破困境,要进行制度纠偏、疏通利益诉求渠道、改变"工厂专制政体"和建立"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人的城镇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密切关系,调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价值观的现状,进而提出在人的城镇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丰富教育手段,创新培育载体,优化制度环境,强化实施效果等。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市民化问题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返乡创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空间、时间、速度上实现了三维协调,同时,返乡创业还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职业身份转变、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不科学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需求相契合,对市民化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视角,在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和问题基础上,运用现代治理手段,提出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建议,全面推进各项制度协同发展,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新闻媒体、政府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而继续教育是提升农民工综合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路径。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内容供给与需求脱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教育机制,构建满足多元需求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并持续增加财政投入,提供充分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里安家立业。然而,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排斥,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社会资本的缺失,称为内因;二是社会体制的阻碍,称为外因。因而,需要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社会资本、破除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性壁垒、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层面去消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社会中第三种身份的"农民工",是中国既有户籍制度的产物。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取得市民权之前,既有的法律制度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本文试图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法律原因,并提出了矫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湖北和四川五个省市2 000名进城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和100名农民工实地访谈,尝试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基本现状、社会期望和社会公平感等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偏低,缺乏社会归属感;社会期望日益提高,社会提供给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相对滞后等问题,力求采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和幸福度等措施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