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对高校改革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规范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教学管理,强化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等.  相似文献   

2.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好与差直接决定了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与从业前景。本文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和近几年毕业设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监控和管理到毕业设计答辩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并在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就业与从业能力逐步提高,社会认可度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本文阐述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重庆大学的实际,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科学选题、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因材施教、开拓毕业设计新途径、完善毕业设计过程,保证毕业设计答辩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教学实践中的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文章分析了辅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角色定位,并结合专业设计的特点分析了在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各种具体措施,详细分析了专题讲座在本专业毕业设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毕业设计中具体实施专题讲座,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用组合创新理论指导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专业毕业设计在高校多种专业中会长期存在,应受到重视.在实践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基础上,介绍了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及其特点、综合跨专业知识选择有创新内容的课题、综合指导老师的知识形成毕业设计的创新成果、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毕业设计的创新,提出用组合创新理论指导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有创新的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水平不高、甚至流于形式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从毕业设计时间的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要求以及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并简要介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毕业设计方面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一项重要评价内容.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关键.本文针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毕业设计必须健全教学文件,做好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答辩等过程管理,采取学校与就业单位联合指导方式,相近专业的毕业设计联合指导方式,建立毕业设计的教学基地,定期开展毕业设计交流会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江汉石油学院首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应注意的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高认识,尽早安排;二是认真选好毕业设计题;三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道路,搞好毕业设计;四是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毕业设计管理.旨在总结该专业的教学经验,便于今后做好毕业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校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校工科学生毕业设计阶段开展的问卷调查,发现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关于毕业设计的选题,关于毕业设计的管理,关于指导教师情况以及毕业设计的效果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提高我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工科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探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是解决校内教学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就业相结合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有其优越性,但也存在部分企业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毕业设计的进度状况和完成情况难以控制等问题,应从毕业设计条件、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校企联合指导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公私物品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私物品的逻辑体系应建立以资源稀缺性为基础的新框架.资源稀缺性要求明确界定在消费博弈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关系,公私品就是这种权利关系的契约.以"排除他人不支付市场价格行使消费权利"定义排他性,将有无排他性作为区别公私品的单一标准,公私品就分别是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契约的物品.公私品的性质是主客观、供求等的逻辑统一,是连续动态变化的量,一般物品都是不同程度公私混合的物品.也可从组织内外和供求关系两个新视角对公私品进行分类.公私品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排他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必要和充分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的共同作用,这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和产权界定成本收益之间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共同富裕内质意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历程的考察,厘清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来龙去脉、发展创新,从而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启发和指导实践政策的制定。研究认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实现“所有的人富裕”的合规律性设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实质是社会财富共享,出发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前提是生产力不断提高,保障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遵循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基于现实国情辩证把握共同富裕内涵特质,在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更加突出共享的特征;中国实践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和适度差距的统一,是共创财富和共享财富的统一,是远景展望和分步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廊道在城市边缘区住区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应用,提出生态廊道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分析廊道在城市边缘区的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本溪市新立屯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探讨廊道的组织方法和的城乡廊道网络结构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采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式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管理伦理的逻辑中心在于道德主体的形成和建构。道德主体是道德内化与外化在管理活动中的枢纽,是“善”的本质的体现。管理伦理中道德主体的建构路径有三:道德认知形成,即对道德内涵和规则的学习、体认和理解,对道德善、恶的一种自我知觉和体认,对道德目标、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和运用;道德情感建构,即主体对管理情境的情感直觉与体验,以及对管理角色的情感想象与理解;道德目标实现,即管理目标实现。其意义在于:重构管理者的道德精神本源,增强对管理道德情境的适应功能,实现管理过程中的道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视角,在研究生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途径。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为案例,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以可视化图谱形式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发掘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 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知识点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工科背景下《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研究认为,《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性,应将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人文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时代担当、文化自信10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部结构之间的联动性,从课程知识点、教学内容中发掘解决当前专业领域内的科学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任课老师要在教学中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研究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探寻人类文明进程的普遍规律、获取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价值的过程之中,如何既避免“理不离境”的经验主义错误,又规避超越时空的先验主义谬误,显然是迄今为止在学术界仍未得到明晰的认知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经验论一样,完全脱离经验基础的先验论,无疑偏于极端和绝对。将经验与先验相统一而形成的有机认识论或普遍主义认识论,或许是更为合理的认知门径。而对于这一门径的找寻,正是知识分子尤其人文知识分子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知识分子群体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社会职责和独有优势,在于它以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为前提,超越经验知识,通过知识占有和因此获得的思想力量,以先验与经验有机结合所获取的洞察力,批判性地洞悉、预判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前景作出必要的预警和展望;同时,在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之中,探求、发现与抽象出远高于具体经验知识的共同经验知识及文明成果,也即体现事物发展之真理性的普遍性理念,最终积淀而为超越时空的共通性文明成果,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绿色生态及其功能的和谐运转不仅是大自然的本质要求,也是生命孕育、创生、发展的根本所在;人类自产生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认识、改造、利用自然,人类的生产实践给自然界及其自身带来了许多灾难,如环境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等严重影响大自然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探讨了绿色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对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呼吁当代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己的家园,创建一个和谐、稳定而美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亚欧通道沿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交通-经贸”的影响,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协同发展,选取亚欧通道沿线24个经济体的2010—2019年相关经济数据,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将研究样本按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组回归,探讨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不同样本组的影响; 通过测算沿线国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各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并概括其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亚欧通道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分组回归结果有所不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系数显著大于发达国家; 亚欧通道沿线国家的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整体较高,运输业直接投资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影响各国运输服务贸易脆弱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还认为,中国内陆港建设与亚欧通道沿线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呈现协同发展趋势,大多数亚欧通道沿线国家的运输服务贸易均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亚欧通道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大于发达国家。研究表明,需要发挥物流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构建“海-陆”联动机制,创新“交通-经贸”发展模式,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以内陆港和自贸区建设为依托,推进内陆地区“物流、经贸、产业”深度融合,是培育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