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其他各派女性主义的起点。在法律上他们主要主张在现存体制内部争取男女的平等权利,这有力地推动了女性在教育、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的获得。尽管其法律思想具有不可避免的理论局限,但对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无疑起到启蒙作用,并为整个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是性别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白人女性主义提出来的。它认为白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的只是性别差异带来的权力与压迫,而权力和压迫不仅来自男性,还来自于阶级、种族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它主张反抗男性与帝国的双重话语霸权。后殖民女权主义是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支劲旅,其强烈的政治性和抵抗性使其在当今性别政治及文化批判理论中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中、英女性文学及其女权主义文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把中国的女性文学和已有定论的英国女权主义文学(及其女性文学)作划阶段对比、比较,提出三个观点:1.女权主义文学应按照女权主义的发展历史划分为政治女权主义文学和文化女权主义文学;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政治女权主义文学,新时期以来又产生了文化女权主义文学;3.“女性主义”是个语焉不详的名称,不足以说明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2 0世纪 60— 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进行述评 ,概括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基本模式 ,认为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的升华 ;分析了女性主义的多元文化格局和政治化倾向 ;着重考察了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特征和走向  相似文献   

5.
激进女权主义远非要使现存的政治理论保持和谐一致或补塞其裂隙。相反,它构建了一种对政治现象加以理解和认定的全新方式。我们已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重新定义政治哲学中心问题的,它并不是为旧问题提供新答案。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是为政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更宽广的观念。与此相似,激进女权主义改组了政治理论的未定领域,并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政治观念。 激进女权主义是将妇女的服从作为其关注焦点的第一种政治学方法。在每一个已知的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形象批评、叙事结构批评和文化批评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不断丰富、反省着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地检验和挑战着主流的各种电影理论,在西方电影理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女权主义话语在上世纪60、70年代之后有了某种逆转,一种更强调政治倾向温和性的后女权主义潮流正在形成,并且它与世界范围内的男权回潮还有了一定联系。对中国女性学界而言,消费性伦理形态在性别领域内也有深刻的投影。呼唤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度追问与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又称"电影女权主义",它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融合了媒体、电影、文化、性别等其他不同领域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涉及领域错综复杂。至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呈现百花齐放的论述态势,已经从抗议父权制度下两性不平等的政治运动,成为批判主流电影、女性电影甚至电影机制的主要文化思潮。李安作为横贯东西方文化,熟练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的成熟导演,在银幕上塑造了各种鲜活、生动和颇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同时,李安电影中展示出的高度灵活,豁达的性别视角,也是非常值得关注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一词是跟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这种理论使人们注意到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身份、性别、政治立场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对翻译研究具有多重启发意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能否被更多的人接受尚需时间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造成影响。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姿态和独到的理论见解在翻译界掀起一股浪潮。本文就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等效论的几个具体层面进行了女性主义的批判,从而支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的视角审视文化——论美国文化产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美国文化产业发达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对理论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对美国文化产业理论有启迪作用,但其许多观点仍是原有观点的延续,与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现实有较大距离。费斯克提出了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接受是一个双向过程。甘斯提出“品位文化”的概念。詹姆逊的大众文化理论则揭示了文化与资本运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走向批判的媒体文化研究——凯尔纳媒体文化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美国批判理论家凯尔纳的媒体文化理论,该理论借鉴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研究和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积极成果,具有内在的批判性和政治维度,它以批判的多元文化主义为基础,整合了政治经济学、文本分析、受众接受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哲学立场,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批判的媒体认知力,建立批判的媒体教育学。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女性主义学者苏珊·S.兰瑟和伊·安·卡普兰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把原本属于形式主义的叙事学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使女性主义研究从单纯的内容分析、定性研究走向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整体性研究,以避免女性主义研究中过于印象化和片面性的弱点,从而打破了西方文学研究中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的长期对立,不仅推进了女性主义学科的发展,也丰富了叙事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社会里,由于供需的无限导致文化迅速解体,利润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从而为广告文化对女性主义的消解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广告文化的男性中心话语权消解了女性主义的舞台,造成了女性主义的缺席。因此,寻求广告文化中的女性主义,让女性话语权回归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长军 《南都学坛》2002,22(2):104-108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站在精英主义立场上对大众文化继而对其母体———资本主义社会持激进的批判态度的理论倾向 ,是一种从负面性上阐释大众文化的理论———批评范式。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将其视为一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奥尔特加、罗兰·巴特、女性主义理论、葛兰西、哈贝马斯、杰姆逊。法兰克福学派等共同书写了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规范和引导着西方大众文化实践的发展方向 ,至今仍然是权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话语资源 ,对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框架也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学派,其批判理论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需要作辩证分析,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吸取其合理成分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传统女性主义从性别维度分析传统科学文化,揭示出传统科学文化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与科学的"菲勒斯中心主义"。受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影响,新时期女性主义解构传统科学文化的一元结构,从阶级、民族、地域等方面坚持科学文化的多元立场,女性主义科学文化观从科学的性别文化转向了科学文化的多样性研究。后现代主义对女性身份的消解与后殖民主义对差异性与多元性的强调为女性主义多元文化发展带来新动力与巨大挑战,唯有建立一种使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多元主义的差异与女性主义批判完美结合的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多元文化才能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 ,中国大陆的文化生态被描述为大众文化兴起继而泛滥的年代 ,对此 ,批评界多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和大众传播媒介理论作为立论的主要武器进行批判。重新审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可以发现 ,那种认为以平民趣味的标准化和虚假的个性化作为大众文化意义的意识形态阐释是值得质疑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虽然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却与延安文艺以来的“大众文艺”大相径庭,既不是大众的文化,也不是文化的大众化,而是与西方“文化工业”同质的商业文化。电视大众文化正是这种商业文化与大众传媒、技术传播共同制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术界尽管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未来的发展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看法,但是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内外学术界对男性主义,特别是美国亚裔男性的研究则缺少理论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通过界定美国亚裔男性主义概念,分析美国亚裔男性主义与西方男性主义的关系,梳理美国亚裔作家与学者对美国亚裔男性研究的现状,对美国亚裔男性主义理论进行综合论述,从而探讨建构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为美国亚裔文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