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经常可以在广播、电视上听到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这其中大部分是政府统计部门的工作成果.那么,政府统计部门是以什么为保障来获取这些数据并保证这些统计数据质量的呢?“依靠规矩!”,您说对了.早在2300多年前,孟老夫子就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统计工作的“规矩”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近期,有识之士撰文指出,长期以来统计部门对外发布的物价指数只是一个“顾全大局”的“综合统计”数字,并没有反映出不同阶层百姓的实际生活感受。文章认为统计工作要切实介入民生,实行“个性化”统计,让物价指数可感可知。为什么官方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在目前的条件下,物价指数采取。个性化”统计的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从了解物价指数的整个调查统计过程开始。  相似文献   

3.
统计数据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而在实际上制约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根源在于统计部门的管理体制。本文尝试从目前我国政府统计部门管理体制现状、现行政府统计部门管理体制导致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现行的政府统计部门管理体制等三个方面阐述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市场化的统计制度和独具特色的统计文化,其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对我国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本文从考察澳大利亚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入手,结合我国统计工作的现状,提出政府统计要确立为公众服务的理念,重视部门数据的应用和统计数据的研究分析;民间统计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统计组织;统计科研要注重对统计交叉学科领域和微观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政府统计数据是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必不可少的依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遏制统计弄虚作假行为是政府统计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统计部门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尤其是在防治统计弄虚作假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本课题研究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统计中防治统计弄虚作假的应用状况,用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防治统计弄虚作假的一个有效监控手段和必要路径,并提出进一步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领域,以法治为准绳、以制度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标本兼治,建立防范和惩治统计弄虚作假行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统计过程看,农村统计数据是通过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下属的统计机构,上报到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建立相应的中央调查总队,通过抽样的形式获取农户收入的相关资料,与地方政府上报的资料相互印证。地方和中央的统计部门都能够独立地向社会外界提供有关农户收入的资料,经济工作者利用这些资料为农户服务。这一切活动都在市场环境中运行,所以各方都不同程度存在利益的联系。但在实际统计过程中存在人为的干预,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字,以数骗绩。本文正是基于此,联系博弈理论,得出了农村统计数据失真与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以及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统计现代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统计调查中的应用。本文发现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统计台账中的应用,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管理的规范,保障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推动政府统计部门数字治理能力和企业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决策水平,风险防控能力。本文结合企业统计工作的实际和政府统计工作要求,采用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由“企业台账—企业一套表”的应用,从实际业务应用角度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场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真实,解决统计数据失真问题,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势在必行.高校统计教育教学中应该以强调“统计数据真实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为主导思想,并贯穿到各科统计教学的内容中去,培养统计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将来为统计事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来,几起地方政府部门包括统计部门干预企业独立真实填报联网直报数据案件的陆续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波澜.视真实可信为生命线的统计工作者竟然也参与了数据造假,尽管只涉及个别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但足以在统计界和公众中引发震荡.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此表示,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惩治预防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统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统计数据有效采集和充分共享是长期困扰统计部门的难题,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任体系,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以统计数据采集共享为中心,梳理当前我国统计数据采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结合区块链关键技术,以及去中心化、去信任等特性,具体分析将区块链应用于数据采集共享的优越性,提出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统计数据采集共享系统,并阐述其系统框架、分层模型及运行流程.该系统的构建将有助于实现统计数据实时采集、安全共享和协同服务,促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调研世界》2011,(5):66
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积极倡导统计科学精神,大力增强社会公众的统计科学意识,广泛传播统计科学的基本常识,全面宣传和系统解读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国统计学会决定在全国开展统计科普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2.
《调研世界》2011,(4):66
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积极倡导统计科学精神,大力增强社会公众的统计科学意识,广泛传播统计科学的基本常识,全面宣传和系统解读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国统计学会决定在全国开展统计科普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3.
《调研世界》2011,(3):66
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积极倡导统计科学精神,大力增强社会公众的统计科学意识,广泛传播统计科学的基本常识,全面宣传和系统解读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国统计学会决定在全国开展统计科普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4.
银行家在一个小渔村碰到了刚刚靠岸的一艘小渔船,船上只有一个渔夫,船上栽着几条大的金枪鱼。银行家问他捕到这些鱼需要多少时间。渔夫回答说,“要不了多少时间。”银行家又问,“为什么不多捕一些鱼呢?”渔夫说,“这些鱼足够一家人吃了。”银行家又问道:“那你剩下的时间都做些什么呢?”渔夫说:“我睡个好觉,钓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政治规矩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当下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的科学内涵:系统地回答了“三个为什么”,即中国共产党员要守什么样的政治规矩?中国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守政治规矩?中国共产党员守政治规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深刻论述了“四大关系”,即政治规矩与党性修养的关系,政治规矩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政治规矩与政治清明的关系,政治规矩与政治忠诚的关系。习近平政治规矩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当前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为净化当前中国政治生态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智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灌注了政治信念和政治意志。  相似文献   

16.
《调研世界》2011,(6):66
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积极倡导统计科学精神,大力增强社会公众的统计科学意识,广泛传播统计科学的基本常识,全面宣传和系统解读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国统计学会决定在全国开展统计科普征文活动乙一、征文对象本次统计科普征文面向社会各界,特别欢迎从事统计工作、统计教学和统计科学研究的人员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推动统计工作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统计数据受质疑之声经常萦绕耳边,质疑也指向中国的统计方法和制度。作为一个统计人,深感统计工作的重要,深感肩负沉甸甸的责任。如何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我认为应该在统计科学上下工夫,在统计改革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8.
何强 《调研世界》2016,(2):10-14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科学遴选政府统计大数据应用战略模式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模式不宜只集中在“互联网+”,而是应当同时推进“互联网+”与“+互联网”,且在目前政府统计可用大数据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应该给予“+互联网”模式更大的重视力度.这两种模式存在的分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促进线上线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有效聚合,消除数据信息壁垒,从而发挥大数据本身的巨大价值,更好地打造政府统计数据源第二轨.  相似文献   

19.
叶涛 《调研世界》2012,(8):42-46
统计信息是人类社会实施管理的基础资源;在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中,政府统计机构承担着社会主要信息系统的工作职能;统计工作的本质就是信息管理;统计信息化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统计“四大工程”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现有统计工作模式的社会工程.本文从信息科学角度分析统计工作的基本问题,并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统计“四大工程”,研究和探索实现统计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浅谈统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及时、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与统计信息 ,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各部门管理、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建立规范的统计秩序的重要保证。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规范统计行为 ,是防止和杜绝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本文针对当今社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论述了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