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博弈视角下的师徒隐性知识共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师徒模式中的隐性知识共享,文章构建了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通过改变组织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博弈结果。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对文章所涉及的博弈模型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员工个人隐性知识扩散条件与激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组织知识与员工个人知识的增长都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而知识交流和共享关键取决于高位势知识个体扩散其个人知识的意愿和能力。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在不同条件下隐性知识传播者、学习者和企业三方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各自收益情况,可以得出,由企业对知识所有者实施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措施,最有力于个人隐性知识扩散,同时还应注意影响员工之间知识扩散的动力与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研发其实就是一个研发组织通过交换认知和知识共享,整合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研发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三个主要障碍着手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对策,对研发运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越来越成为知识型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对隐性知识本身的认知以及共享研究亦是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隐性知识的定义、特征与分类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隐性知识认知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认知从这三方面均需进一步的研究,且基于个体以及认知心理学亦是其研究发展态势;同时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途径、共享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尚需从共享动因、共享效率的定量研究以及共享过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共享机制是企业网络区别于企业和市场的核心机制,也是企业网络有效运作的基础。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的形成机理在于:知识的复杂性特征是导致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根源;企业和市场对于知识的交易和共享的处理缺乏有效性是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推动力;知识共享策略选择是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进化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企业隐性知识,由于其符合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与特性,成为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随着个人隐性知识不断转化为组织知识,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知识在转化的各环节中进行大量的交流、共享和创新,企业核心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和保持。  相似文献   

7.
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角度分析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认为隐性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指出了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途径,对知识专家地图的定义、构成、设计原则以及在知识交流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总咨询费用为目标建立了知识专家的优化选择模型,同时兼顾企业知识交流效率,从使员工到达交流系统后必须等待的概率尽量小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的目标优化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研发其实就是一个研发组织通过交换认知和知识共享,整合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研发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三个主要障碍着手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对策,对研发运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着知识共享博弈,知识共享博弈是企业合作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知识行为,对其研究可以有效地辨识知识共享主体间博弈过程,为企业合作研发知识共享策略选择提供依据。运用博弈论思想,分析企业合作研发中知识共享的冲突及其原因,提出企业合作研发知识共享博弈的路径选择和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合作研发中知识共享博彝模型,求出知识共享博弈均衡解,并对博弈均衡解进行分析,指出了企业合作研发知识共享博弈行为策略,提高了企业合作研发知识共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实现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隐性知识概念、特点、具体表现的解析,阐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作用;分析了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知识社会新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文章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高校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共享问题,指出教师间的长期合作和相互信任是合作的重要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离不开知识的变革与创新.SECI模型在隐性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创新,为此以SECI模型为基础进行知识量表的调查分析,并结合教师知识的获取方式,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知识共享现状,由此提出基于“场”概念的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面对知识社会的来临,作为知识密集型机构的政府应是具备学习创新能力的服务型政府,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依赖于知识的有效共享和利用.迈克尔·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为政府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政府知识管理模式包括政府知识获取的“边实践边学习”模式、政府知识传播的“导师制”模式和政府知识共享的“知识网络”模式.政府知识管理的定位和表达,有利于将新知识高效地应用于政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提高政府知识管理的效能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4.
竞合视角下企业组织联盟知识共享演化与激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知识共享基本价值、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 构造企业组织联盟各方知识共享的收益函数, 建立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 研究知识共享群体的演化稳定策略, 讨论各种情形企业组织联盟竞合下知识共享群体系统均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 以及竞合下知识共享双方知识吸收能力、价值增值、杠杆作用、协同效应、负面影响、共享成本、声誉损失、边际收益等因素对企业组织联盟知识共享群体演化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组织联盟形成知识共享稳定状态的概率与价值增值、负面影响、共享成负相关, 与杠杆作用、协同效应、声誉损失正相关, 与知识吸收能力无关。可通过降低企业组织联盟独自拥有的知识的价值、降低知识共享的负面影响、建立声誉机制、降低知识共享成本来促进企业组织联盟向理想状态演化。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高校教师在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隐性知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只有在与他人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时,才能实现自身隐性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此,从教学与科研两大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几点策略,这对我国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对组织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采用"新生代"组织管理--知识管理,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选择.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途径,通过知识共享,并运用集体智慧以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管理的出现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给出了多种定义,经整合这些定义,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对组织内无形资产——知识资产进行获取、挖掘、共享、创新和应用的一门学问.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企业知识管理要兼顾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两方面,其中共享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为了促进知识创新,企业应采取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与考察(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管理的出现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给出了多种定义,经整合这些定义,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对组织内无形资产--知识资产进行获取、挖掘、共享、创新和应用的一门学问.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企业知识管理要兼顾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两方面,其中共享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为了促进知识创新,企业应采取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19.
信任、隐性激励与企业知识共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KM研究成果对知识共享激励的研究多数是对传统激励理论的简单移植,主要的激励合约是报酬激励,在个人产出为公开信息的情况下,传统的显性激励对编码化知识共享有效;当团队产出可以观测,但是在团队成员间不可分割时,如果没有额外的激励,显性激励模型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然而,以信任机制为基础的隐性激励下,只要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耐心,就会选择共享,而且对于重视知识的知识员工而言,则只需要具有微弱的耐心,隐性契约就可以有效激励其共享。隐性激励而不是以薪酬激励为代表的显性激励是激励知识共享的最优激励契约。  相似文献   

20.
隐性知识在项目团队中的开发和共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有效的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对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对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有效的开发、共享和利用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建立了一套合理的机制,构建一个有助于团队成员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共享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