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史学理论是历史研究的灵魂,对于历史研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高校对《史学概论》课的教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历史学的学科建设是非常不利的。要更好地发挥史学理论的价值作用,必须做好它的普及和提高工作,尤其不能忽视普及工作,而在高校历史专业的学生中普及史学理论,搞好《史学概论》课程的建设,是做好史学理论普及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及运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史学概论》的显著特点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同史学概论的关系,史学遗产同史学概论的关系,近代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同史学概论的关系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恰当的处置,具有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姚太中、程汉大主编的《史学概论》(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学术水平较高的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史学概论是一门年青的史学分支学科,它主要讲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人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向导。但这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介绍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观点、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如史学理论、史学评论、史料、史学概况,等等。由于是新学科,它没有现成的理论和体系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史学概论课程应把握“史学”这一中心,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史学史可以涉及,但不应成为课程主体,其内容可由相应的专门课程讲述。在讲授时,应淡化理论色彩,重视培养实际能力,同时借鉴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教师能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阐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则更能起到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20多年史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人所共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譬如现有各种“史学概论”只是一种“拼盘”式教程,不是一门按“科学学”原则建构的理论性学科。作为“科学学”在史学领域的萌发,也曾有个别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史学学”命题,但未见“史学学”著作问世。不过,我们现在惊喜地发现,赵兴彬先生的《史学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版)在“润物细无声”中问世了。它是建构“史学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新开拓。我与兴彬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从事史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他…  相似文献   

6.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二,它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历程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它在历史认识检验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堪称是“一家之言”;第四,在目前同类著作中,它第一次认真地探讨了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的史学存在学问题,并且首次把历史学的学科规范纳入到“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进步.庞卓恒教授主编的<史学概论>在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否认历史客观性的观点时,缺乏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坚持"历史客观性"的观点时,缺乏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我国已有多种史学概论的专著相继问世。最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又推出了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马雪萍四位同志撰写的《史学导论》一书。读过之后,觉得它确是一部特色鲜明,又能启人心扉的佳作。视野开阔,是该书的第一个特色。这首先表现为它对“中国与世界史学发展的丰富实践”、对“当今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与西方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五光十色的开拓、创  相似文献   

9.
论傅斯年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斯年是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史学界长期用“史学就是史料学”一语来概括他的全部史学理论,并且认为他的史学方法就是处理史料的考据方法。实际上傅斯年没有把史学同史料学等同起来,他的史学思想具有广泛的史学理论内容和丰富而实用的史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应客观评价罗章龙的经济史学思想及其学术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史》是学术界第一部以“国民经济史”命名的通史性的经济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史学原论》是第一部概论性的经济史学论著,它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原论》提出的“史型论”,是经济史学界较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南开大学法学系副教授岳纯之先生的《唐代官方史学研究》一书200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是近年来关于唐代史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唐代官方史学概论、唐代官方修史机构——史馆、唐前五代史与五代史志的修撰、《晋书》的重修、实录的修撰、唐代官修史书杂考。另外此书附录部分收入了作者写的五篇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短文,此书的第一章可以说是对唐代官方史学的总论,  相似文献   

12.
论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理论就是史学观的进一步体系化和逻辑化。没有史学观,当然可以有历史学;但没有史学观,却不可能有史学理论。史学理论就是史学观的理论形式和理论表现。史学观把历史学从所有那些不是历史学的东西中间寻找出来,加以规定和确认,要赋予历史学一个理想的目标。这个理想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真正的历史学的固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史学理论的理论价值并不只是表现在它对史学研究的实际指导上,而在深层意义上更主要地表现在它对历史研究的可能性的深入思考上.史学理论的存在只是要保障历史学的自由,而不是要取消历史学的权利.长期以来,史学理论研究存在诸多弊端,鉴于此,新史学理论的建构不能掺入任何非史学的因素.史学理论之于历史学,始终意味着自由,历史学在理论上不应有禁区.新史学理论的建构必须首先以解构清谈主义的史学理论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批评了梁启超“司马迁以前无所谓史学”之说,探讨了《左传》对史学目的作用、史家著史态度、史书文字要求三方面的史学观点,认为我国古代的史学理论,是紧随着历史著述的产生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并结合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理论研究极其薄弱的现状,并对一些主要范畴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概况,从史学本体的角度,探讨唯物史观在历史科学中的地位;在揭示历史研究与史学理论研究互相转化的中介意义过程中,突出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灵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顾奎相教授     
顾奎相,笔名沈湘岩。1939年隆冬生于岫岩北部乡村。196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走出校门后,于报刊任记者和编辑,首尾15年。1981年底回辽大历史系执教,198C年晋升副教授,同年任校长助理,次年任副校长,1992年晋升历史学教授。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助教进修班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宋史》、《历史学概论》等课程。在冗繁的教学和管理之余,致力于史学史和改革史研究,出版的著作有:《司马光》、《中国史学史讲稿》(合作)、《<资治通鉴>选读》(合作)、《改革理论探索》(主编)、《中国古代改革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许多科学的论断,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国初期,毛泽东通过编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必读书籍、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及对胡适思想的批判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人以深刻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范例,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毛泽东的史学思想进行回顾与总结,将有助干推进我国史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论新史学(1)     
20世纪就是新史学的世纪。20世纪的史学史就是新文学的历史。新文学不是另外一种史学,而应该是本质意义上的史学,即断史学就是充分实现了史学自身本质的史学。本文分析20世纪先后出现过的三种类型新史学体和指出新时期新史学的空白之后,阐明新时期的新史学应包含有两块基石和两大支柱。两块基石是新历史观和新史学观,两大支柱是新史学理论和新史学批评。新历史观是一种本体论的历史观,新史学观是一种本体论的史学观。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史学的近代化,笔者认为即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研究历史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新理论体系。它是在扬弃了欧洲中世纪史学的基础上,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形成的,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陆续被一些学贯中西的学者介绍到中国来,它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被批判地吸收,借鉴,并和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相融合,故而促进了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发展,而在这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当推何炳松。何炳松(1890-194)字柏丞,出生于浙江金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