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结论显示:在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利率政策的敏感性增强,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数量效应有所扩大;由于短期"费雪效应"的存在,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价格效应;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对抑制通货膨胀见效相对更快。因此,货币当局在金融调控中,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和金融环境,合理搭配运用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和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变化,文章基于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SVAR模型,对比2008-2011年与2012-2015年相关月度数据的脉冲响应结果,分析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显著降低,主要表现为对产出影响的作用强度降低与作用时效缩短.目前政府应着力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修复,稳定市场预期,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解析:1999~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形式.文章根据构建的5个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货币供应量(M2)、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信贷规模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关系;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短期相关性.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4.
在货币政策转型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对比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规则对烫平人民币汇率调整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人民币汇率冲击导致经济波动时,数量型规则比价格型规则对烫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更有效,且能够更好地减小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在货币政策逐渐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仍然不能放弃数量型工具的使用,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两种调控手段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货紧缩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其传导渠道是否通畅。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是从“货币渠道”(即货币价格或货币数量的变动)来揭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有:( 1 )利率传导机制,货币供给M↑ 价格预期Pe↑ 通胀预期πe↑ 实际利率ir↓  相似文献   

6.
周鑫  王雪标 《统计与决策》2017,(21):146-150
文章在新凯恩斯框架下,对我国产出、通胀和利率期限结构的联合动态进行系统性建模,对我国宏观经济动态和利率期限结构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变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溢价存在且具有“阶段性”变动特点;宏观经济冲击主要作用于短期利率,且期限越短冲击作用越大;方差分解显示,影响名义收益率的主要是潜在通胀预期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货币1984—2001调控政策回顾 我国1984年——2001年货币调控政策简单回顾: 1984——1992:货币政策工具有:信贷计划、再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备付金利率、准备金率。目标主要为信贷规模、利率管制、基础货币、调控手段为“直接”调控,结果为企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新兴市场国家1996-201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这些国家在开放条件下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一国的经济开放度越高,则该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越小,但对物价的影响则越大.据此认为,在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不应该继续依靠数量型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应通过实现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使我国过渡到主要依靠价格型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9.
从对利率预期的角度探讨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将该传导机制细分为两个阶段: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和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经理论建模和实证发现:两阶段的传导都非常有效,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确实存在。将两阶段结合起来看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发现存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还表明: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收益率曲线中包含的信息;央行的货币政策遵循了逆周期的原则,很好地熨平了经济的异常波动;应当提高货币政策体制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形成稳定的长期利率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考虑地区差异以及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非线性关系的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SGVAR),分析对比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省域价格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并未产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且区域差异较小,而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好相反。但在短期内,东部地区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反应相对灵敏;在通货膨胀的区域传递效应上,中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相比于货币政策,汇率波动对区域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呈非线性关系。同时,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因通胀程度不同存在省域差别。  相似文献   

11.
动态因子模型往往被用来构建收益率曲线,但因子的经济含义经常不明晰,而且由于不同因子的冲击项非正交,收益率曲线的变动来自于哪个因子的冲击无法辨别.本文构建了一种特殊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通过约束因子载荷使因子正交并具有明确的直观意义.本文采用中国债券市场国债到期收益率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样本内拟合能力,能够捕捉实际经济中的典型事实.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短期利率脉冲对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没有影响,市场上的利率传导不顺畅,但中期利率脉冲会对长期利率产生持续的显著影响.现有市场条件下,央行可以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如中期借贷便利MLF等)直接调控中期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数字零工经济兴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数字技术使得劳动关系去合同化和工资粘性下降。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会弱化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工资粘性视角建立一个包含传统工人和数字零工的TANK-DSGE模型,来探讨数字零工经济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数字零工经济的兴起均会减弱政策对就业和产出的促进效果,增加政策冲击引起的工资和价格通货膨胀波动,最终使得货币政策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目前,应提高数字经济统计能力,规范数字零工劳动关系,以缓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弱化;未来,基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时需做好通胀预期管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泰勒规则进行合理扩展,构建把资产价格纳入框架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利率反应模型,并基于2000—2009年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J0hansen协整检验和GMM反应函数估计表明考虑资产价格波动的前瞻性泰勒规则对市场利率模拟更好,发现资产价格对市场利率存在正向影响,利率调整对预期通胀缺口的反应不足。因此建议将资产价格作为内生性影响因素纳入央行利率规则之中,并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比较货币政策与资本流入两种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价格受到货币政策影响强于资本流入影响。尤其是信贷量对房价的上涨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原因是国内投资渠道单一并且存在投资者非理性因素。所以应该在保持对现有外资利用的监管下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同时创造多种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杨霞  朱玲 《统计与决策》2017,(14):170-173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16.
利用MS-VAR模型,研究经济周期与金融资产投资之间的协动性关系,同时分析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经济周期和金融资产投资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经济周期波动,股票成交额波动可看作先行指标,储蓄存款余额为同步指标,而国债成交额变化量为滞后指标;不同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利率的影响效果更好,而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则更适合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效果比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许友传 《统计研究》2024,(1):98-107
基于我国通胀和产出的时序特征与经验拟合,本文对较长时期内的实际利率进行较完备的统计测度,并与确定性情景下的实际利率进行对比,讨论其估值偏离情况,特别是低估的水平、结构与诱因,同时从通胀和产出两个视角解释其变动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在低增长和高通胀状态下,确定性情景必然低估实际利率。即便在低增长和低通胀状态下,当通胀预期偏离度小于其不确定风险补偿效应时,确定性情景仍倾向于低估实际利率,这是近端较长时期内实际利率明显低估的原因。第二,实际风险溢价(与产出及其变动有关)对实际利率的估值有重要影响。从通胀和产出对实际利率估值偏离的解释方向看,其同向解释和反向解释的时点之比约4:6,两者各占主导的时点之比约6:4。此外,基于未来可能的经济状态,分类讨论是否需要降息及降息空间,以及如何引导或降低实际利率。本研究结论以期给相关政策讨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有向无环图(DAG)技术和基于DAG的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实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这三种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性问题.实证显示,中国住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源于近年来一直超预期上涨的惯性作用;社会融资规模和实际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比较明显,而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则十分有限.本文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可以作为住房价格调控的一个政策变量,这为政府调控住房价格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估计了我国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并使用一个适应性学习(adapdve learning)为基础的通胀预期替代通胀的理性预期,并发现我国的通胀惯性主要来自于预期方面,而滞后通胀对于短期通胀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这个结论,本文还就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