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考察不同因素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种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动态分析方法,文章以1978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测算了资本和劳动对水稻单产的动态产出弹性,并依此考察了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中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等投入要素对单产增长贡献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单产的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增加,劳动产出弹性逐渐下降;水稻单产增长的资本贡献率波动中显著上升,由29.21%上升为74.72%,劳动贡献率单调下降,由41.25%下降到9.17%,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表现为波动中逐渐下降,由29.54%下降到15.81%.机械、化肥、种子和农药的产出增长贡献率占较大份额,成为水稻单产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投入成本方法与知识生产模型相结合,估计了我国R&D产出价格指数.并将其与其他价格指数进行比较,其中与R&D投入价格指数比较发现:两种价格指数的变动具有同向性,且R&D产出价格指数的变动更大;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较发现:两种价格指数近年来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R&D产出价格指数要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了R&D产出产品的价格变动比工业产品的价格变动大.  相似文献   

3.
R&D(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国家发展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或地区整体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源动力.合理评价R&D效率,有助于政府合理配置R&D投入并提高R&D产出水平.文章构建的DEA交叉评价模型,评估了我国主要机构部门的R&D活动投入产出效率,比较了我国R&D投入结构与发达国家差距.发现:为提高R&D效率,应该调整R&D投入结构,增加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R&D投入;同时努力实现地区间R&D活动均衡发展;企业部门需要组建高素质科技研发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C-D生产函数,对2000-2013年山东省17地市三次产业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了测算,并结合要素投入构成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结构动因与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劳动、资本、技术研发三要素对山东省经济增长都产生了正向积极影响,但产出弹性数值和变化趋势相差较大,其中,资本产出弹性最高且表现平稳,劳动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产出弹性且表现出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技术研发产出弹性最低,总体上,2000-2013年山东省经济增长除依赖劳动力增加与技术研发投入外,更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资本投资的拉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区R&D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随机前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1999~2008年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我国地区R&D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R&D效率平均水平较低,但呈现稳步的增长趋势.各地区R&D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高于中、西部,但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从R&D资源投入角度看,我国R&D效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资本驱动型.政府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强度对R&D效率提高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外资依存度和贸易依存度均对R&D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力度略高于外资依存度.工业化水平与R&D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信息化水平对R&D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R&D活动技术无效率程度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全要素生产率是平滑增长为前提,选择C-D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从要素配置效率的边际收益均一化角度计算了我国制造业18个行业的资本边际收益率.得出我国各行业的边际资本收益率在90年代中后期有一个下降的过程,在21世纪初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出现了行业之间差异的发散和资本的过早深化,使得资本更加集中于钢铁、建材、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康斯  潘泽江 《统计与决策》2017,(15):149-152
文章运用2008-2015年R&D投入面板数据,借鉴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我国民族八省区的研发投入效率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与国内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八省区的人员和资金投入产出效率有所差异,而且人员的投入产出弹性更大,每增加1%R&D人员全时当量的投入,专利申请授权量就会增加0.57个百分点;但是要素投入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有效提高研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工业生产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投入的要素有多种多样,最基本的层次上可以将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类,就资本投入而言可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流动资产的投入,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资投入,劳动的投人主要指参加生产活动的人员数量,包括一线工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资金、设备、人员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及它们之间比例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业产出。那么各生产要素对工业净产值的贡献大小如何?其深层的数量关系又如何确定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能够反映工业净产值增长机理和说明各生产要素的作用程度的生产模型,并以此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二、边际产量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取决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技术水平。若以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T表示技术水平,则产量TP=f(L,K, T)。资本和劳动是两种主要投入要素,它们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能够用可变的比例相结合。边际产量是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产量(MP)=总产量增量/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量。由于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资本,所以我们将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劳动投入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称为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简称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以MPL表示,MPL=dTP/dL=df/dL。同样资本投入的微小变动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以MPK表示MPK=dTP/dK=df/dK。下图中, MP表示边际产量曲线,AP表示平均产量曲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知识资本两种要素条件下,扩展了Lucas内生增长模型,应用分行业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各种投入要素与产出的关系及其贡献度.研究表明: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人力资本水平、知识资本等要素与高技术行业产出之间存在面板协整关系;整个制造业研发的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有很高的溢出效应;我国高技术产业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两种要素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率最高,而劳动力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投入与科技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准确、客观地测度各生产要素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了解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积极的作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 Douglass Function ,简称C—D生产函数)是一种从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中,分析经济增长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外对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模型为: (1)(1)式中:Y为产出;K为固定资本存量;L为从业人数;α、β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A为技术水平。在两个生产要素(劳动、资本)中,劳动投入是…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空间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文章构建了空间联立方程,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中国区域数据,考察了R&D空间溢出对R&D投入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的R&D空间溢出对R&D投入产生了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无论是其他地区的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都对本地区产生了积极互补效应.制度距离是影响空间知识溢出的重要影响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了企业的R&D投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技术进步扩展为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重新构建技术型C-D函数。在面板数据模型支持下,利用2000—2011年中国各省域数据,验证了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均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东北三省技术产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最强的作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在四大区域中最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劳动投入力度对经济产出作用在四大区域中均无显著差异;比较起来,中部地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对经济贡献效果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劳动资本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与劳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制度因素作为经济增长中的非物质要素,因影响生产效率而被长期关注。本文的定量分析表明,中国制度变迁中投入要素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资本效率、劳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综合的制度效应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制度效应并没有改善资本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测算我国资本存量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与生产函数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1978-2014年的潜在GDP进行估算.分析了各生产要素的产出贡献比、要素产出比、边际产量的变化趋势,从供给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进行解读.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与“旧常态”交替的过程中,资本边际产量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缓慢、TFP增长率下降是中国潜在GDP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资本收入替代劳动收入已成趋势,并有进一步深化态势;中国企业在新常态背景下普遍面临盈利水平下降,运营成本上升的困难;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将逐步从需求面的管理转向侧重于供给面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13,30(4):83-91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测算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每年资本增强型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各自的速率和技术进步的整体偏向性,而且还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使用这一方法对我国1991-2011年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测算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劳动的生产效率逐年提升,而资本的生产效率却在1995年以后逐年下降,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和劳动节约型;相对于经济增长率,我国1995年以后大部分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很低,凸现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R&D投入产出效率和产出结构两个视角,选择1995~2011年全国按执行部门划分的R&D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主创新政策总体实施效果良好,从产出效率来看,不同部门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企业R&D投入对产出的促进作用最高;从产出结构来看,政策对高校专利申请量及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推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协整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总体投资效率与投资增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投资增速加快的粗放型增长格局下,投资效率表现为不断下降.不同产业中投资增速对投资低效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投资增速为边际资本产出比率增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政策含义是宏观调控要结合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产业格局,合理调整投资增速及要素投入结构,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实现我国经济向可持续的高效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工业行业R&D投入绩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行业R&D投入绩效的研究,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进行,更应注重从"效率"的角度展开.本文利用研究效率的标准方法--DEA模型对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中38个工业行业的R&D投入绩效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生产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魁早 《统计研究》2012,29(1):55-60
本文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TFP进行测算和分解。在考虑R&D投入、贸易开放度和产权结构的条件下,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垂直专业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有产权的过于集中不利于生产率增长;此外,R&D人力投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