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生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共始终的问题.改善民生,不仅仅是千百年来世代人民的热切期盼和希冀,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其政治价值在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力,是实现其经济、文化权利的政治基础,也是民生改善的政治基础;在当今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也是改善民生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权力政治是以专政和强制为特征的国家统治,权利政治是以民主和法制为特征的国家统治,权利政治代表了政治发展方向。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是不断探索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历程,也是逐步实现从权力政治到权利政治转变的历程。梳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武装斗争建立的政权最初形式只能是权力政治;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建立在普遍的权利意识基础上;坚持党的领导,要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3.
系统总结建国60年来我们在政治发展领域取得的基本经验,是顺利实现中国政治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坚持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威性、组织化和制度化领导;在尊重基本国情的前提下走渐进式政治发展道路;不同历史时期,在多元要素中以某个要素为中心的整合性均衡为政治发展的复合价值目标;发展公民社会以平衡政治国家,达致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共治与良性互动;以党内民主带动、推动国家民主、社会民主;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应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匹配共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结构的适时重心位移;人民群众的政治创造是政治发展不绝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 ,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标识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 ,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中实现政治发展 ,这是目标、原则、途径和特征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发展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渐进改革作为选择方式 ,务实主义的观念模式 ,试验性的方案选择和迂回式的改革发展战略 ,共同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渐进改革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标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中实现政治发展,这是目标、原则、途径和特征辩证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有序民主化:论政党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是推动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政治发展走上了建设以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为政治形式的现代国家的道路。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政治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而在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社会,党要有效领导中国政治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政治发展战略。经过上百年的民主化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开辟了有序民主化的发展道路。改革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应该长期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在有序民主化的基础上有效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成长,就必须积极地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结合,从而在政治上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长效动力。  相似文献   

7.
政治发展具有自主性,更具有很强的受动性,脱离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探讨中国的政治发展,不能局限于政治发展自身,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势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理性辨识其科学定位就在于: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化收益是原则定位,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是目标定位,客观务实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道路定位。这三重维度的科学定位,既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框架,又内在预设了战略选择应从优化政治参与结构,建构治理型民生政治参与入手。民生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丰富的内涵: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在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9.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求,“参与”是民主的基本条件,无参与即无民主,它一直是民主政治的强势诉求。参与并不必然产生真正的民主,但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历史显示,政治参与度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政治稳定度的提高。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民主政治是一致的,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期,制约法治型参与政治文化建设的主因素有德治的传统思维、完美的理想情结、功利的价值尺度,网络时代下政治参与的路径和范围将使政治文化出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的政治基础——以人民民主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政治在其中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人民民主既是国家的形态,也是国家的目标。它多维度地定义和规范着国家的结构、运行与发展,从而使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生活既遵循民主与现代化要求,又遵循中国的自我意志。只要中国能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以人民民主为取向,时刻保持政治与经济的有机互动,自觉地进行政治建设,推进民主发展,中国的未来发展不仅不会引发政治问题,相反还能从中国独特的政治体系中获得有效的动力和保障。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完全迈入现代化的轨道,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发展;二是中国的政治体系具有现代性,而且其本质上是开放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否则,中国是不可能创造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的。  相似文献   

11.
陈振斌 《理论界》2014,(3):7-10
毛泽东一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但在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其中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基本政治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民生思想的核心;大力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事业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重要举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对现阶段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媒体传播功能的角度来看,在当代民生政治的构建过程中,新闻媒体传播的主要功能应是当代民生政治的社会化功能、关于民生问题的舆论表达功能及其当代民生问题的报道和传播功能。因此,在当代民生政治的构架过程中,新闻媒体传播应以民生关怀、人本关怀、正确引导民生舆论及其促进人民群众监督为其价值取向。而新闻媒体传播的功能及其价值取向规定了新闻媒体传播应正确传播民生政治理念和政策、提高新闻媒体传播的品质、规范新闻媒体传播者的行为规范及其传播内容能够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问题,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影响着群众的人心向背、社会发展速度。毛泽东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都强调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对现代民生问题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对中国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宗博 《理论界》2014,(8):17-21
作为政治权力取得、分配和行使的制度化安排,政治权力体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枢和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权力的取得与分配,是政治权力体制的基础和支柱;政治权力的行使则是其外在表现。政治权力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体现出民族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运行方面的特性。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政治权力体制的中国特色,即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权力体制。要发挥政治权力体制核心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就必须超越一般政治组织把取得执政地位作为中心目标的境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的根本体现。建设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实现全社会就业充分,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进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同时得以推进的进程。无论是通过主观规划与设计所推动的一国政治发展,还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形成种种差异或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主要在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与水平、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民族构成等,这些都是政治的生态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的形成、变化、发展产生影响;同时,政治一旦形成,一旦通过其特有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乃至作用于自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改变着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一方面,基于特定的国情基础来构建一国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合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促进一国的政治发展,也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那些共通的、普遍的政治文明成果主要包括:属于政治原则方面的,如"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基于这个原则的一些价值和理念;属于政治精神方面的,如国家治理中的"法治精神";属于政治技术方面的,如不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共同问题的解决手段。当然,正确区分政治发展中的合理借鉴与向别国输出政治价值和制度这两者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民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民生不局限于当前所需要解决的诸如教育、劳动、就业、医疗、住房等问题,更涵盖了与之关联的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应当具有的权利,乃至于价值层面的公平正义,即“作为权利的民生”和“作为价值的民生”。近年来,重庆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了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以民生助发展、以民生促和谐、以制度保民生、以幸福感测民生,或许是重庆民生实践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政治排斥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治  熊光清 《文史哲》2007,36(4):155-160
当前中国城市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对城市新移民的政治排斥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城市新移民的民主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难以充分体现;可能导致群体对立和社会分裂,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阻碍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增加中国政治发展的风险。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给予城市新移民以市民权;逐步放宽城市选区选民资格,将城市新移民纳入城市选举制度中来;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政治发展,加强社会融合;积极发展壮大党和人民团体的基层组织,拓宽城市新移民合法政治参与的渠道,是解决城市新移民的政治排斥问题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付蓓 《学术探索》2012,(11):17-20
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鞠躬尽瘁为人民,用一生践行"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信念。他为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殚精竭虑,不仅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而且亲自领导了民族地区民生建设。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概括周恩来的民族地区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