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华阳国志·蜀志>记:"蜀日邛,皆夷种也."据此记载及其他相关史料,原蜀国确存在有邛人.但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之邛人部落"邛都夷"却分布于滇以北越嶲郡"邛池"一带.那么,蜀地邛人与越嶲郡的邛都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者孰源孰流?蜀地的大石文化遗迹与越嶲即今川西南发现的大石墓是否均是邛人所为?此问题从目前的考古文化看虽尚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对于认识蜀与西南夷的关系以及蜀人的族系面貌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汉武帝开西南夷,于元鼎六年(前111年)(以邛都为越郡。据《汉书·地理志》,越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筰、会无、筰秦、大筰、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街、青蛉等十五县、辖境略相当于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渡口市及云南省祥云、大姚县以北、丽江县以东一带地区,治邛都县,令凉山州西昌市。近世学者有以“越”之名  相似文献   

3.
《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唐,侯王国以十数。”“南中”指秦汉时期史籍所称的“西南夷”地区,三国时始改称“南中”,范围大致在今天的四川南部和云南全境以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所谓“侯王国以十数”,说明...  相似文献   

4.
最早有史籍记载尹珍事迹的当推常琥撰著的《华阳国志》。其《南中志》载:“明、章之世,毋敛人尹珍字道,以生于遐裔,未渐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受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才,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青,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这两段文字中,语法完全相同,最末一句连文字也完全相同.史称:范晔修《后汉书》时,“广集学徒,博览群书”。象《华阳国志》这样颇负盛名的地方志,是不能不把它作为重要的资…  相似文献   

5.
“哀牢”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滇西地区保山至大理一带。据《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古哀牢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胸儋耳种。闽越濮、鸠僚,其渠帅皆曰王。”《后汉书·西南夷传》也说:“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据文献记载,“哀牢”大致形成于西汉末或东汉初,其分布范围较广,生产水平也高,在当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属于较先进的民族。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东晋王兴之墓志的补充墓志起数句云:“君讳兴之,宇稚陋,琅玡临沂都乡南仁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琅玡王氏云:“王离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玡,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大夫,始家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云云。北魏《王诵妻元贵妃墓志》首行云:“魏徐州琅玡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通直散骑常侍王诵妻元氏志铭。”又北魏《王绍墓志》亦云:“徐州琅玡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也。”三处所书琅玡王氏居临沂县乡里之名称,皆与《王兴之墓志》相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虽多舛错,此条确属可信。东晋初南迁,  相似文献   

7.
《史记·西南夷列传》把西南夷又分成“西夷”和“南夷”。司马迁作这种划分的基准是西汉时期的巴蜀;巴蜀以南的夜郎称“南夷”,以西的邛、筰、冉、駹、斯榆(徙)称“西夷”。《史记》中还有“僰”的记载,或称“僰中”,或称“西僰”。对于僰是属西夷,还是属南夷,人们看法不一。辨清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僰人的族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四、濮人族属辨析 濮人,先秦时称为濮,秦汉时称为濮或僰,魏晋后多称为僰。其族属,有种种说法:古代,《史记·主父偃列传》、《汉书·伍被传》及《扬雄传下》作“羌僰”,意“僰”为“羌”;《盐铁论·备胡》、《后汉书·杜笃传》作“氐僰”,即“僰”为“氐”。概言之,“濮(僰)”是源于“羌”或“氐”。至近代,一些民族史研究者,(47)大都从此二说;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历代人口资料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的户口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贾捐之传》:“儋耳、珠崖二郡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其县名,人口数均未详,我以为这仅是一个估计数。因为十六县中可考者仅八个县,其余八个县不可考。《后汉书·郡国志》载:合浦郡五县(珠崖、徐闻、高凉、临允、合浦)共23,221户,86,667人。这一数字包含了海南岛的珠崖县,但珠崖县户口多少,未详。《隋书·地理志》载隋代于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临振三郡,统县十,户一万九千五百,  相似文献   

10.
一、“道德”诂义 道德一名,乃中国古代思想中一极重要之范畴。而考其初义,则皆与行路有关。《说文》:“道,所行道也。”《荀子·王霸》:“道,行也。”《尔雅释诂》:“道,直也。”综此,道之本义,道路也。引申之,顺路而行亦谓“道”,或称“得道”、“有道”(“有”初义训取,见《经义述闻》)。再引申之,万物生灭所循之抽象规律亦称“道”。故庄子言:“道,理也。”(《缮性》)老子言:“道者,物之所由也。”(并见《庄子·渔父》)韩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万理之所稽也。”《释名》:“道,导也,所以通导万物也。”德之本字,在甲骨文中从直从行,与今之“循”字形近(容庚说),“示行而视之之意”(闻一多说)。《庄子·大宗师》:“以德为循”,尚存古义。但其后此字之形与义变异甚大。其字本义今存于晚出之“巡”字中(《说文》:巡,视行皃)。而其字形在西周金文中则演变为“德”,战国古文中演变为“惠”,其义亦大变。所最可注意者,是字中增入“心”符,为甲骨文中所不见也。《左传桓公二年》:“在心为德”。  相似文献   

11.
一、冶、东冶与东部候国考《汉书》地理志会稽郡有冶县.《后汉书》郡国志章安县:“故冶,闽越地,光武更名”。郡国志又载,会稽郡有东部候国。而见《后汉书》郑弘傅传注引《谢承书》,有东部侯.东夷列传等有东冶县.由于史书记载文有错乱,学者曾经为此发表不少文章,其中尤以杨守敬《<郡国志>东冶、候官考》一文论证最详.兹就杨文提出的问题,略谈几点意见. 杨文认为,西汉有回浦,有冶县,二者并立,“是章安非冶县地甚明”.这一见识甚是.然以东汉有东冶.遂断郡国志章安县下应补东冶二字,注文应该移于东冶,从而得出光武时“更冶为东冶”的结论,却很难使人信服.因为杨文的推论,只是根据汉志有冶县,郡国志无,而在东汉又  相似文献   

12.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祗车出谷口,秦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祗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华阳  相似文献   

13.
汉三水县考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载,两汉在今宁夏境内都设有安定郡,郡内都有三水县。关于三水县址,《后汉书·卢芳传》记:“卢芳字君期,安定三水人也,居左谷中”,唐李贤注:“续汉志曰:三水县有左右谷,故城在今泾州安定县南”。李贤认为汉三水县故城在唐泾州安定县(今甘肃省泾河沿岸之泾川县)南乃是错的,这待下文再论,其引续汉志说三水县有“左右谷”虽是一条地理记录,却并未能指出三水县的地址。  相似文献   

14.
辽西郡的设置,始于战国时代的燕国。《史记·匈奴列传》:“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说明燕国在设置五郡的同时,并在其北界修筑了长城。后来秦始皇灭燕,仍置辽西郡,西汉因之。《汉书·地理志》云:“辽西郡,……县十四:且虑,海阳,新安平,柳城,令支,肥如,宾从,交  相似文献   

15.
《临汀志》说汀州治所有四,经考证有误,汀州治所仅有一迁。《早唐书·地理志》福州辖有“梅青县”当作“梅溪县”;而县又为场之误。《中国历史地图集》之释文谓至元三年南胜县所迁之治即今平和县也有误。元时期福建行省的置度分合颇为频繁,但论者甚少,这里特作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16.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志》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楚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二、《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吴立会稽郡;三、《汉书·高帝纪》: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王。……《汉书地理志稽  相似文献   

17.
《梁书·刘勰传》:“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晋书·地理志下》以东莞郡置于太康元年,《宋书·州郡志一》则谓:“晋武帝泰始元年,分琅邪立。”据《晋书·宣五王传》:“武帝践阼,封(司马(亻由))东莞郡王,邑万六百户。始置二卿,特诏诸王自选令长。”②当以《宋书》所说为是。莒,今山东莒县,原为春秋时莒子国,汉置县。  相似文献   

18.
王昭君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巾帼人物,其故里自班固在《汉书·匈奴传》中云为“南郡秭归”后,一直被人们沿袭至今。如祝穆《方舆胜览》云:“归州东北四十里有昭君村”。又《大明一统志》云:“昭君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这里的“归州”,即班固在《汉书》中所说的“南郡秭归”。《旧唐书·地理志》云:“秭归,汉县,属南郡。魏改为临江郡,吴、晋为建平郡”。隋属巴东郡。(唐)武德二年,置归州。此后的《舆地纪胜》、《元丰九域志》、《大清一统志》亦均主其说。但至宋,又有人将昭君故里具体到归州的兴山  相似文献   

19.
枸酱小考     
司马迁撰《史记·西南夷列传》,文末以“太史公曰”作点睛之议:“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说汉代有关西南夷的若干历史事件,是由在番禺(今广州)见到枸酱引发的。  相似文献   

20.
吴郡《辞源》的释义是:“地名。东汉顺帝时分会稽郡置,约有今江苏长江以南全部,及长江以北迤东之南通、海门诸县地。治吴。”这一释义不全面,不准确。“吴郡”一词最初见于《史记·灌婴列传》,灌婴“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汉书》中亦有,《高祖纪》:“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博阳节侯周聚。以卒从丰,以队率入汉,击项籍成皋有功,为将军,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