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名词加量词角度分析,汉语中“生命义”名词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生命义”名词一般能带个体量词,但绝对不能带度量词,另外所搭配动词是“自主”动词的典型形式,它的所指是强“个体性”、有较高生命意志的事物。倾向于加个体量词与绝对不能加度量词,已初步成为“生命义”名词的形式“标签”;事物生命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强“个体性”,名词的“生命义”与名词在“空间义”方面的强“个体性”特征相对应,以及与强“自主”的行为性特征相对应;“生命义”、强“个体”义、强“自主”义,是一种跨越了词类层级的、而在语法的释义世界中自成系统的、具有相随性的一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度量+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数 度量 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前者从空间属性角度对事物“类”的计量分割,与度量词使用中的“利益原则”,造成了个体名词与之搭配度量词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义变化;而后者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语义特征“[±有生]”、“[±个体同质]”、“[±属性突显]”,制约了个体名词内部次类同度量词的搭配选择,并由此给个体名词进行了下位划分。  相似文献   

4.
名量词“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量词,通常有集合与个体两种用法。集合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个体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动作与对象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看两者并不具备孳乳的条件,且两者在泛化方式上亦不相同。对个体量词“把”与动词来源的个体量词“乘、张、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及泛化方式上均存在平行性,并且在具有量词的语言中,由操作动词向个体量词的演变是一种常见的演变模式。“把”由动词发展成为个体量词,主要基于句法转喻也即转指,转指的必要条件是“把”不存在可以支配的受事。  相似文献   

5.
名词所指具有空间特征,故名词具有空间义。名词也具有空间量。空间量是名词主要的词类语义基础;名词空间量的主要语法形式是名词加量词来修饰。名词表达空间义时一般出现在句法结构的主宾语的位置上,以加量词为常式,但表示类指性事物时不加量词也具有空间义。  相似文献   

6.
名词所指具有空间特征,故名词具有空间义,名词也具有空间量,空间量是名词主要的词类语义基础;名词空间量的主要语法形式是名词加量词来修饰。名词表达空间义时一般出现在句法结构的主宾语的位置上,以加量词为常式,但表示类指性事物时不加量词也具有空间义。  相似文献   

7.
语法界把现代汉语量词分为两大类,既物量词(也称名量词)与动量词。物量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单位,动量词用来表示动作单位。物量词组成的量词短语,后加名词形成一个定中短语。如:一朵花。这种定中短语的独立性较强,置动词后可做宾语,如:“叫一辆车”,其前还可加修饰语,崭新的一支  相似文献   

8.
论集合量词在量词系统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可以分为物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三种,物量词又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度量量词三种。集合量词在意义、作用、形态和功能上既严格区别于个体量词,又严格区别于度量量词。在量词系统中,集合量词是物量词中和个体量词、度量量词平列的一个独立的小类。  相似文献   

9.
“形体单位”与“计量单位”之间并不矛盾,因为“形体”可以看作是“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有形”的量;能有条件地接受形容词的修饰是“量词”与“类别词”的相同点而不是相异点,二者与名词进行组合时,都同样具有双向的选择性和制约性;“类别词”被认为是名词的语法性分类标志,只是因其经常与名词“陪伴”而产生的误解;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看,个体量词都具有表量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9,(6):11-12
There引导的句子是一种倒装句,表示事物的存在。在therebe句型中,there为引导词,无明显的词义,动词“be”表示“有”或“存在”的意思,主语(名词)在谓语动词be的后面,谓语be的形式随主语的单复数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名词可以分为两类: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和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定量数词只能直接加在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前面来计数.为了挽救定量数词的这一局限性,汉语和英语都选择了“量词插入”这一手段,但在汉语中“量词插入”属于词汇手段,即用附加手段将“量词”作为语素创造出一种新的双音节词汇;而在英语中“量词插入”则是句法手段,它必须满足“格检验式”这一句法规则.  相似文献   

12.
量词“条”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本义为“树木细长的枝条”,后引申出“条令、条款”义,均为名词,至东汉初期虚化为量词,由本义虚化为称量“条状物”的量词,由引申义虚化为称量“分项的抽象事物”的量词,二者只在实义上相关,虚化为量词后没有直接联系。量词“条”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一系列的词义泛化过程:表“条状物”的量词“条”所修饰的名词经历了静态事物-静态及动态事物-静态、动态事物及人体属性等演变,表“分项的抽象事物”的量词“条”所修饰的名词经历了法律刑罚类-法律刑罚类与信息事件类-法律刑罚类、信息事件类与言语条文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层”与“重”都属于非外形特征类专指型量词,它们在对述具体事物类名词、述人类名词、述抽象事物类名词及述动作类动词的语义选择上存在着一些倾向性的差异。这些差异和一些认知因素有关,如“整体与离散”、“同质与异质”、“有序与无序”、“主观与客观”等。  相似文献   

14.
汉语量词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是人为赋予的。在对汉语中名为量词的带量词组的教学中,要透过其所谓的独特性,找出其中的外国学生易于接受的成份;避免深奥却似是而非的理论而还带量词组的朴实的真面目;实事求是地认可表量词与名词或动词搭配的多样性;把量词分成外国学生必须学会在说、写中使用的和应该在读、听中逐步理解的两大部分,以减轻过量的学习压力和避免过度的量词的近义干扰,这些是实践证明了的在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中更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固始方言中,“掐”的动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并存,作量词时,“掐”表示一只或两只手抓取的量,也可表示两根筷子夹取事物的量。量词“掐”能够与数词、名词、指示代词搭配,也可以重叠,在句中作主、宾、定、状语。从历时语料来看,量词“掐”是由动词“掐”演变而来的,宋代量词用法出现,元代凸显搭配对象的空间形状,清代表示手所抓取事物的量。“掐”本义是用手指刺入或截断,量词用法的产生是隐喻机制与转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量词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习得中出现偏误较多的词类,而其中名量词又以其复杂多样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对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相关认知原则出发,可看出少数民族学生虽对名词“有界-无界”的特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多义量词隐喻而来的抽象意义认知程度浅显,未把握住汉语对认知事物时的取舍、凸显等原则,因而在选用近义量词时偏误较多。  相似文献   

17.
“块”本义为“土块”.西汉时虚化为量词,用于称量“土块”,但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块”的名词本义一直存在,且实义性较强,因此“块”作为量词的用法发展较为缓慢.唐代以后才开始用于称量其他“块状”事物,泛化的机制为“形状属性”类推而非“范畴属性”类推.“块”在宋代以后的发展中,用于称量的事物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抽象,并从个体量词衍生出了部分量词和度量衡量词的用法.明清时期“块”的量词用法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里,数词跟名词组合中间要加量词,不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这通常被看成是一般规律。但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数词+名词”现象,绝非个别例外。从数词来看,现代汉语中各类数词都有“直接修饰名词”的用法,有时中间根本就不能加量词。现代汉语的“数+名”组合不能一概简单地解释为“省略”或“古代汉语的遗留用法”;究其成因,有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也有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幽默四则     
王学才  关邑 《老友》2014,(1):56-56
老师:有的词既是名词又是量词.小明同学,你能举例说明吗?小明:比如“屁股”一词.我爸爸的屁股很大,这里的“屁股”是名词;我爸爸欠了一屁股的债,这里的“屁股”就成了量词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七个方面就“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作出了新的探讨 ,认为“A -A”式短语中的后一个词不是“动量词” ,而是一个动词 ,“A -A”式短语是一类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的短语 ,是前后两个动词和“一”的连用 ,它们表述的是某种持续性的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