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趋显著,但不同形态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面与影响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使用16家上市银行样本数据并按类别分为4组,采用了GMM估计法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和检验了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这三种互联网金融形态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以及业务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P2P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有负向影响;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有正向影响;众筹对5大行和城商行的盈利以及非利息收入无影响,但对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有正向影响.建议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变革,吸收互联网金融形态中的优势部分,进一步整合资源设立直销银行,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服务价值与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作为收入来源.随着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逐步改变了传统盈利模式而转向拓展非利息收入并寻求更为广阔的收入空间.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对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并不显著的正效应,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因此,在积极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主动拓展支付结算、委托代理业务之外的其他收入并不断优化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72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鉴于商业银行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截面自相关问题,采用Driscoll和Kraay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银行资产质量的情况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银行的收入来源越多样化,银行的盈利性就越好,尤其是国有五大行。第二,非利息收入的比例越高,会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相对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五大行下降最多。第三,在资产质量视角下,高资产质量银行和低资产质量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性的系数都为负,但高资产质量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所造成的银行盈利性下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273家农村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法测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同时使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GMM模型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影响,并借助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结论表明:从整体上看,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从作用机制上看,在互联网金融对成本效率的整体影响中,有80.51%是通过恶化存款结构的间接渠道实现的;在互联网金融对利润效率的整体影响中,有61.11%是通过缩窄收入来源的间接渠道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在利率市场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重背景下,以五大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金融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脱媒带来的矫正效应可以抵消资产脱媒和负债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银行规模对提高盈利能力有正向作用;不良贷款率和脱媒矫正效应的上升会削弱银行盈利能力。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应从促进传统业务发展、积极发展中间业务、积极融入互联网金融体系等方面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受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受到现实的制约,非利息业务不断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采用国内11家上市银行1997年至2008年之间的混合数据,实证分析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间的波动性与相关性关系,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波动性明显高于净利息收入,而且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间具有顺周期性和轻微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银行收入结构调整在为其拓展了更多的业务渠道的同时,是否对银行业的盈利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呢?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对收入结构的盈利成长性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的盈利成长性与收入结构多样化呈正相关关系;对于不同的截面主体,截面固定效应序列估计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值法测得我国的事实金融双向开放度和85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分析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盈利的促进作用大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同时在剔除国有银行后,在金融双向开放水平提高过程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比大银行更大。因此,银行业需利用金融双向开放的正向效应积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政府应重点关注中小型银行的经营水平以及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的稳健性发展。此外,政府需加快我国金融制度顶层设计,完善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提升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选取2006~2017年间中国6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机理,然后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得到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并对其无效率效应进行估计.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形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产权性质、资产规模、风险等因素也从不同方面存在重要作用.深度融合网络信息技术,向金融科技转型创新是传统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商业 银行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朝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为探求利率市场 化及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变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选取我国2006— 2015年68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 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的负面效应 ,且城市商业银行受到的负面冲击最为明显,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改 变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经营 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商业银行应推动金融创新,走符合自身的差异化 发展道路,积极拓展除佣金和手续费以外的非利息业务收入,紧密依托 互联网和大数据,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1.
金融竞争和资本充足率约束使得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缩小,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通过增加非利息收入业务提升盈利水平。但一直以综合业务见长的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深陷生存困境,使得我国起步阶段的银行创新业务受到了质疑,其中关于非利息收入相关业务是否创新过度更是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在比较分析四家全球性外资银行集团和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业务收入结构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中存在总量不足、业务结构低端化的问题,提出应通过拓展代理融资业务和创新投资银行业务提升我国国有银行的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43家农村商业银行2015—2018年的面板数据,选取普惠金融渗透度、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普惠金融服务质量3个维度14个指标,从机构层面建立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字化转型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普惠与农村商业银行盈利目标之间仍存在矛盾,这是由于普惠金融发展增加经营成本从而对机构盈利能力产生负向影响;但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解这种负向作用,平衡金融普惠与银行盈利的关系。最后提出持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以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续费类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我国10家商业银行2007—2013年的半年度金融统计数据为样本,建立了经典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利润与手续费类收入、利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针对样本数据而言,商业银行手续费类收入每变动一单位,将使银行税前利润变动约1.922 5单位;而利息收入每变动一单位,则仅使其变动0.194 1单位。因此,商业银行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用差异化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中间业务,并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运用2011—2018年210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估计考察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与银行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即金融科技发展显著削弱了银行绩效。该结论在采用不同的金融科技指标、不同银行盈利能力指标和内生性分析基础上都具有稳健性。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上述关系的异质性因素,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削弱金融科技对银行盈利能力的负面作用。此外,对于垄断势力较强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其绩效的不利冲击会得到相应缓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匹配2014-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后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降低社区层面各项收入不平等,工资性收入在其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占所有分项收入影响之和的55.84%。数字普惠金融在地区层面降低了东部地区收入不平等,在群体层面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不平等。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分别通过增加居民受雇机会、促进家庭非农创业降低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不平等,通过非农创业与增加就业之间存在的“捆绑效应”间接降低工资性收入不平等。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证明,互联网使用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不平等的负向作用,受教育水平减弱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的负向作用。为此,应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就业效应,针对性地弥合“数字鸿沟”以降低数字普惠金融的排斥效应,因地制宜地加快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产业融合互联,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多元化指数是衡量城商行非利息收入的两个重要指标。基于国内23家大型城商行2008—2013年的普通面板数据,将这两个指标纳入非利息收入对城商行绩效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中,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可以考察大型城商行非利息收入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是多元化经营指数,都与大型城商行经营绩效(ROA和ROE)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大型城商行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渠道、多元化其收入结构的同时,降低了盈利能力对存贷利差的依赖性,并有效地弥补了利率市场化加速背景下城商行净利息收入增速下滑造成的利润缺口。大型城商行还需契合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强化新型、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拓展,拓宽中间业务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并着力提升信息技术及人才支撑,构建支持中间业务发展的良性机制,实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年至2012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对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稳定性及非利息收入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银行风险因子指标,并用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同非利息收入比重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表明,非利息收入无法分散银行风险,但在朝着收入均衡方向迈进,有降低银行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业银行追求收入多元化所引发的经营风险性问题已得到广泛重视。考虑银行规模与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安全性的交叉影响问题,建立交叉影响实证模型,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进程中的银行规模、收入结构、资本充足性等因素对银行安全性的影响。发现银行规模对银行非利息业务开展中经营风险的抑制效用,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应注重资产规模的稳定而非收入多元化程度,中小银行则应重视提高资产规模与收入多元化交叉影响对银行风险的控制效用。  相似文献   

19.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所推动的金融普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从家庭(个体)与地区层面出发,探讨数字金融对家庭收入不平等与群体收入不平等(Theil指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家庭开展创业活动,通过创业的收入效应显著改善家庭收入不平等;数字金融有助于地区创业活跃度的提升,通过创业的就业效应显著改善群体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更有助于农村家庭开展创业活动,实现了创收机会均等化,尤其是更有助于高人力资本或低社会资本的农村家庭通过创业实现家庭收入不平等改善。以创业的收入改善效应与就业带动效应为切入点,研究数字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有助于推动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提高高度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利息收入,这种单一、失衡的经营收入结构,导致成本收入比长期居高不下。在实行管制利率的情况下,这样的经营收入结构能够得到维持,财务基础和收入状况不会受到威胁的话,那么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渐次展开和逐步推进的今天,则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走向尽头。面对利率市场化最终将缩小和收窄商业银行过分仰赖的净利差,进而导致经营收入减少的现实,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因势而变,努力扩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顺势实现既有经营收入结构的适时转型,才能增强和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