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审美媒介化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媒介化即大众媒介成为审美活动的阐释中介,是审美泛化与文化工业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大众媒介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大学生审美教育带来便利,为大学生审美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手段;它另一方面又对传统审美所积淀的游戏法则形成威胁。  相似文献   

2.
高文苗 《学术交流》2012,(8):206-208
时代催生了网络,而网络化时代催促了新媒介环境的形成。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新媒介,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媒介主要使用者,大学生如何做出有效应对并加以合理运用,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努力提升媒介辨析力、运用力与引导力。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从媒介素养教育方法的类型分析、体系建构与具体模式等不同方面来对高校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我们应在把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和表现的基础上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重点从社会、家庭、学校和贫困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塑造健全人格,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韩丽  喻啸  彭金富 《社会工作》2009,(12):62-64
由于受到时下金融危机和国家不断扩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由此引出的诸多心理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注意。本文试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的表现人手,具体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三大特点与六大问题,然后就上述问题提出构建多层面心理保健体系等几条心理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时下金融危机和国家不断扩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由此引出的诸多心理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注意。本文试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的表现入手,具体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三大特点与六大问题,然后就上述问题提出构建多层面心理保健体系等几条心理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科普信息不少,可污名现象并没有显著减少,媒介影响抑郁症污名吗?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在校大学生媒介使用、媒介信任对抑郁症污名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在抑郁症污名态度形成上,信息类媒介使用可以显著增加抑郁症污名态度,而社交类媒介使用则对抑郁症污名态度有抑制作用。(2)在抑郁症污名行为上,信息类媒介使用没有直接影响,社交类媒介使用产生负面影响。(3)有关亲历者信息源发布的信任程度可以增强媒介使用对抑郁症污名态度、行为的影响;专家信息源的可信程度则会减少媒介使用对抑郁症污名态度和行为的负面影响。(4)人际沟通没有体现替代与强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对媒介使用与疾病污名的机制提供了解释路径,一定程度丰富了媒介可信度理论以及污名传播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高校的贫困生几乎来自农村,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非常贫困,这部分贫困大学生受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存在一定的缺失;加之很多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人文氛围不够浓厚等因素,这样就导致了在校贫困学生的心理相对缺失,并得不到有效的修复,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6):19-22
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置于人生教育视域下可有助于提高培育践行效果,人生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要坚持人生教育相关思想理论,遵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现实的人"思想、知行理论的内在要求,尤其要找准人生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着力点,即要充分分析主体的性格特征及时代境遇,以人生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隐化政治性,重视公民道德教育,营造有利条件和良好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9.
郑湘萍  简娜 《社科纵横》2014,(7):129-133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和内容分析法,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媒介形象与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媒体关于大学生的报道在2006年达到顶峰,报纸和网络是大学生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在媒体构建大学生形象的过程中,就业创业、文体活动、生活消费是最受媒体欢迎的报道议题。从报道倾向来看,境内大学生以中性形象居多,境外大学生则以负面形象居多。在大学生形象的建构过程中,媒体根据新闻本身的重要性和新奇性来设置议程,并且往往带有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10.
何琳  陈栩 《江右论坛》2007,8(10):38-40
本文以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咨询,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积累,总结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牛晓霞 《社科纵横》2006,21(9):113-114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多元化,戏剧影视作品通过电视、影剧院等媒介日益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经常看电视、电影,看戏、读剧本,甚至参加文艺演出,已经成为他们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因而,在大学生、尤其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中重视和加强戏剧教学,通过戏剧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显得特别迫切和需要了。  相似文献   

12.
湖南卫视在广电总局连续颁布相关禁令之后,推出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新闻评论栏目《新闻公开课》.该栏目以其独特的内容定位和形式定位,在关注新闻时事的同时,着力拓展年轻受众群体,收效显著.同时也有助于自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7):155-158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微媒体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传播的明显特征,它的出现和兴起在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微媒体风行的新形势,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积极适应新环境,从改变工作方式,搭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等方面着手,努力探索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和交互的媒介,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技术所具备的快速便捷的优势,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生活.但是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以及风险,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缺失,道德素养及法律意识薄弱,网络心理健康素养有待强化.新时期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需要重视思想引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内容引领,依托校园文化凝聚精神动力;关注心理引领,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注重规范引领,构建和谐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5):19-21
根据"90"后大学生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途径,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现状入手,针对当前理论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依托手机新媒体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微"传播的必要性,并就"微"传播路径及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一条理论传播的新路,创造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2):105-107
媒介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当今社会,由于媒介系统深刻变化发展,媒介功能日益丰富,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介使用习惯得到了升华,媒介融合对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改变,引导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发展必然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敬婕 《浙江学刊》2008,(2):212-217
本文以作者对北京市十所高校进行的主题为"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发展"的调研框架为主体,依凭社会性别理论、文化批判理论以及传播学理论,根据媒介形态指标、两性形象指标、两性角色指标、两性关系指标和性别观念评价指标,分别从"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气质"、"大众传媒塑造的'时尚美'"、"大众传媒反映出男女两性价值实现之差异"这三个方面,考察了大众传媒环境与大学生通过行为所表现出的性别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与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众媒介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媒介普及的速度超过公众的媒介素养储备的时候,媒介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适应新形式传媒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素养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培养公民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同时监督和改善传媒,做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自媒体时代下的微博与大学生"微博控" 在自媒体时代,传统的接受者——大众摇身一变变成了拥有自主权利的传播者,他们通过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向其他人传递各种信息.自媒体包括博客、个人空间、微博、个人主页等等,不同于传统媒体,自媒体是由普通的大众来主导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传播.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成了"传播者".随着自媒体的崛起,"微博控"的流行,大学生网络依赖现象的研究被放置在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中.本文探讨的就是大学生群体中,"微博控"现象是否普遍化了?相关研究已经表明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满足其宣泄情感、探索求知等内在心理需要.那么大学生使用微博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什么需求?其依赖度有多大?其诉求和发生机制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电子媒介必将促进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亭 《社科纵横》2008,23(10):87-89
从媒介发展史来看,媒介的更新必然带来文学的革新.在当下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新媒介的出现必将促进文学的再一次发展.文学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和渗透,其各个构成维度--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都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丰富化、文本的多元化、创作的多样化、读者的广泛化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