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对有关女性成长和生活事件的叙事即是文本故事的展示,它是自传体小说的内核.这些作品在叙事上重"经验自我"、故事的自我呈现和故事的自我想象,从故事的展示视角、自传性和虚构性3个维度呈现,展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基点.  相似文献   

2.
香港作家梁凤仪的小说《我们的故事之乱世佳人》在家国情怀、女性成长、地域文化三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小说以宏阔的历史为骨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融合起来展开叙事,发掘和展示了当代香港人个体文化精神品格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书写,展现了作者对当代女性的成长之路的思考与探索,既肯定了女性独立自强的现代精神,也容纳了部分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书写,不仅承担了推动小说叙事发展和勾勒叙事空间位移的功能,也在文化审美上使作品更富有地域特色,体现了作者对地域乡土的眷恋与依赖。  相似文献   

3.
从小说因果思想的审美内涵和叙事结构模式两方面对《太平广记》"报应"类展开主题学视角下的探讨。"报应"类因果思想的审美内涵体现在故事文本中主要有两点:一是故事传达的大众化因果观念;二是因果主题体现的作者个人情感心理和引发读者美感兴趣的艺术特质。"报应"类叙事结构主要有两种:入冥结构和某人被杀而变鬼复仇的结构。"报应"类还未形成完全成熟的因果叙事结构,大部分小说事件的因果关联需要通过联想来进一步完成,但也有少量篇目在"传奇性"中较好地融入了因果思维。"报应"类因果叙事的结构模式为后世提供了小说文本艺术思维的组合经验。其类目的设置已初具小说主题学意识。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诸篇中有50多篇通过"戏言"生发故事,这种叙事方式颇具特色,在此称之为"戏言"叙事。就叙事向度而言,"戏言"叙述既继承了传统小说写作的结撰方式,大致朝"戏言成祸"、"戏言呈祥"悲喜两极展开,又平地生波,一波三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叙事潜力,为我们呈现出了人生百态的两种终极归属,提供了两种叙事审美范式。"戏言成祸"故事对传统文化宗旨做了进一步宣扬:富有劝善惩恶功效;而"戏言呈祥"故事叙述方式虽不是蒲松龄原创,但他在应用中将这种叙述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玩笑亦或是祥兆。这些展现悲喜向度的故事通过其独特的"戏言"叙事,在展现给我们许多审美谐趣、令人发笑的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以"为人生"、"改良这人生"的启蒙思想著称,他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同样与启蒙思想有着内在的深刻关联。对鲁迅的第一人称小说的理解与把握,不能仅停留在现代叙事学意义方面的文本分析或审美形式的考量上,而应在此基础上,把对这些文本叙事方式或审美形式的解读整合、提升到他的启蒙思想这一带有意识形态本体色彩的高度上。鲁迅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审美创新及其蕴涵的启蒙思想在当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洪流中,以农民进城为叙事架构的贾平凹的《高兴》也被视作底层叙事的重要收获。不过,从小说对主人公刘高兴进城原因的超然选择到拾荒者和乡村知识分子的身份设定;从以拯救为目的的故事原动力到对城乡关系裂隙的缝合,都显示出贾平凹超越性的价值寻索和审美诉求。尽管故事最终以五富的死亡为终结,但毫无疑问《高兴》已经与底层叙事纯粹的苦难展示、悲情控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7.
仙传小说是《太平广记》辑录的重要题材类型,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独特的叙事特征,即以史传叙事结构展示神仙故事的宗教真实性,以模糊叙事语句遮蔽神仙及其仙迹超现实的虚幻性,以对比、衬托等叙事技巧凸显神仙生命的长生久视,以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强化神仙可求的宗教目的。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兼顾了仙传小说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双重特性,弥合了"宗教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8.
文革之后,壮族小说的叙事方式出现了明显变化:突破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大胆探索"心理时间"叙事;突破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视角,探索使用多元叙事视角;将意识流手法与民族审美习惯相融合,出现了多条叙事线索并存的现象;将象征主义与意识流手法相融合,出现了建立在象征关系上的多重叙事。  相似文献   

9.
壮族作家东西以底层视角和边缘化的叙事姿态,向读者展示了经济欠发达区域那种失语的生存状态和苦难的人生.其小说在叙事方式和叙述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鲜明的民间审美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荨麻》讲述了一个中年女子在低谷时偶遇儿时玩伴迈克,萌生爱意,经历过内心的挣扎、迷茫,最终回归理性,领悟到爱的真谛的故事。小说的叙事时间极有特色,体现为碎片化的叙事时序、灵活多变的叙事节奏和重复讲述的叙事频率。从小说简单故事背后的复杂意蕴能感受到深邃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从市镇表象到精神传达--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形象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审美基调和内在的精神传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异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模式.其中,以鲁镇为主要叙事场所的"市镇"表象构成了鲁迅小说的叙事中介.深入分析鲁镇的美学特征、鲁镇人物的内涵和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能够对鲁迅乡土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堪舆作为一种传统方术文化,以"生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杂以八卦、天干、地支等来选择藏风聚气的理想宅地,并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受到了宋前志怪小说作家的重视.作家把它介入志怪小说,使堪舆所积淀的伦理道德观念、趋吉避凶社会心理、"官本位"政治意识以及对山川名胜的堪舆解读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在叙事上,则使之起到了连缀故事、推进情节、表现人物、渲染气氛、展开细节等多种作用,增添了志怪小说神秘诡异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小说《丈夫》运用了嵌套叙事的叙事技巧。《丈夫》中的嵌套叙事与主体叙事既构成了对比、类比关系,也构成了隐喻关系。在对比、类比关系中,这一叙事手法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即社会现代性的时间观和审美现代性的时间观,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空间观,即都市空间和乡下空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都倾向于两种不同的时空观中的后者。嵌套故事对主体故事的隐喻则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时间和空间交织、叠加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和现实生存的痛苦思考。  相似文献   

14.
美国优秀文体家凯瑟琳·安·波特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偷窃》,在人物话语,叙述角度和故事情节三方面充分展示了作者独具特色的创作魅力.朴素平淡的人物话语展示了人物细腻的内心情感和徽妙的人际关系;看似含混的叙事角度透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看似无关的情节离间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实现了小说的艺术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文章以具体分析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为基础,借鉴小说叙事学及有关悲剧美学思想,发掘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从而展示张爱玲精到巧妙地处理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才能,达到她对"苍凉"意味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小说叙事在20余年间经历了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的变迁.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都表现为个体的故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个体的差异.小说《舞台》和《青衣》之间的差别,是对这一变迁的完美体现.对两篇小说几个细节的比较,可具体展示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在塑造个体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叙事与故事密切相关,没有故事就不会有真正完整和形象生动的叙述。离开了故事就没有叙事艺术,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叙事学。现代小说打破传统的故事性叙事模式,放逐故事,正视生活事件本身的非故事性和人类生存本身的非传奇性,以及人类生命存在的非自由性与荒诞性,使现代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走向了非故事化、非情节化的极端,造成现代小说的边缘化。在进行解构故事的叙事试验的时候,许多现代小说叙事主体又发出重建故事的吁请。从故事入手,洞悉故事的内在本性,在解构与重构中选择一种合乎时宜的策略,就成为现代小说叙事主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妹妹上花楼》是蒋韵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生命悲情与追寻为主题,以死亡为表征去言说内心的独特体验。该篇小说独具一格的是题材的选取,以湖南江永地区的"女书"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为故事叙述背景,从而建构起了充满诗意和古典气息的诗化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金学种小说是一个乡土的世界,乡土、乡风、乡亲、乡情……一个"乡"字,既复活了他沉重的乡土记忆,也呈示了他多重的文化思考.当下乡土叙事大体有三种走势:一部分先锋小说家走向与大众文化阅读相契合的叙事之路,开始归依故事;一部分先锋小说家在叙事游戏、语言快感、形式谜圈中走得更远;另一部分作家在小说的叙事形式上持守故事性,注重故事的讲述技巧,金学种当属他们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清代白话公案小说中的鬼神因素,满足了文本的叙事需要,契合了特定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达到了娱目悦情的审美功效。小说用以神为戏的叙事态度,来迎合大众的审美娱乐心态;鬼神果报故事,体现抑恶扬善的大众审美价值取向和公案小说特有的伦理教化意义。清代白话公案小说中的鬼神因素表现了特定时代读者(听众)的文化接受心理,宣泄了群体社会成员普遍的情感,给大众提供了一个表现内心愤慨和娱乐情趣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