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神思》篇是《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总纲。“神思”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及状态,并不单指艺术想象,也不是仅限于艺术构思阶段的思维活动及状态。“神与物游”是“神思”的基本特点,另还有情感性、虚拟性、艰苦性等特点。培养“神思”应从“积学”、“酌理”、“研阅”、“驯致”等方面入手。“神思”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古代文论范畴。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系统地论述了艺术创作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特点,并首次将“神思”作为艺术想象的核心范畴。总体来看,“神思”是一种创作想象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构思美学,包括以“情性”为本的审美情感、以“虚静”为主的审美心胸以及“神与物游”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古时期普遍认为人体是神、气、形的统一,其中神是生命的主宰,能够控制形体,并具有思考功能,这种观念被刘勰吸收.《神思》主要从神对创作活动所起主宰作用的角度立论,神指精神,思指思考,神思指精神的思考活动,在文章创作中即指精神的构思作用.从一般观念的角度有利于解决包括“神思”在内的众多《文心雕龙》理论范畴的争议.  相似文献   

4.
对《神思》篇内容的理解,长期存在“想象论”、“灵感论”两种看法。本文从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及其心理机制角度对此篇进行分析,指出“想象论”与“灵感论”的偏颇不足,从而引入论述的中心内容及《神思》之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神思》篇中几个由于错误译解造成的理论问题进行辨正,包括:一、“驯致以怿辞”;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些都是《文心雕龙》中极重要的文句,如何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刘勰文学思想体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神思"述源     
李健  薛艳 《江淮论坛》2006,(1):154-158
神思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范畴的产生有着长期的历史积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由曹植在《宝刀赋》中最早提出的。曹植的“神思”是指神启而产生的思绪,带有神性色彩,已是一个思维层面的问题。而后,不少人都使用了这一概念,促成了这一概念的流行。“神”的古意是天神,由天神派生出精神、神妙,它们都具有虚无缥缈的特征。“思”乃是“容”,其意指思维的深刻性。这样,“神”与“思”连在一起便有了一种新的意义。它是神妙的、精微的、飘忽的、深刻的、准确的,在神妙、精微和飘忽之中又蕴涵着强烈的超越现实时空的直觉因素,渐渐地铸就了神思的思维品性。神思的理论是经过陆机、宗炳、刘勰等人的努力才最后完成的,最终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思维理论。  相似文献   

7.
“神与物游”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精论要语。刘勰的“神与物游”之“游”涵盖并发挥了“游”字的原始义及诸多引申义 ,并深得前人“游心”的妙处 ,发展了庄子的释定 ,把它作为一个文艺范畴的概念来理解和运用 ,将“神与物游”这一主旨自然而牢固地贯穿《神思》全篇 ,同时也展示了其自身特有的灵活而丰富的旨趣  相似文献   

8.
一《神思》是《文心雕龙》论创作的第一篇,该篇明显地受到当时流行的虚静说的影响。篇中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①虚静对“文思”非常重要,要培养和酝酿文思,关键之一在于“虚静”。“文思”就是“神思”。因此,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非常密...  相似文献   

9.
《神思》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也是创作的总论,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它着重论述了艺术构思中想象的特征及其顺利进行的条件.对于艺术想象的特征,主要讲了三方面.一、艺术想象具有超时空性、高度自由性和积极能动性刘勰在《神思》中开篇就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岭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这说明艺术想象这种心灵观照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可以身在此而心在彼,不受身观的限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想象的自由性和超越性.刘勰还指出艺术想象的能动性.他在《明诗》篇中提到“诗有恒裁,思无定位”,在《物色》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遍,<文心雕龙·神思>篇的诞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刘勰提出的“神思”和“意象”之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审美内蕴.他把“神”与“思”分开来论述,揭示了文艺创作构思的审美特质;他把“意”与“象”合为一词论述,将文艺创作构思提升到审美心理层面;他把“神思”与“意象”结合起来论述,列为创作论之首,具有重要的开拓和审美价值以及重要的创作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之想象与中国之神思,异名而同实,均指形象思维。西方自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降,至菲洛斯特拉托斯方为之一变,从否定趋向肯定。借英国经验派之力,浪漫主义在反抗欧陆理性主义时,着力标举想象。其后,荦荦大者有二:一是维柯《新科学》;二是鲍姆嘉通的《美学》。在神思论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有三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即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和叶燮的《原诗》。想象与神思,异轨同奔,虽有契合之处,但分歧也比比皆是。推究起来,则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实际上可归原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毛正天 《江淮论坛》2006,(2):138-142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艺术构思论表述中,“神思”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继“虚静”而展开,通过“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的创造机制,实现情与象的深层融构,完成艺术构思。其意与西方“艺术想象”相通,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却从“神”的极度微妙内涵命名,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有智能。  相似文献   

14.
王先霈 《云梦学刊》2005,26(5):75-79,91
神思,就是神化之思,入神之思,神来之思。神思作为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动作,主要表现为三层涵义,即:神思的过程,就是处理心物关系的过程;虚构性;强烈的情绪性。文艺创作中艺术想象的最佳境界,是在随意与不随意之间的游移。  相似文献   

15.
系统阐述中国古代文艺"神思"理论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但"神思"基本内涵的确立则在晋宋之际已为庐山僧团所完成,宗炳及其师慧远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以佛教徒身份对"神"认识的深入,增强了对物象的"理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造型艺术的实践,加强了对"象"的认识,又通过晋宋之际佛玄儒道的大融合,在艺术实践中体会出"神思"论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对艺术想象问题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 ,但对艺术想象问题的认识和探讨 ,并不是从刘勰开始的。关于想象的作用、想象的基本特征、想象展开时的精神状态等问题 ,刘勰吸收了陆机《文赋》的认识成果 ,但在整体认识上 ,刘勰的视野更开阔 ,论述更系统。不仅对什么是艺术想象、艺术想象的重要作用等问题作了更深入的论述 ,而且论述了想象构成的心理要素及关系、产生艺术想象的必要条件、构思与表达之间的矛盾特征等诸多问题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想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蓓 《天府新论》2016,(6):154-160
西方哲人曾批判过东方类似于“幽梦”的“恍惚混冥”的艺术思维方式,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既无法触及理智,也无法消除人们在宇宙中不知所措的焦虑感。然而,中国的“幽梦”思维,消融了西方的理智求索,却在感觉(玄览)与想象(神思)交叠之间,蓦然契入了宇宙的“内在空间”。 从词语的原生意义考辨,幽梦应该是指超越现实世界之上,隐含梦者心灵幽玄之思的、恍惚混冥的意识空间。从传统艺术思维内部发掘,幽梦则是主体以内心之深藏的情感来玄览现实物,在物我共感的直觉氛围中,以神思综合所览诸象,从而直悟出“我”与道冥之新境的整体性艺术思维过程。从具体的创作过程来看,幽梦乃是创作主体在凝神观照现实世界中,本能地找到其精神生命合于自然的旋律之宇宙奥义,最终在物我冥合的新境中重新体认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艺术思维究竟是怎样的思维?通常说法是“形象思维”.但细究起来,这一说法是大可质疑的,纵令可以成立,那也是来自西方的术语,恐难“放之四海而皆准”.它可以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但不能概括整个的艺术思维,正如“想象”可以是艺术思维的具体表现,却并不能将所有的艺术思维具体表现概括于其中.例如:源于中国艺术实践的“神思”和想象就不尽相同,和西方所谓“形象思维”当然也不尽同,倒是它们之间的相异却明显突出.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什么是“神思”?刘现在《文心雕龙)}列专章对此概括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在魏…  相似文献   

20.
四、艺术构思论: 本期对刘勰的艺术构思论研究最多,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较重要的如形象思维问题、艺术构思的特点、《神思》篇为创作论总纲说、“虚静”说、“意象”论、“杼轴献功”说、语言和情志在构思中的作用,以及“神思”论对《文赋》的发展、与黑格尔、柯立芝等人的比较研究,到“神思”论的历史价值和世界地位等,都有较深入的论述。没有艺术构思就没有艺术创作,这是广大研究者普遍认识到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