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生态文艺学应该高度关注生态学已有的成就和最新的进展,但同时更要保持自身人文学科的本性,发挥作为自然科学的生态学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将护生看做一种修炼方式,主张通过审美养成人们的同情心,促成人和人之间、人和生物之间、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这对当前生态文艺学的建设极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把“欲”与“情”密切联系起来研究,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宋明理学把这个问题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理欲”是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理学在理欲问题上的保守性、狭隘性,对文学艺术起到钳制作用。朱熹对二程有所修正,他不满于别的理学家只说心性而不说情,自己用不少力气讨论情和欲,并且对人欲加以划分, 认为可以有“好的”和“不好的”之分,而不是象二程等人对欲一概否定。这就给人欲留下了一片得以存在、得以实现的空间,在理学严格拘管的背景下,这是一片很难得的空间。朱熹的一个贡献,是否定诗“序”对《诗经》“国风”里的大量情歌所作的政治影射的曲解,同时也是否定了程颐等人的阐释,而从“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角度来解释, 为后人开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论史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诗,是一个多义名词。作为一种文体,史诗指的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反映某一民族重大事件、充满英雄激情的大型民间叙事作品。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史诗所指的对象要广泛得多,同时,它又要有更加确定的内涵。本文要讨论的是史诗的美学含义。无论哪种意义上的史诗,都不属于一切时代所有,而是各个民族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产物。有催生并且孳育史诗的时代,有窒息并且扼杀史诗的时代。有向往和追求史诗性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概念,是在历史的社会的语境中"建构"起来的。参与建构的不仅有理论家、作家,还有读者。最广大的读者群,是建构文学观念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力量。文学的定义,不但会随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而迁变,而且会随着民族、国度、地域、人群的文化单位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文学观念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但不应该造成断裂,需要寻求"文学"概念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学科基本概念的建构是群体的社会性行为的结果,是历时的和共时的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近年来,媒体传播技术的飞速进步,文学产品与文化商业的日形紧密的联结,社会大众对文学概念建构的影响力增强。我们需要把接受的文学性、审美性作为一个重点来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学理论对话中的概念可对应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先霈认为,由于中国现在文艺学研究中的学术通则、惯例或者叫做“语法”是近一百年来逐步成的,并且主要是在欧洲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思维习性和学术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如何处理外来的、西方的学科惯例和本土的资源的关系,如何处理外来的、西方的惯例与本土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接受实践的关系,依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对术语、范畴的概念内涵取得共识,迫切需要一种使正常的学术交往得以进行的公用的术语词典。杨春时指出,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当代文学理论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动向——反本质主义,把文学的本质看作是一种没有确定内涵的历史性的观念。然而事实上,文学的本质是可以言说的,它既是历史性的又是超历史性的,因为文学既有现实层面又有审美层面。肖鹰认为,文学是人类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多面体。但是,现在对文学本质界定的主导观念仍然是单面、固定的“先验的本质观”。他借用亚里士多德关于事物存在的“四因说”,在语言(原料因)、意象(形式因)、作者(动力因)和价值(目的因)四个场面展开分析,从而将文学的本质纳入到一个动态立体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新时代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和批评家应该站在文学的立场,以诗性的,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并将其融渗到作品中去感染诗者,真正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是更高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主义者;诗性的审美的态度,按其本性,就会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  相似文献   
7.
关于灵感同无意识和直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感是创造性精神劳动中重要的和引人入胜的心理现象.所谓灵感,是创造性活动中的一种高效率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怀有轻松自如的感觉和愉快的情绪体验,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精力,取得在平常状态下难以得到的大量的、良好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成果.几千年来,灵感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艺术的繁荣,但是,科学至今还没有对灵感现象作出圆满的解说.在古代曾流行神赐说,认为主体是得到缪斯或者别的什么神祗的启示与帮助而获得灵感;  相似文献   
8.
在六朝审美自觉的基础上,唐宋文学思想趋于成熟.陈子昂的音情顿挫,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清壮顿挫,既有自觉的理论主张,又有成功的创作实践,在不同阶段,体现出大国之风,标示出文学前进的步伐,标志着古代文学和文学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现文学理论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和文化本土化是对应于文化全球化而提出的。全球化指向各民族国家文化的趋同,本土化指向趋异。一百多年来亚非拉不断涌起的本土化运动,就是后发国家对殖民国家文化威胁、文化渗透、文化倾销和文化压力的反应。既要开放、借鉴,又不照搬、依附外来文化;既要独立自强,又不闭关自守,不拒绝交流和学习——这是后发国家需要处理的难题。文学理论的本土性,和它对本土语言特性的认识密切相关。深入认识汉语的特性,认识汉语在文学美构成上的作用,认识汉语语言发展变化对文学的影响,有助于文学理论的本土化。当代中国是一个发展中、转型中的大国,我们的文学理论对社会变迁中的突出现象,例如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变化,对反映这类社会变迁的文学创作,可以做出概括,从中提炼出新的概念和命题。  相似文献   
10.
王先霈 《云梦学刊》2007,28(5):F0002-F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