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作为专业社工,在个案服务过程中,所应秉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案主自决。可在专业实践中,往往会碰上服务对象实际上不完全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案主自决”能力。一遇到此类情况,一线社工要么是在不知不觉中替服务对象做了自认为是对案主最恰当的决定;要么就是强行要求案主自己做决定。这两种状况均会导致个案效果不彰。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在对案主提供帮助服务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一种理念,那就是“助人自助”,简单说就是帮助别人,然后在这样的帮助中使服务对象最终能够自己帮助自己,获得更为基本的能力。这一理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我们最终的服务目标紧密相连。我们为案主提供的服务并不是要案主从此可以依靠社工来解决问题,或是从社工这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要力图让案主在经过社工帮助后,  相似文献   

3.
社工在碰到与赌博问题有关的个案时,首先要确认案主的赌博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赌博”或“病态赌博”,若答案是肯定的,社工可以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来帮助案主及其家人。赌博是一个可能成瘾的问题,要戒除赌瘾,必须依靠案主的自控能力,只有案主能够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不再赌博,个案工作才会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伦理困境离我们并不遥远。大部分伦理困境是由于存在利益冲突,例如,案主自决的结果可能伤害第三人、收受案主的馈赠会影响界限管理等,这些情境其实社工们都不陌生。  相似文献   

5.
关系是一门学问,尤其在中国文化中更是如此。很多社工不愿触及“关系”的话题,在日常交流中常听他们说“处理关系不是社工专业的事”。果真如此吗?翻开所有社工专业书籍,“关系建立”均是一切专业服务的开始。若我们在服务中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最终往往导致部分案主或小组成员的流失,许多服务将会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工作,社工于是常常被“寄予厚望”。社工也常常会反思自己:我的服务有影响力吗?我的工作有成效吗?然而很多时候,帮助个人、家庭、社群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效果也很难即时呈现。于是有人开始质疑:“那些人就那样,花那么多心思去帮助他们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本个案中,社工认为,对案主影响最大的实际上是环境,正是有了和谐、互助的环境,案主才能够很快适应敬老院这个原本陌生地方;正是有了大家的关心,案主才最终放下了对老伴的思念。同时,社工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发掘案主的自主能动性,并及时给予鼓励,而不是把一切都为案主安排好,让案主照着社工指定的方向走。因此,案主的进步缘于自决,社工只是一个辅助者。  相似文献   

8.
社工问:在服务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案主是非自愿、是因外力所迫(如法律规定、家人要求等)而被动接受社工服务的,他们对社工存有抗拒心理。这种情况下,社工该如何服务案主? 答:如何服务抗拒性案主是很多领域的社工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的困境,尤其是从事司法类或者重点青少年等服务的社工。有些社工入职不久,经验较浅,容易被这类案主吓倒,还没有开始与之面谈就战战兢兢,底气不足。其实,社工大可不必如此犯怵。  相似文献   

9.
丁琳 《现代妇女》2014,(1):19-20
在社会工作实际实务中,当社会工作者预见案主近在咫尺的伤害,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造成严重伤害时,很可能因为某些"迫不得已的专业"理由,违反对案主的保密原则,透露案主的隐私。工作者经常面临既要顾及和案主的专业关系又要遵循保密原则的两难局面。本文将在具体的情境中,探讨在专业关系中,社工遵循保密原则产生伦理困境的原因,引导社会工作者用社工的价值观分析伦理困境,帮助读者思考伦理难题的解决办法,丰富工作者实务经验。  相似文献   

10.
福利机构的高龄老人是社工服务群体中的重点对象,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他们往往给人记忆力差、情绪易激动、固执己见等印象。社工则需要对这些传统印象“去标签化”.以平等、尊重、不批判的态度去按纳他们。专业服务的首要环节便是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让老人能够尽快认识社工、接纳社工,确立社工在老人心中的专业形象。为此,笔者从实务的角度,结合社工理论,对社工和老人初建专业关系进行了总结,在此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实务中包涵着诸多的伦理议题,只有社会工作者根据自身的道德特质做出伦理抉择,才能够最有效的保护和帮助案主,使案主感到被尊重、被接纳、被了解、被肯定,从而消除防卫机制.可见,恰当的伦理抉择对社会工作实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伦理困境中的保密与自决原则入手,试图分析具体的案例中的伦理困境并提出对策以期能够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更好的解决伦理难题,对社工实务发展有所帮助,并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用我们的力量帮助我们 王海英 在北京协作者,最初我并不清楚专业的社会工作是什么,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愿意为他们服务.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说,打工朋友遇到问题来向我求助,我可能不了解他求助的问题,但是另外的打工朋友知道,我可以把这个打工朋友的方法转给求助者,帮求助者解决问题.就是在这种经验共享的工作中,打工朋友通过"协作者"这个平台获得了来自同一群体或者是社会上其他爱心人士的支持,同时也提升了自身能力. 2004年夏天,我和"协作者"的优秀志愿者一起参加了社工成长小组活动.在参与性非常强的培训过程中,我们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打工者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讨论"泰坦尼克号"即将下沉,到底怎么决定船上人员(船长、科学家、流浪汉、乞丐、残疾人等)的生死时,我们争得就差打起来.在争执中,我们领悟了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和重要的含义,了解了倾听、案主自决等社会工作专业术语,也学会了接纳和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导刊》2011,(4):50-51
社工A问:如何辨别、求证案主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答:这位同工提出了一个很典型的问题,这是很多社工学生或者初入行的社工经常会问的问题。每次我问他们自己的想法时,一般的回答是:应该信任案主,而不应该怀疑案主。既然答案这么简单,为什么还要问呢?  相似文献   

14.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1,(1):58-59
辅导工作里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案主可能只是一个“神话” 社工A问:在隐蔽青少年辅导方面,案主仅愿意跟社工在网上保持联系,对社工上门做家庭探访十分反对,表示不接受。  相似文献   

15.
一位女士由于受到家庭暴力被送往医院,社工随后将其临时安置在紧急庇护中心,但在紧急庇护中心,该女士向社工表示,虽然老公会打她,可家里两个孩子让她放心不下,况且老公对孩子还不错,提出想回家。但社工发现她丈夫打她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甚至有一次发生骨折,因此评估该女士回去很可能还会受到暴力。社工该如何处理?让她回去吗?这个案例背后,其实关乎“案主自决”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倡导案主自决,但在实务工作中,案主自决原则的运用没有绝对性。在山东省威海市老年公寓实习时遇到的一个个案,让我对此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7.
好人也会遇到坏事情,这是社会工作者在伦理实践中的真实写照.不过,只要社工建立伦理意识、熟悉伦理守则内涵,遇到的大部分坏事都是可以提防和化解的.在这一年里,我们探讨了基本的伦理困境,包括:案主自决、专业界限、保密原则、知情同意、价值中立等,以帮助大家建立伦理意识基础.此外,我们放眼世界,探究作为范本的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同时也心系本土,比较了扎根华人文化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以帮助大家熟悉伦理守则内涵.这些短文大都聚焦在微观角度,帮助社工识别伦理困境,做好伦理抉择.如果从宏观角度而言,社会工作伦理制度实施的基本保障,则是建立社会工作伦理委员会并进行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是一个为了有效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专业,社工必须学会怎样有系统地计划行动、有效地介入事件和对服务成效客观做出评价。社工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中,技术上要有规划、执行、评估与成效报告撰写、汇总的能力;功能上要能对个人和群体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能分析、探讨社会问题,对社区发展、个案工作方法以及福利政策与资源进行有效汇总,能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规划出有利于案主情境与问题改善的服务方案,从而产生服务方案的延续性规划,进而因为服务结果的发现设计深层次的活动/计划。一个完整的方案计划能用具有说服力的方法来呈现社工专业服务为案主与社区或社群带来的具体改变,并以足够的依据来说明专业介入与案主状况改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进入深圳市南山区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之后,我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寻找到潜在的案主。毕竟社工在深圳开展的时间还短,很多市民还不了解社工,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寻求社工帮助。要开展工作,社工必须主动出击,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20.
督导的专业功能或者说教育功能是协助社工在实践的道路上,逐渐提高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各方面能力;在社工工作受挫时,能够提供专业咨询,共同探讨解决之道;在必要的时候,将难度较高的个案转介给督导,以有效协助解决案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