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邮政电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城市的神经网络。一个地区的神经网络越发达,对外界的感应就越快越准确,自身的反应才会更敏捷。在石嘴山,石嘴山人正用一种少有的热情发展邮政电信事业。石嘴山市的邮政电信事业齐头并进,业务总量平均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神经网络”日益发达,成为建设石嘴山市的两支生力军。建设集“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营销网络,形成集约经营,规模生产的格局,围绕“推动规范服务、创建文明行业”的总体目标,石嘴山邮政局把“服务”当成永恒的主题“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正如石嘴山市邮政局局长所说,石…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社区》2005,(3)
健身器缘何成了“促死器”我是社区里的一位退休老人。小区内有一些能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这些器材曾经是我们这些退休老人的“好伙伴”。可是最近一些时候,我可是不敢再与它们“为伍”了。原因是我们小区内的很多居民都说那些健身器材是“促死器”。问过老伙伴们,我才知道这其中的“底细”:原来这些退休老人大都需要手摇的、脚蹬的、擦肩磨背的安全、保险的健身器材。可小区给他们安装的却是仰卧式锻炼腹肌的健身器。老人们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若是让他们在这种健身器上反复仰卧运动,不但达不到健身…  相似文献   

3.
丁老师:我在金融系统干了20多年,眼看马上就要退休,却碰上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内退还是续聘,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我自己不想继续干了,因为明摆着单位希望我们老职工早些回家。  相似文献   

4.
在局外人看来,邮政系统是一个旱涝保收的好单位,起码不会有很大的生存危机。这种印象多半来自计划经济时代。在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特别是1999年1月1日邮政、电信分营后,邮政系统就背上了巨大的亏损包袱,举步艰难。这种状况,从离退休干部对两个单位的选择上,也可见一斑。 山西省邮电管理局一分为二时,局级老干部大部分选择了省电信公司,只有少数老干部选择了省邮政局。记者在该局采访时,正巧遇到了分在邮政局的原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李培。他热情地向记者谈了自己两年来的感受: “邮电分家后,我们邮政可说是一穷二白。但不到两年时间,我们就开展了网球、门球、乒乓球、健身球、太极拳、太极扇、麻将等各项体育活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自治区邮政局局长、党组书记扎西平措的办公室里,一台电脑连接著全区的邮政业务。但扎西平措告诉我,即便是今天,西藏仍有骑马的乡邮员。西藏人民邮政的50年,是从人扛畜驮的马步班向英特网的攀升跨越的50年。 马步班创业 1951年4月16日西藏第一个人民邮电机构——昌都邮政局成立了,当时各主要邮运干线和乡村邮政都要靠人扛畜驮的马步班。到1959年下半年,随著康藏公路通车拉萨,西藏境内各主要邮运干线的马步班邮路全部由汽车邮路所替代。1964年西藏进行了亦工亦农(牧)乡邮工作试点,随後逐步在全区各地铺开…  相似文献   

6.
南京邮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企业。1978年,南京有邮电局(所)69所;全局有职工1882人,固定资产582.37万元;邮路总长度9008公里;全年业务收入477.62万元,业务总量612万元。1978年来,南京邮政通信发展进入快车道。尤其是1998年邮政独立运营以后,南京邮政坚持立足局情,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南京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退休之后,常有友人关心地问我:“现在闲着在家干什么?”我的回答是:“退休无事,读书写字,老有所学,快活如仙。”黄树则(前卫生部副部长)老人的两句诗“到老更觉知识浅,余年应是读书时”,成了我老而好学的座右铭。 古人有“读书最乐”、“读书更佳”的说法,又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所以也就有许多人终生读书不倦,晚年更觉读书好。《南史》说沈攸之“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徐广“性好读书,年过八十,犹岁读《五经》一遍”。陆放翁云:“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正是老年读书感悟的至理名言。 老来读书悟性深。清人张潮的《幽梦影》中有则妙喻:…  相似文献   

8.
我友单位有6名职工,从事油漆工作分别是6年至12年。最近,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对这些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其中两名要住院观察,共用时间3~6天。他们问我:“我们能否按出勤处理?”  相似文献   

9.
薛小玲 《社区》2012,(31):53-53
岳父退休前在单位当了几十年的采购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他说,只要不是欺骗,良好的口才能结朋识友。岳父姓周,周围了解其秉性的人都直接称他为“周大吹”。去年年底,我们买的新房装修好了,特意把岳父岳母接过来享享福。岳父是个自来熟,很快和社区聊天角大伯大婶老嫂子们搅和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王希曾 《社区》2014,(4):51-51
前脚退休,后脚社区主任闻讯上门,请我当“老娘舅”。“老娘舅”,这是什么工作?主任见我有些不解,笑着解释说:“过去家族里发生什么矛盾,都请老娘舅出面调解。现在我们社区把有威望的退休老党员聘为‘老娘舅’,让这些最熟悉乡隋民风的‘老娘舅’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中唱主角,维护居民的幸福安宁。”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京市邮政局,有这样一位身患癌症的“草根专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创造了名扬邮政系统的“何冰”效率。他,就是南京邮政局速递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何冰。  相似文献   

12.
王军 《社区》2005,(8):27-27
因为居民的大事、小事他都管,所以王殿喜被人们戏称为“王政府”。他今年65岁,是一名从事20年居委会工作,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去年他已经退休在家,但在居民眼中,还是社区里的大忙人。用他的话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没有退心。居民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地图”。这话一点也不假,社区的哪条街、哪条巷、哪家门、哪家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他几乎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走进了千家万户。居民都说他是社区里最能“串门”的人。居民也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雷峰”。这话也不假。这些年,他自己掏腰包救济困难户的钱已经无法计算了。谁家有个事情…  相似文献   

13.
蔡丽萍 《老友》2008,(4):29-29
李木生是新余市万溪煤矿一位已退休14年的老党员。在十几年的退休生涯里,他依然心系矿山职工,情暖退休老人,既是个让上级党组织放心的人,更是个让万溪煤矿离退休职工舒心的人。2004年他担任万溪煤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体党员,  相似文献   

14.
稻香翁 《山西老年》2011,(10):55-55
退休后,我和老妻过起了真正意义上的“解甲归田”生活。为了顺利度过“退休初级阶段”,我和老妻制定出了我们的“四点暮年”生活计划:健点身,做点事,会点友,找点乐。计划实施几年来,我和老妻深受其益,可谓苍龙日暮情方好,老树春深荫更浓!  相似文献   

15.
琴趣     
《老友》2007,(7)
老伴的单位组织退休人员上老年大学,她报名进了电子琴班。开始,我觉得这只是组织上的关心,怕这些退休的老人在家里寂寞,给他们找个去处,让大家聚在一起乐呵乐呵。没想到,这才一学年,老伴还真的上了“琴瘾”,在“琴趣”中享受着美妙的生活。现在弹琴已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苏志强 《老友》2010,(8):64-64
退休了,在欢送会上,单位领导客气地问我:"叶老,在政法战线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光荣退休了,您想要点什么作为纪念呢?"见领导关心,又问得实在诚心,我也就坦诚地回答:"听老同志说,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友》杂志品位很高,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深得老年朋友的喜欢,就请单位每年为我订一份《老友》杂志作为永久的纪念吧。""行,就这么定了!"单位领导爽快地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17.
政策问答     
建国初回国的归侨退休 人员能否提高生活待遇 问:我是一名归国华侨,1955年从国外回到山西工作,现已退休,像我们这些归侨,能否提高退休待遇。 太原 王伟 答:老王同志,像你一样,建国初期,广大归侨职工怀着满腔热情,放弃了在海外的优越生活,冲破重重障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老归侨的关怀,1998年4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份,高平市农业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原任林业局长的段海祥同志,调任高平市农业局局长,并配齐了几位年富力强的副局长。新班子上任,积极抓机关整顿和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新领导并没有忘记离退休老同志。重阳节前夕,新局长召开了全体老同志座谈会,会上,局长坦诚向大家交心,虚心征求老同志对局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老同志作出坚定的承诺。段局长是这样说的:“谁人没有年老时,老同志辛勤工作一生,现在退休了,如遇到难事,只要我们能办到的,保证一定解决。”分管老龄工作的副局长李振祥同志是这样做的:老…  相似文献   

19.
国余 《小康生活》2005,(8):35-35
农家子弟郝正旺,高中毕业返乡后,1998年以饲养1000只产蛋鸡起家,走“公司+农户”的路子,短短几年时间,发展出“职工45人、固定资产90万、年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创利税50万元”的大型养鸡场。  相似文献   

20.
陈良灯 《老友》2012,(1):67-67
我生于1929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今年83周岁。 1990年,我从安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上退休.这意味着我是一个老年人了。当时我想,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人老心不能老,要永葆心灵年轻,以年轻的心态去拥抱明天.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是人生中另一个黄金期,要十分珍惜这段时光。退休20多年来.我始终以年轻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面对所遇到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