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讨论对象有定和无定是一对语义概念,但要搞清其确切内涵,有必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的语用功能。陈平从名词性成分的词汇形式上着眼,将汉语中含有名词性成份的语句表现形式归并为七组。A组人称代词B组专有名词C组“这/那”+(全词)十名词D组光杆普通名词(barenoun)E组数词一(量词)十名词F组“-”-(量词)十名词G组量词十名词他认为上三组格式一般表现定指(即有定)成分,下两组一般只用来表现不定指(即无定)成分,中间的D组和E组则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严本文讨论的范围涉及最典型的有定形式即A、B、C三组格式,和最…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副体结构李润桃副词能否修饰、限制体词性结构(此处的体词性结构包括名词、代词、数量短语、数量名短语和以名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历来争论颇多。绝大部分现代汉语语法著作都认为,副词可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而不能修饰、...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名词词组(以名词为中心词的词组,也可以是一个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既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本文只对名词词组的后置修饰语略加归纳。 一、形容词作后置修饰语。 1、当名词词组的中心词是以—thing,—body,—one结尾的不定代词,用作修饰语  相似文献   

4.
“对”和“对于”的音节语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介词的“对”和“对于”在多数情况下能互换,“对”比“对于”的用法要广。而实际上,在不同的场合,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它们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现在我们从音节方面来考证它们用法的差异。“对”是单音节词,“对于”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发音较长,语气较为缓和,使后面的语言有较大的发音空间,拖带力相对要大些,所以“对于”后主要接词组,较少接名词和代词(或指量词)。单音节词语气较为短促,拖带力相对小些,“对”后接名词、代词较多,也可接词组。一个词,音节的长短影响到拖带语言成分的“量”,还影响到它在句中移动句法位置的活动能力。下…  相似文献   

5.
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代词用法和代词语音演变的考察以及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比较,详细论证了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关系表现为第三人称代词和近指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远指代词在用法和语音上具有衍生关系;(2)古汉语代词“其”是现代南方某些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共同来源;(3)作为指示代词用法的“之”在上古并非表示泛指,而是一个典型的近指代词。  相似文献   

6.
关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应以语法功能为根本标准,并注重划分的层级性。首先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根据独立使用的能力以及与其他词组合的能力分为独立词、半独立词和组合词。独立词只有叹词;半独立词只有拟声词;组合词分为体词、谓词、饰词、代词,其中,体词分为名词、数词,谓词分为动词、形容词、状态词,饰词分为区别词、副词,代词分为代体词、代谓词、代饰词。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量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古代典籍中的"言"字的用法,对先秦经典中的"言"字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它共有五个意义,与传统的研究有较大的不同。它既是一个虚词,又可以是实词。既是动词、名词,又是代词、连词,还可以作为形容词尾,争论较大的是作为代词使用,而它本身是具有代词功用的。  相似文献   

8.
确定有主句的子系统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主语角度,一是谓语角度。从主语角度看,能作主语的语法单位有代词、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名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的”字词组、数量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等,因为主语一般是传达旧信息的,情况比较简单,因而从这种角度所作的分类对我们提纲挈领地把握汉语无限丰富的句子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谓语角度看,能作谓语的成分有两类,一类是词或词组,二类是传统语法的分句共主语的复句。名正方能言顺,我们可以把谓语属于第一类的句子叫做单谓语句,把谓语属于…  相似文献   

9.
再谈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怀宇 《阴山学刊》2003,16(2):56-58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是一种修饰性的从句 ,其主要功能是作名词或代词的后置定语。然而 ,它有时又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在翻译定语从句时 ,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发现其与主句的逻辑关系 ,译成汉语的相应结构作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 ,或译成汉语的偏正复句的一个分句或状语 ,或译成汉语的一个独立单句、并列复句的分句等  相似文献   

10.
借名造词法是指借用一个表示甲事物的具体名词来指称乙事物,从而造成一个与甲词语音、书写形式相同的新的具体名词的造词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借名造词法的理据、借名或新词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及其与非借名(新)词的不同,指出了借名造词法的优点及其在汉语造词法中的地位,并对77个借名或新词作了扼要汇释。  相似文献   

11.
杨烈雄  杨波 《学术研究》2006,(9):145-146
关于文言谦称尊称的词类归属,第一种看法认为是名词,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者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它们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在否定句中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从词义上说,它们又表示了‘我’或‘你’”。[1](P356)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和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都沿用了这个看法。第二种看法认为是人称代词礼貌式,如周秉钧编著的《古汉语纲要》把文言人称代词分成两类,其中第二类是人称代词的礼貌式,包括谦称和尊称。[2]但并没有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我们认为,“谦称、尊称是名词”的看法欠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进西方语言学中关于指示代词"冠词化"的理论,穷尽性考察上古9部传世文献中的"指示代词+NP"短语,探讨上古汉语指示代词是否存在"冠词化"现象,最终得出"此(斯)、是、彼、夫、其、之"等所具有的定指功能,是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功能之一,是指示代词本身就具备的功能。至于"夫",它不仅可以起宾语小句标示词的作用,而且可以用于关系从句结构之首,表示类指意义,甚至可以加在任何核心名词之前有修饰语的情况,起明显的标记NP作用,具有"冠词化"倾向。但是由于出现的频率较低,且始终没有发展出句法强制性,未能成为如其他语言中出现的定冠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殷商时代以前,“女”作名词,表示妇人之义;“汝”作名词,表示汝水河之义,两字与代词(rǔ)之关系不可考。从殷商时代开始至西汉,“女”除了作名词外,也可以假借作代词(rǔ);而“汝”除了作名词外,也可以假借作代词(rǔ)。从东汉以后,在记录代词(rǔ)时,一般不再借用“女”(偶有使用)字,“汝”除了作名词外,成了一个专门记录第二人称代词(rǔ)的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 ,大地岭土话的词化变调 ;第二 ,大地岭土话的名词“花钱”的使用范围和量词的搭配关系 ;第三 ,大地岭土话的人称代词跟其他方言、语言的比较。文章认为词在汉语中也是有现成标志的 ,要重视对偏僻的边界地域的方言调查  相似文献   

15.
在俄语体系中.与前置词ПО连用的数词、名词、代词等变化很多.表示其特定的意义。而在教材中只对其接名词第三格用法作了说明。本文拟就以之连接词其它意义及格的变化作进一层探讨。(一)数词在与前置词ПО连用时,有第三、四格两种变化,与定量数词连用常用第三格,如:ПО等在接第四格时,是表示空间或时间间隔,如从第三爿则第七排。从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为止)。但当与不定量数词(如等)连用时,其后受支配的名词总是用复数第二格,用第三格时不定量数词具有特殊的词尾一y,作为与ПО连用时表示“分配意义”的标志;而…  相似文献   

16.
五代词说──五代词的兴盛和发展贺中复在五代时期,词较之诗、文和小说等其他文学样式,堪称“独胜”(王国维《人间词话》);与唐词相比,五代词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短短的半个多世纪,词人词作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尽管由于兵火焚劫、随作随弃等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
岳阳方言的介词与普通话介词存在一些差异。这里着重介绍岳阳话中表示对象的“尽”,表示方式、方法、依据的“驾”和表示时间、处所、方向或对象的“得”。1.尽1.1尽作介词的分布情况1.1.1主观上任凭、听任、让的意思,非被动意义.1.1.1.1尽 P(P指“尽”的对象宾语,一般是代词,也可以是名词。)(1)甲:崽跌得(拟声词)哩哭,你敷他一下喃。乙:尽他,过一下得他就不哭哒个。(2)甲:你台忙,我帮你把屋里收拾一下。乙:尽它尽它,你莫动手。(3)他不听话你就尽他,看他要禾哩.(4)事情横之台个样子哒,尽它去.这类句子中,“…  相似文献   

18.
(一)本文就“M D_1 D_2句式进行一些探讨,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先看下面一组句子:1)同学们学习认真。2)小王干活卖力。3)方书记做事精细。4)张老师待人热情。5)解放军打仗英勇。6)他处事沉着。这组句子有三个特点:第一,句子内部的结构成分相同,都是“名词(或代词) 动词(或带宾语) 形容词”。,第二,句中的形容词既能说明名词(或代词),又能说明动  相似文献   

19.
安阳方言中的语缀“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殷都学刊》2000,(1):99-101
“的”是安阳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语缀。本文在丰富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用方普(方言和普通话)比较的方法对名词、代词后的语缀“的”的状况做了深入细致的描写,认为“的”是安阳方言中重要的成词成分。而疑问代词“啥”和”啥的”的语法异同又为吕叔湘先生关于“什么”的语法论述提供了方言佐证。  相似文献   

20.
第一人称指示语的非指示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称指示语的研究目前一般集中在社会语言因素方面,而对人称和非人称代词的各种转换的分析还不是很多。在研究“我(们)”的各种用法时,并非要刻意分清代词的符号所指与真实的言语行为交际者,因为在很多时候,这种区别并不存在或可以忽略。“我(们)”的三种非指示使用,或是一种加强受话者参与的修辞手段,或是进行语用移情的重要途径,或为了达到说话者预期的语用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