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在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遵循实践哲学的方法原则,正确对待真理的主观特征和主体本性,挖掘深藏其中的主观意蕴,是关乎真理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的理论,它包含认识和正确的认识两个规定性,简而言之,真理是特殊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讲的虽然都是真理内容的绝对客观性和向客观事物接近的无条件性 ,但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前者是从认识的总体上 ,后者是从一个一个真理的获得上 ,指明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和统一 ,二者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真理观虽然坚持了真理的客观性,但它无论是对于真理客观性的理解,还是对真理客观性的论证,都存在着缺陷,不但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存在着重重隐患。而把真理的客观性理解为其正确性,不但可以在真理观上与主观真理论划清界线,而且克服了传统的客观真理论的缺陷和隐患,从而更好地坚持了客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真理的本质属性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止。本文立足"符合论"视角,对客观性作了重新解读,认为客观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符合、一致,从而否定了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客观性以及许多学者们持有的科学性、过程性观点。并进一步阐明真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合论"的真理,从而得出结论:真理的本质属性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即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真理思想主要包括: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不仅真理不可知,而且谈论真理也没有给予我们任何寻求真理的方法。3.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则是“逼真性”真理观。因此,在他看来,科学的任务是探索真理,但真理并不是科学的唯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科书把真理本质属性定义为"客观性",这一规定无视真理的获得与检验是一个主体创造的过程,是各种主体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夸大了真理本质属性中的客观性成分.因此,必须全面把握真理的本质属性:从抽象层面上看,真理决不是纯客观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思维具体层面上看,真理决不仅止于是真实的,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真理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观是人们的主观意识 ,是人们对待真理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真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任何科学都来源于实践 ,都要经过人类社会实践的检验 ,都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蒂的协同真理观认为真理与价值相互渗透 ,对话、交流是探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值得肯定和借鉴 ;而它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主张一种主观的、相对的、多元的真理观是错误的。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理论对它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9.
意义和真理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语言哲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构成了语言哲学研究的主线。意义与真理的关系的诸多观点,大致可以划归成两类:一类主张意义与真理的同一,另一类主张它们的分离。在梳理语言哲学中意义与真理之争的两种对立观点的基础上,探讨斯特劳森的意义——真理观。结论认为,斯特劳森虽然没有彻底否认意义的真理论,但他强调意义的主观属性,主张意义使用论,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张意义和真理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了认识论的基本矛盾;如何去解决主观、客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辩证法的理论内容;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去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真理的三重划分出发,论述了逻辑实证主义者的真理观,并简述、评析了蒯因和克里普克对逻辑实证主义者的攻击。分析真理是必然真理的一个子集,应取消先验真理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真理的定义、要素和本性。认为,真理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对象所形成的正确认识;被反映者、反映者和实践是构成真理的三要素;真理的本性是客观性、主观性、实践性和正确性。初次把实践引入了真理的定义中并认为它是构成真理的要素之一,并把实践性、正确性也看成是真理的本性,同时指出真理并非纯客观也非纯主观的东西,而是客观性、主观性、实践性和正确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上,莱布尼茨对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作了明确的区分。他认为,有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的真理,另一种是事实的真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的反面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的反面是可能的。休谟、卡尔纳普、罗素、维特根斯坦都继承了莱布尼茨的思想路线,坚持在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之间作出严格的区分,并试图在两者的对比中说明逻辑真理的独特性质。文章通过对逻辑和西方哲学史上逻辑真理研究的回顾,指出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并非泾渭分明、不可逾越,二者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二者是一致的。而且,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一样,都是相对的、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哲学中 ,真理问题属于认识论领域 ,因而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就始终是一切传统真理观的根本视界。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视野切入 ,力图探入真理的源始境域 :真理即去蔽 (aletheia)。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 ,本文认为 ,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 ,不仅是对传统真理观之“真理”理念的去蔽 ,同时也为我们的“真理观”开启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5.
在真理问题传统哲学视野之外,关于真理在生活世界中的实际语用维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真理作为某种"真的东西",超越单纯认知意义上的"真",还包含道义性的"真(的道)理"的维度。在科学和日常行为层面上,"真"关乎"成事",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真"说事论"理",后者即真理的社会语用层面。严格意义上的真理的到场其实不是用说的,而当以真理的名义说事时,实际上蕴涵着此际真理的不在场。在论理语言游戏中,以真为理乃基于其在科学领域中作为竞争性语言游戏胜出者所蕴涵的话语权威,问题是,排他性真理的决出实非社会场域语言游戏的常规。并且,单纯的真本身亦不具足道义合理性与正当性。在社会场域中,话语的合理性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并行不悖"的各种道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哲学进程中,张东荪尤其关注真理问题。真理问题不仅涉及到真理的定义,真理的标准,还涉及真理的认可问题和真理的本质问题,真理的本质问题是真理的其他问题的本体论基础。真理的本质是此在的“让存在”的自由,是一种解蔽,解蔽的同时又意味着遮蔽的可能。张东荪在批判传统真理观的基础之上,提出情境主义的真理观。它涉及到了对真理的本质问题的思考,扩展了知识问题的研究向度。  相似文献   

17.
作家蔡澜说:“男女一旦共有一个卫生间,蜜月期便过去了。”可以算是真理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真理的本质、结构与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之惑的澄清,在于“真”与“理”的辩明,在于对其结构与运动形态的深入分析。真理之真有自在之真与关系之真的区别,就关系之真而言也有符合、清晰、实用等等之别。真理在狭义上是指符合于事实本相的一种概念逻辑体系,即真的理性化认识;但在广义上,真理则泛指符合事实的一切认识与陈述。真理的结构是(SR)O,意即忽略主体与关系影响、彰显客体作用的认识。真理作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运动,其“符合”包括形象符合、符号符合与行动符合三类。行动符合是一切符合的基础,也是证明是否符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 ,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 ,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 ,这就是“实践真理”的概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 ,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之中 ,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 ,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具体性、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20.
把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称之为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是不科学的,其理由是:提出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概念是对真理的本质片面性认识的结果,容易造成与事物客观性概念的混淆,同时也不能把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的客观性,作为真理的客观性的根据。应当摈弃“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确立“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的提法。摈弃“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的观点,确立“真理的发展是从低级真理向高级真理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