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谈艺术教育在高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菊  李国新 《南都学坛》2001,21(2):107-110
艺术教育在高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把艺术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 ,寓教于乐 ,寓理于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艺术教育通过满足人深层次的需求 ,激发人的潜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艺术教育用优秀的艺术形象感染人、震撼人 ,具有一定的组织功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和谐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情感教育。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使大学生具有音乐审美的素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味,作为一种最普遍、最深入的艺术形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德森教授首次提出"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思想,并分析了"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美术教育史中的发展,阐释了"为生活而艺术"作为一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在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视觉文化、创造性和新兴科技,并以学生自身生活与体验为中心和以主题教学为策略,力图用美术教育来拓展学生对生活、社会、世界的理解。在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上,介绍了以艺术为基础的教育研究对于传统教育研究的突破,最后对艺术教育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建议与范例。  相似文献   

4.
综合艺术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在中小学增设的一门新课程,它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快速发展和融入多元世界的必然。比较国内外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反思六年来综合艺术课程的推进与实施,观念转变仍是当前的主要障碍,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师资培养的不到位已成为综合艺术课程发展的瓶颈。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艺术课程,立足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是体现中国艺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推进公民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构成的要素之一。具备艺术素质和组织、参与艺术活动对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艺术教育对文化素质、品行素质、鉴赏素质、能力素质等都具有拓展性,并具有丰富文化修养、陶冶性情身心、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多种能力等综合素质教育作用。面对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和大学生素质状况,加强和重视艺术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艺术论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诉诸情感,心仪自由,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的活动.从逻辑上讲,教育活动与艺术活动具有太多交叉的地方;从现实中看,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本质主义、功利主义等弊端,如果以艺术的理念与方法来审视教育,艺术则是拯救学校教育的一剂良药.教育艺术既是一种教育存在,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境界.让课堂充盈“有意味的形式”,让“技艺论”、“情感论”的艺术方法成为教育策略,让艺术的自由精神理念成为教育的价值尺度,是教育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舞蹈艺术教育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通过受教育者亲身的艺术实践来完成的,有其自身的价值:可以愉悦身心、展示自我,提高审美能力并陶冶情操,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吉林省普通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存在着学生舞蹈基础薄弱、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设施比较简陋等问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完善舞蹈艺术课程教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舞蹈艺术氛围以期问题之解决.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直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艺术区的举起。 如果说九十年代艺术青年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另类分子,进入 2000年以年,教育产业化为中国当代艺术培养了一大批以艺术方式来生活的年轻人,和九十年代的青年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很多人是被动处于艺术的环境,内心没有上一代人的冲动和使命感,艺术越来越成为一种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对于艺术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由于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艺术教育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要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针对湖北省几所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以调研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工科大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角度上说,公关是一门艺术.但它不是一个人的艺术.而是团队的艺术。成功的公关要以开阔的视野、多维的视角作指引,以跨专业的综合技能,整合多领域的丰富资源,来达成公关目标。这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团队协作在公关业务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艺术教育有序的系统活动.艺术教育涉及多种形式的教育目标,但它又不能代替其它形式的教育.艺术教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是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终极(根本目标).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领导者,就全部工作来说,千头万绪,但用于团结人、教育人方面的时间,往往更多,工作更复杂、更伤脑筋。可是,真正把团结人教育人的工作做好了,确对自己所分工的工作会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始发作用和强化作用。不言而喻,团结人教育人的方法是一种艺术,是对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的有关原理的综合运用的艺术。任何领导轻视对这种艺术方法的掌握,必将在工作中碰到不可解脱的麻烦;只有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从而逐步掌握和运用这种艺术方法,才是最聪明、最称职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对艺术教育的考察和实践可以有两个角度,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梁启超强调艺术教育在"新民"、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的艺术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极度重视工具理性的历史时期,但却特别强调艺术教育的价值理性内涵。他希望通过艺术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反映了他主要从价值理性出发来思考和实践艺术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专业艺术教育是以培养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所实施的专业教育,它以培养少数职业艺术人才为目标.国民艺术教育则是以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手段和内容,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没有一定数量的课时支撑的课堂教学,大学艺术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由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未定型,导致了该教育科目教材建设的严重滞后.这三种艺术体现了艺术的共同规律和本质,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其教学内容和科目可暂设在音乐、美术和书法等艺术学科之中.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凯洛夫《教育学》)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而国家教委把美育列入了教育方针,并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但是,多年来审美教育却是中师教学的薄弱环节。中师生是未来的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要有全面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健康的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艺术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心灵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技术和艺术历来就是相辅相成、交相互补的。在当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根据工匠精神和艺术教育的契合性,凝聚各方合力,通过艺术类课程建设、创新艺术教育形式、打造高水平艺术师资团队等路径,将工匠精神理念融入艺术教育,以提升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适应新时期我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带有普遍性的趋势。目前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综合类课程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实施综合课程教学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各项教学内容的链接。人类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共同规律,给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综合类课程内容的链接提供了可能性。教学实践中,有四种综合课内容的链接方式是有效的:即以题材为基点的链接;以文化背景为基点的链接;以时代背景为基点的链接;以风格、流派为基点的链接。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本文指出高职院校需要艺术教育,并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多方教育资源,建立完善艺术教育体系;打造各种教育平台,探索多元艺术教育模式三方面提出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艺术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教育部大力提倡开展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旗帜下,音乐教育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于音乐艺术独有的个性特征和价值功能,对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通过美妙的音乐,感受和领悟到那难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真情实感和意境,美化人的心灵,铸造高尚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